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作者按照期刊要求提交論文后,會進入審稿狀態,期刊評審也有編輯初審,同行評審,終審等流程,每個流程都是需要時間的,而且審核的內容也不同,下面學術顧問對此展開詳細講解: 1、編輯初審:論文投稿后,期刊編輯會對稿件進行初步篩選,直接決定這篇論文是否值得給同
作者按照期刊要求提交論文后,會進入審稿狀態,期刊評審也有編輯初審,同行評審,終審等流程,每個流程都是需要時間的,而且審核的內容也不同,下面學術顧問對此展開詳細講解:
1、編輯初審:論文投稿后,期刊編輯會對稿件進行初步篩選,直接決定這篇論文是否值得給同行評議。在這個階段中,論文也很有可能被直接拒稿的,比如論文存在明顯的錯誤,與期刊征稿范圍不符,格式不正確等。因此作者安排論文首先就要對這些基礎內容進行把關。
2、同行評審:通過初審后,論文將會被提交給同行評審,同行評審一般都是該行業資深的研究員,有些期刊會讓作者推薦/回避審稿人。那么作者就要認真把握這一規則,避免文章落到有利益沖突的審稿人手里。同行評審必須先接受邀請來審查稿件,只有所有的審稿人都到位了,論文才會被同行評審。他們完成工作后,會生成同行評審報告。
這份報告會被送回編輯部供主編考慮,稿件會被接收、拒絕或是需要修改(并進入第二輪同行評審)。
評審員一般考量的因素有:
該論文的研究方法是否有重大瑕疵?
該論文研究是否完整?
該論文結論是否支持研究結果?
如果評審員覺得你的論文達不到應有要求,(尤其是論文論證不完整),會被退稿,到這個時候有兩個解決辦法:
1)重新投其它期刊
2)提出申訴,再次提交論文。
還有一種常見的是論文需要修改,他們會提出審稿建議,作者按照審稿意見回復后才能做下一步的考慮。
3、主編終審:是通過同行評審之后的環節,這個環節對論文最后能否被接收是至關重要的,文章到了這一步,如果沒有重大學術問題,那么一般都會順利發表的。
以上就是期刊評審的流程,其實每個流程都不輕松,所需要的時間也不一致,作者能做的就是盡早的做準備,或者咨詢專業的服務指導,讓論文可以早日發表見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wenda/2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