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從提升待遇、保障編制、拓展人才補充渠道、支持培訓等方面明確了對于鄉村教師的支持措施,旨在破解全國330萬鄉村教師隊伍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長期問題。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公布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從提升待遇、保障編制、拓展人才補充渠道、支持培訓等方面明確了對于鄉村教師的支持措施,旨在破解全國330萬鄉村教師隊伍“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長期問題。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鄉村教師評聘職稱(職務)時不作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
以上新聞可以看出,今后,鄉村教師評聘職稱(職務)時不作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是國家為支持鄉村教育拿出的一系列切實行動之一,相信絕大多數教師是會歡迎的。然而,單就寫論文來看,筆者認為,鄉村教師不要因為這樣就認為寫論文“無用”了,而要全面理解國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本意,做一位既會教書又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新時代好教師。
以前,鄉村教師評聘職稱(職務),對寫論文也作了一些比較高的剛性要求,不少鄉村教師寫論文的目的有點“跑偏”,就是為了評聘職稱(職務);有的教師自己寫不出論文來,就想辦法請人或者干脆花錢買論文,這樣的一個誤區確實不該有。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國家層面上出臺規定不作論文剛性要求,這種 “糾偏”是必要的。不過,筆者認為,這并不等于寫論文“無用”。
鄉村教師寫論文,對于其自身的成長非常重要。可以這么說,一位喜歡寫且經常寫論文的鄉村教師,一定是一位善于學習思考的好教師。鄉村教師寫論文,有利于其自身教育教學水平等綜合素質的提升。時下,不少名師都是既會教書又會寫論文的人,真正做到教學和研究工作兩不誤兩促進。而缺少了一定理論研究能力的教師,其教育教學成績即使有,也是暫時的,會后勁不足,不能為其提供可持續性長期發展的動力。
鄉村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教好書育好人,評聘職稱(職務)只是其自身成長之路上的一個階段性標志,不要把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工作與評聘職稱(職務)簡單地劃上等號,看評聘職稱(職務)對論文要求的“臉色”行事。鄉村教師要理解國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制度“善意”,全面提升完善自己的專業素養,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態度,在整體提高鄉村教育教學水平、實現均衡教育目標中盡己所能來回報社會,不做“教書匠”,而要做一位有教育大視野的能寫能研能教的全能型潛能教師。
當然,實現城鄉教育均衡,教師是關鍵,支持鄉村教育,“傾斜”一些政策是必不可少的。鄉村教師教研工作也很重要,必須重視,各地在配套國家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出臺實施細則時,要深刻領會國家政策的內涵,“積極提倡”鄉村教師教育教學之外,結合其自身教育教學實踐進行一些實用性較強的教育科學研究,在對其進行教育教學業務考核時,對教學論文也作一些“彈性”要求的制度設計,這倒是當今的一個新課題,忽視不得。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nishuo/1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