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武術訓練可提高身體素質,可以使人們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靈活性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對青少年、青年,老年人都是很有利的,也可以提高免疫力,一些體育訓練人員也會發表武術方向的論文,下面學術顧問在這里整理了幾本相關文獻,大家可作為參考: 論文一、武術
武術訓練可提高身體素質,可以使人們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韌性,靈活性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對青少年、青年,老年人都是很有利的,也可以提高免疫力,一些體育訓練人員也會發表武術方向的論文,下面學術顧問在這里整理了幾本相關文獻,大家可作為參考:
論文一、武術概念的外延性術語芻論
摘要武術概念的外延性術語芻論周偉良引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曾說過:“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括著這門科學的術語革命。”(恩格斯語)術語是概念的名稱,概念是術語所要表達的內容。
關鍵詞競技武術 武術概念 武術理論 軍事武藝 學校武術 傳統武術 健身武術 外延性 現代武術 技擊武術
論文二、禪宗語境下少林武術的表現形式及特點
摘要今天,只要我們一談起“中國功夫”或“中國武術”,腦海中所派生出來的“少林”則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當今“少林武術”已成為中國武術文化有力的象征,成為中國武術國際化的一張“名片”。少林武術作為中國北方武術流派的代表,是中國武術各個流派中歷史悠久、門類最多、體系最大的門派。由于少林寺特殊的佛教文化環境,歷經一千五百多年,使少林武術與中國武術的其他流派又有很大區別,表現出自身獨特的形式與特點。縱觀少林武術的產生和發展,我們不難看出,少林武術既有中國傳統武術的成分在其中,又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與形式,它是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形成的,充分體現出禪宗智慧與傳統佛教文化體系。
出處《少林與太極》 2021年第2期44-46,共3頁
關鍵詞中國傳統武術 少林武術 武術流派 中國武術 嵩山少林寺 佛教文化 門派 武術國際化
論文三、“大武術觀”視域下的中國武術發展路徑研究
摘要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以中國武術發展作為研究對象,立足當前武術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內容——"大武術觀",通過對其進行內容與價值的解析,以實現其內涵意義的進一步詮釋,并對當代中國武術發展提出新的發展建議和對策。研究認為:"大武術觀"是國家武術主管部門從國家視野、國際視野、學科視野的維度出發,具有高度的"宏觀性"、"統一性"、"協調性"的新時期武術發展與武術工作指導思想和方針。我們可以通過夯實"學校武術"、強化"體育武術"、保護"傳統武術"、打造"媒介武術"、開發"產業武術"和舉薦"藝術武術"來全面開展武術工作和發展武術事業,以踐行"大武術觀",以有效推進中國武術在當代社會中的大發展、大繁榮。
關鍵詞大武術觀 中國武術 當代發展 學校武術 體育武術 傳統武術 媒介武術
論文四、新媒介時代中國武術文化傳播:困境、機遇、路徑
摘要新媒介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以傳播學、人文學等交叉學科理論知識為基礎,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文本解析等研究方法,對中國武術的傳播困境、傳播機遇及傳播路徑進行分析論證。研究認為,中國武術傳播在新媒介背景下面臨著西方體育文化沖擊、發展空間窄化、文化認知偏離等問題和窘境。而新媒介也為中國武術傳播帶來新契機,建構了中國武術文化記憶,增強民族認同感;挖掘了中國武術文化內涵,滿足現代社會需要;打通了中國武術文化傳統與現代的橋梁,提供文明道德涵養。消解中國武術傳播的困惑還需樹立“開放包容”意識,打造武術文化特色;利用新媒介傳播技術,拓寬武術傳播空間;發揮新媒介育人功效,培養正確武術認知。新媒介迥異于傳統武術傳播媒介,為中國武術建構了新的傳播路徑,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武術未來發展的傳播走向。
出處《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2,共7頁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2020GA053) 湖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指導性項目(B2020221)。
關鍵詞新媒介 中國武術 文化傳播 武術文化 武術文化記憶 傳播空間
以上都是武術方向的論文范例,除此之外這方面的論文文獻和所投稿期刊還有很多,更多相關知識,可隨時和在線學術顧問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nishuo/2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