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北大核心期刊是國內比較權威的一類核心刊物,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眾多學術界權威專家鑒定的,確認核心期刊的標準也是由某些大學圖書館制定的,而且各學校圖書館的評比、錄入標準也不盡相同,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那么什么樣的期刊才能被北大核心收錄呢?下面具體為
北大核心期刊是國內比較權威的一類核心刊物,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眾多學術界權威專家鑒定的,確認核心期刊的標準也是由某些大學圖書館制定的,而且各學校圖書館的評比、錄入標準也不盡相同,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那么什么樣的期刊才能被北大核心收錄呢?下面具體為大家分享北大核心期刊目錄遴選期刊標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北大核心期刊遴選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之前是每四年更新一次目錄,后來改為了每三年更新一次目錄,每一版的標準是有所不同的:
遴選指標1992年評定的4個指標,即載文量、文摘量、被索引量、被指引量。當時,合適的統計源很少,且大多為書本式工具,只能進行手工統計,統計量巨大,客觀上不存在采用大多的評價指標。
1996年版和2000年版采用了6個評定指標,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量、載文量、被摘率、影響因子。這些提高了對期刊學術質量的評價作用。此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和發展。開始出現了一些專門的統計源數據庫,為評定指標創造了可能性。
2004年版采用了7個評定指標,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用量、他引量、影響因子、被摘錄率、獲獎或被重要的檢索工具收錄。取消了載文量的指標,以降低論文數量在評價中起的作用,增加了他引量的指標,從而進一步提高對期刊質量的評價。
2008年采用9個評價指標,即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響因子、獲獎或被重要的檢索工具收錄、基金論文比、web下載量。
2011年核心期刊的評價仍采用這9個指標: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響因子、獲獎或被重要的檢索工具收錄、基金論文比、web下載量,但是修改了影響因子、學科基金論文比等的計算方法,將字母從學科論文載文量,從而能更為準確的反映整本期刊對學科的影響力,取得了較好的評價效果。這9個指標計算方法如下:
1)被索量:期刊某年發表論文被上海圖書館《全國報刊索引數據庫》收錄的數量。2)被摘量:期刊某年發表論文被《中國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摘錄的數量。3)被引量:期刊自創刊以來發表論文在統計年被引用的總次數。4)他引量:期刊被其它期刊引用的次數5)被摘率:該刊統計當年發表的某學科的論文被摘錄的總次數/該刊統計當年發表論文的總數6)影響因子: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某學科論文引用的總次數/該刊前兩年所發表論文的總數7)被國內外重要檢索工具收錄8)學科基金論文比:該刊統計當年發表的某學科的基金論文數/該刊統計當年發表論文的總數9)web下載量:期刊1994年上網以來所登載的全部文獻在統計當年被下載(包括全文瀏覽、轉存和打印)的總次數。
上述就是北大核心期刊目錄遴選標準,每次更新的期刊目錄里期刊都有會變化,有一些新的期刊入選,也有一些期刊被踢出去,作者發表論文選擇期刊還是要慎重,以免期刊被踢出,論文檢索不到,這樣職稱單位是不認可的,也可以咨詢在線學術顧問,給您推薦相應的北大核心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wenda/30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