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塑料污染已經成為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而且塑料也都有很長的降解周期,這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威脅是較大的,因此塑料降解成為了環境人員重點研究的問題,學術顧問在這里也分享了幾篇塑料降解相關公開發表的論文,大家可作為參考: 論文一、多種微塑料降解菌的分離及效能
塑料污染已經成為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而且塑料也都有很長的降解周期,這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威脅是較大的,因此塑料降解成為了環境人員重點研究的問題,學術顧問在這里也分享了幾篇塑料降解相關公開發表的論文,大家可作為參考:
論文一、多種微塑料降解菌的分離及效能研究
摘要從垃圾填埋場滲濾液中分離篩選塑料降解菌并對3種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進行了研究。以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3種微塑料為唯一碳源,篩選潛在降解菌,采用形態觀察、透射電鏡觀察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對菌株進行鑒定,通過測定生物量、重量損失、培養液pH以及FTIR-ATR和SEM分析了3種微塑料的生物降解特性。根據16S rRNA基因序列鑒定,分離的3株為Bacillus sp.,Microbacterium sp.,Chryseobacterium sp.。對3種菌株的混合培養物進行了50 d的生物降解實驗,結果顯示,PE、PP、PS三種微塑料的重量損失分別為8.7%、6.3%和12.5%且pH顯著下降;FTIR-ATR顯示出現了新的官能團;SEM觀察發現微塑料表面出現侵蝕。
出處《齊齊哈爾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2年第1期56-61,86,共7頁
關鍵詞微塑料 垃圾填埋場 菌株分離 生物降解 效能
論文二、青島近海樣品中聚丙烯微塑料降解微生物的富集培養及活性研究
摘要本文以PP為唯一碳源對青島近海海水和沉積物樣品中的微生物進行實驗室富集培養,對不同富集時間的富集水樣及微塑料附著細菌的群落結構進行分析并對富集40 d的PP附著細菌進行分離、鑒定及PP降解活性檢測。通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測序及分析,發現PP附著細菌出現明顯的群落演替,群落多樣性隨富集時間的延長而增大。PP附著細菌在富集過程中,γ-變形菌綱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和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細菌占絕對優勢,其次為α-變形菌綱扎瓦爾金氏菌屬(Zavarzinia)及擬桿菌綱(Bacteroidia)細菌。富集培養獲得的銅綠假單胞菌LXI681(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反硝化無色桿菌LXI668(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對PP具有降解活性。本研究為緩解PP微塑料污染提供了潛在的微生物菌種資源。
出處《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0-70,共11頁
關鍵詞聚丙烯微塑料 富集培養 生物降解 近海微生物
論文三、塑料降解回收緩解白色污染的研究進展
摘要塑料因其可塑性強、輕便、廉價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廣泛。但塑料制品在生產和消費之后變成的廢棄物因其難以降解能在自然界中能夠停留100年至200年,隨著時間推移積累越來越多,引起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目前廢棄物的處理方式有機械回收、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等方式,本文對幾種常用塑料的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回收方式進行總結,同時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緩解環境污染除了研究塑料降解方法以外,還可研究提高可生物降解塑料強度、性能等方法以改善其使用范圍,探討生物降解和非生物降解相結合的方法。
出處《山東化工》 CAS 2021年第15期76-77,共2頁
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
關鍵詞塑料 回收 生物降解 非生物降解 環保
以上都是塑料降解方向公開發表的論文,廣大作者可作為參考,此外學術顧問在這里分享了一本塑料降解論文投稿期刊:《中國塑料》是國家科委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的全國性(中央級)科學技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由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北京工商大學、輕工業塑料加工應用研究所主辦。屬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源期刊,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wenda/2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