本文摘要:作者完成一篇英文論文,并且提交到sci期刊后是比較開心的,但是如果投出去了一直沒有回復,這時就比較著急糾結了,這時該怎么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論文到了哪一步?要不要催稿呢?下面對此展開詳細的介紹: 絕大多數(shù)sci論文投遞出去后,既沒有被拒稿,也沒有任何進一步
作者完成一篇英文論文,并且提交到sci期刊后是比較開心的,但是如果投出去了一直沒有回復,這時就比較著急糾結了,這時該怎么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論文到了哪一步?要不要催稿呢?下面對此展開詳細的介紹:
絕大多數(shù)sci論文投遞出去后,既沒有被拒稿,也沒有任何進一步的消息,這時就如同石沉大海一樣,主要是出于評審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拖延。也就是說,期刊編輯可能早已經把稿件發(fā)給幾位評審人,但是有一位或者多位評審人既不給個痛快話,又遲遲不予回復評審意見。因為太忙,只有拖,做為期刊編輯,事務繁忙,不斷要處理新稿件,很有可能沒有精力時時刻刻緊盯著這種已經送出但是還沒有評審人回復的情況。
這時作者要怎么辦?如果稿件投遞出去,超過了期刊承諾的turnaround time(稿件處理周轉時間),不妨寫一封禮貌的信件,陳述一下情況(自己的稿件是什么時候發(fā)出的,現(xiàn)在仍然沒有進一步消息),然后咨詢一下目前稿件處理是在什么階段了呢?期刊編輯接到這樣一封信,會想起是有這么一回事,就會再去催評審人。如果評審人隔段時間仍然不予回復,期刊編輯也可能考慮換一個評審人。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期刊編輯會給寫信詢問的作者一個答復,而并不會被冒犯。
作者焦急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等待確實是最難熬的,一般來說同行評審需要花費的時間根據領域有所不同,快的一個月內就能有結果,有的可能要等上8個月。大部分的期刊都會在網站上提供審稿周期的信息,像是愛思唯爾就宣稱旗下的期刊大多能在4個月內做出決定。一般來說,作者應該在投稿前在目標期刊網站上找到審稿流程與周期,然后根據這個信息規(guī)劃投稿,也有心理準備要花多少時間等待。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sci期刊所提供的同行評審周期時間是一個平均值,實際上需要多少時間根據情況不同或有變動,畢竟期刊編輯也在同行評審過程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能否找到合適的人來審稿、審稿人是否有空、評審員是否及時回復、論文需修改程度等,一般來說,投稿系統(tǒng)的狀態(tài)會顯示“underreview”。 如果目標期刊沒有任何關于同行評審的信息,系統(tǒng)上也沒有投稿狀態(tài)顯示,那么比較好的方式是等待4個月后再與期刊編輯聯(lián)系,這時候催稿是沒有問題的,是能夠得到編輯理解的。
最后也提醒大家發(fā)表sci論文還是要早作準備,耐心的等待,不能頻繁的催稿,在適當時候、等待很長時間后可以寫信咨詢、提醒一下期刊編輯的,優(yōu)勢也是比較好的,也可以掌握一些催稿信寫作模板事宜,更有利于論文發(fā)表。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fā)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gwsci/3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