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根據四川省此前對于這項工作的相關規定,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博士畢業或一流建設學科博士畢業即可申報高級職稱評審:此外,滿足國家/省科技獎、人才計劃、博士后出站等要求的人才,均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這些新舉措對于不少青椒而言是很大的利好。 事業單位評職稱是對每
根據四川省此前對于這項工作的相關規定,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博士畢業或一流建設學科博士畢業即可申報高級職稱評審:此外,滿足國家/省科技獎、人才計劃、博士后出站等要求的人才,均可直接申報高級職稱。
這些新舉措對于不少青椒而言是很大的利好。
事業單位評職稱是對每個人的等級評定,等級越高,對應的工資待遇就越高,因此職稱的作用遠不止是一個稱號,它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發揮著很多無形的作用。
而不少地區近期都在職稱評審方面為博士以及博士后群體亮起了「綠燈」,也說明在未來,職稱本身將不再是評價人才的標準,人才評價最終還是會回歸品德與能力。
多地:博士后出站直申副高
內蒙古
今年年初,《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師職稱評價基本標準》正式實行,出站博士后人員,經學校考核能夠勝任高校教學科研工作,并符合申報副教授的其他條件,可以直接申報副教授。
湖南
坐擁多所“雙一流”高校的湖南省,在《湖南省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博士后人員經考核合格出站后,可直接申報參評副高級職稱。
青海
青海省也對取得重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在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和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以及按照國家和我省有關政策招聘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員等,可不受崗位數額限制直接申報高級職稱,在嚴把質量和程序的前提下,可制定較為靈活的評價標準,申報高級職稱時論文可不做限制性要求,暢通高層次人才發展通道。
此外,安徽、吉林等地也將副高門檻調整至博士后出站。
職稱≠能力
去年,隨著人社部與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實驗技術人才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27個職稱系列的改革指導意見全部出臺,歷時近3年的職稱系列改革任務也總體完成。
早在2016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到要“堅持遵循規律、科學評價。遵循人才成長規律,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完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方式,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科學客觀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讓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讓作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和獲得感。”
這些破格晉升的案例與各地各校的改革舉措都是對于國家層面最新一輪職稱評價改革的響應。
不過在一些地區,職稱評審改革文件中并沒有明確降低學歷、資歷等門檻,我們當下也難以評判這樣的政策對于青椒而言是否屬于負擔。
比如一直轄市在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中規定:“晉升高一級職稱的青年教師,須有至少一年擔任輔導員、班主任、班導師、學業導師、學徒制導師、社團指導教師、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等學生工作經歷,或支教、扶貧/鄉村振興、援藏援疆、參加孔子學院及國際組織援外交流等工作經歷,并考核合格。”
博士后經歷、博士學位或者其他資歷還只是職稱評審中的一個側面,而“職稱評審將師德表現作為首要條件,不以SCI、SSCI等論文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依舊是今后改革的主要方向。
而大量事例也在為青椒們指明一條道路:以品德與能力為導向、以學術水平/教育教學水平為基礎,突出實際貢獻,并考慮發展潛力和現實表現等多重因素,必然是今后高等院校職稱評審的大趨勢。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nishuo/3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