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的引領下,在環境改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經濟穩健發展、思想意識改變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就。但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比較突出,集中體現在資源利用效
摘要: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的引領下,在環境改善、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經濟穩健發展、思想意識改變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就。但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比較突出,集中體現在資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生態環境壓力大、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發展不協調、產業結構仍需優化、中心城市間分工不盡合理、體制機制有待完善。而協調性均衡是解決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重要指導原則。解決上述問題,基于協調性均衡發展理論,“十四五”時期需著力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通過提出協同推進全面綠色轉型新思路,暢通雙循環主動脈,助推雙循環、協調發展新路徑,貫徹系統思維,提升流域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使長江經濟帶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促進雙循環建設,促進全面綠色轉型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最具綜合優勢與發展潛力的資源帶、產業帶、經濟帶之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2018年,習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長江經濟帶面臨的困難挑戰和突出問題之一。2020年,習近平同志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長江經濟帶各省市應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本文圍繞新時期我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戰略構想和戰略謀劃,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為引領,以區域協調性均衡發展理論為支撐,旨在為著力破解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建言獻策,以促進雙循環建設,實現長江經濟帶全面協調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一、協調性均衡發展的內涵
目前,長江經濟帶正經歷著“低水平均衡→非均衡→高水平均衡”的“倒U型”動態過程,在均衡與非均衡、協調與不協調矛盾中不斷螺旋上升(CHENG&YANG,2020;成長春,2015)。國內區域發展中存在的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在空間上的投影,既有時代的共性,也有區域的個性。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型經濟地域,其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狀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長江沿岸省市傳統產業發展慣性較大,岸線粗放利用仍然突出,污染物排放基數大,導致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二是長江經濟帶跨行政區務虛合作較多,流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流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體制機制尚不健全,重復建設、無序競爭仍然存在。協調性均衡理論是解決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重要指導原則。
所謂協調性均衡發展,是指以推動區域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調節作用,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同時推動各地區經濟、人口、生態三者關系協調與空間均衡,最終形成各地區公共服務大體均等、生活條件與水平大體均等、經濟和人口分布與當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的狀態(CHENG&YANG,2020;成長春,2015;孟越男、徐長樂,2020)。
隨著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的改變,區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應當從注重“均衡、非均衡”研究轉向注重“協調、不協調”研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區域空間結構,正在成為新時代我國處理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協調性均衡發展理論基于上述認知,把“協調發展”與“均衡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科學揭示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不平衡、不協調狀態的癥結,提供整體性的解決方案。
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主要成就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
1.生態環境改善明顯,流域水質提升顯著著力推進生態治理、綠色發展,全面整治長江岸線,關停沿江一大批高污染高耗能企業。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城鎮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比2015年提高60.7%。長江流域優良斷面比例從2016年的82.3% 提高到2020年的96.3%。長江流域劣Ⅴ類水質比例由2016年的3.5%下降至2019年的0.6%,2020年首次實現消除劣Ⅴ類水體①。
2.綜合運輸通道加速建成沿江高鐵規劃建設有序推進,一批樞紐機場項目加快實施。截至2020年11月,長江經濟帶鐵路通車里程達4.37萬千米、高鐵通車里程達1.54萬千米,分別比2015年增加9120千米、7824千米;高速公路里程達到6.37萬千米,比2015年增加1.55萬千米。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功能也持續提升,長江干支線高等級航道里程達上萬千米①。
3.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提升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從2015年的42.3%提高到2019年的46.5%。新興產業集群帶動作用明顯,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均超過50%。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建設融合程度更高,2019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2萬億美元①。
4.各級領導思想意識發生根本性轉變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和有關部門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并轉化為實踐。5年間,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在上述方面均有突破,但由于所處區位、發展背景等的差異,不同流段、不同省市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這種不平衡是趨于下一階段平衡發展的必經階段,在長期戰略中既矛盾又統一,即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
三、長江經濟帶不平衡不協調的現實問題
長江經濟帶實現了調整中的趨衡發展,并正在邁向高水平、高效率、共生性的協調性均衡發展新階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當前面臨的核心問題是長江經濟帶11省市經濟社會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非均衡、不協調的發展狀況和發展矛盾,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態資源利用缺少系統性嚴格管理,全域環境壓力大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長江經濟帶能源需求剛性增長,節能降耗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成為制約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2019年,長江經濟帶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繼續下降,各省市單位GDP用電量均保持下降,總體上,長江經濟帶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但區域差異較大(尚勇敏、海駿嬌,2020)。此外,水土流失、生物資源量急劇下降、局部環境質量問題突出、災害頻發的狀況仍需進一步嚴防嚴控,工農業生產、城鎮建設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對自然承載能力和環境生態的壓力仍在不斷加大,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性和系統性依然不足。
2.多種運輸方式分布不均,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發展不協調以長江流域港口為核心的現代聯運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起來,特別是上中游地區,鐵路樞紐集疏運能力沒有明顯提高。公路樞紐基本上沒有形成全國性的樞紐,各種運輸方式缺乏有效銜接,綜合交通的整體效率和服務質量有待提高。長江航運潛能尚未充分發揮,高等級航道比重不高,中上游航道梗阻問題突出,高效集疏運體系尚未形成。
3.經濟發展階段差異較大,產業結構尚待進一步優化長江經濟帶下游已整體邁入工業化高級階段,中上游尚處于工業化中級階段,流域間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2018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三次產業構成提升至6.9∶41.3∶51.8,但農業與非農產業、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產值占比差距亦在持續擴大之中。從整體看,流域內產業地域組織結構松散,省際、區際產業發展各自為政,關聯度、產能合作程度低。
四、推動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的對策建議
協調性均衡推動長江經濟帶走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前列,迫切需要加快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新舊動能轉換,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加快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優化頂層設計,強化流域治理。按照“打造區域協調的樣板的目標要求”,遵循協調是均衡與非均衡的統一原則,要統籌各地改革發展、各項區際政策、各領域建設、各種資源整合,促進上中下游、江河湖海、左右岸干支流協同發展,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經濟發展論文投稿刊物: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設置欄目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語言文學研究、文字學、管理學、法學、哲學、教育學、歷史文化學、美學、藝術學、彝族文化研究、高等教育教學研究
推進流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創新。一是完善政府間對接協調機制,構建多層次、專門化的對話機制,增強區域合作的長效性、互利性和制度性。二是健全跨域規劃職能對接,積極推進流域內或相鄰省份合編發展規劃,加強規劃數據平臺對接,加快實現城市規劃、土地規劃和社會發展規劃“三規協調”。三是完善長江經濟帶省際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生態補償資金長效投入機制和流域治理成效評估機制,保障流域上下游發展權利的相對均衡性。四是加大行政執法職能對接力度,加強聯合監管。建立聯合執法體制機制,統一執法標準和流程,協同完成執法監管職責。五是建立跨域利益共享機制,對流域內跨省市產業轉移、共建園區、科技成果轉化、招商引資異地落戶等項目實施地區間財稅分成。
參考文獻 :
[1]ChengChangchun,YangFenghua.TowardACoordinatedandBalancedDevelopment[M].Singapore:Springer,2020.
[2]成長春.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的戰略構想[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3]趙超.韓正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任務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0-12-02.
[4]孟越男,徐長樂.區域協調性均衡發展理論的指標體系構建[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
[5]尚勇敏,海駿嬌.長江經濟帶生態發展報告(2019—2020)[EB/OL].(2020-12-23).https://cyrdebr.sass.org.cn/2020/1223/c5775a100923/page.htm.
[6]田豆豆,孫秀艷,范昊天,等.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習近平同志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N].人民日報,2020-11-17.
[7]習近平.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19(17).
作者:成長春劉峻源殷潔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2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