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8ggge"></abbr>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pre id="8ggge"></pre>
  • <s id="8ggge"><dd id="8ggge"></dd></s>
    <s id="8ggge"><dd id="8ggge"></dd></s><cite id="8ggge"><tbody id="8ggge"></tbody></cite>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農業論文》 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與脫除技術研究進展> 正文

    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與脫除技術研究進展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2-01-15 11:27

    本文摘要:摘要膽固醇不僅是細胞膜和脂蛋白中重要的脂質分子,也是固醇激素、膽汁酸和維生素D的前體,其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膽固醇除了人體自身合成外,也可從動物源食品中獲

      摘要膽固醇不僅是細胞膜和脂蛋白中重要的脂質分子,也是固醇激素、膽汁酸和維生素D的前體,其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膽固醇除了人體自身合成外,也可從動物源食品中獲取。膽固醇是人體生理必需的,但膽固醇攝入過多會提高患膽結石、冠心病、腦血栓等相關疾病的風險。因此必須準確定量這些食品中的膽固醇,并對部分食品中的膽固醇進行脫除。該文綜述了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與脫除技術,總結了各種技術的特點與應用,并展望了未來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與脫除技術發展方向,以期為該領域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膽固醇;檢測技術;脫除技術

    食品工業

      膽固醇是人體或動物細胞內產生的甾醇類脂,屬于環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也是膽汁酸、固醇激素和維生素D產生的重要前體[1-2]。在一定水平上,膽固醇對人體十分有益,但高膽固醇血癥與許多疾病有關。膽固醇在人體內的流動運輸主要是基于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結合,過量的膽固醇會沉積在動脈中,促進斑塊的形成,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液中膽固醇超過200mg/dL,有患心臟病的風險[3]。

      2015年新版美國膳食指南中取消了成人每天最多攝入300mg的限量,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對膽固醇的攝入應當放開。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心血管類的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人體攝入過多膽固醇引起疾病的風險仍然存在。因此,除了適量減少對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及時有效地對食品中的膽固醇進行檢測與脫除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文綜述了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技術,包括比色法、酶-熒光法、色譜法、近紅外光譜法和電化學法以及食品中膽固醇脫除的物理(蒸餾法、吸附法和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化學(沉淀法和微膠囊包合法)、生物(微生物法、酶法)技術,討論了食品中常見的檢測與脫除技術的特點、原理和應用,并對未來食品中膽固醇檢測與脫除技術的發展進行了展望。

      1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技術

      目前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與定量分析一直在改進完善中,膽固醇的檢測技術主要有比色法、酶熒光法、色譜法、近紅外光譜法和電化學法。

      1.1比色法

      比色法是以顯色反應為基礎,通過比較或測定有色物質濃度來間接確定待定組分含量的方法。樣品中脂肪提取后,經乙醇-氫氧化鉀皂化,用正己烷萃取,濃縮后加入乙酸酐,以硫酸鐵銨為顯色劑,采用分光光度計進行膽固醇的定量。張曉儒[4]比較了比色法和氣相色譜法對內蒙古家畜肉中膽固醇含量的測定,結果表明比色法測定樣品中膽固醇的含量較氣相色譜法高4.74%。利用傳統的化學比色法測食品中膽固醇時,食品中某些脂類也會與顯色劑發生反應造成定量誤差,導致測定結果偏大。

      馬麗娜等[5]建立了一種快速測定禽蛋中膽固醇的酶比色法,膽固醇通過酶水解生成膽甾-4-烯-3-酮和H2O2,H2O2經過氧化物酶作用在4-氨基安替比林及苯酚參與下,生成紅色醌亞胺,并在波長505nm處測定樣品吸光度,確定顯色時間為15min,顯色溫度為37℃的最優條件下,膽固醇的檢出限為1.0mg/100g。有研究在傳統的化學比色法基礎上,將納米技術與比色法相結合,基于銅納米團簇的過氧化酶活性,膽固醇被催化氧化產生H2O2,以愈創木酚作為顯色底物,利用銅納米團簇的納米探針比色來定量牛奶中的膽固醇,檢出限為5μg/mL[6]。

      傳統的化學比色法方法重現性良好,但操作復雜,樣品的前處理和脂肪的提取消耗時間長,溶劑消耗量大,有一定的測定誤差;酶比色法無有毒試劑的消耗,操作步驟簡單,但需要對顯色時間和顯色溫度進行優化;納米探針比色法簡單快速,抗干擾性強,但納米團簇的合成與表征比較耗時。因此傳統的化學比色法已經不適合食品中膽固醇的精準定量,酶比色法和納米探針比色法很好地實現了對一些食品膽固醇的檢測分析[5-6]。目前這些新型的比色法多應用于血清中膽固醇的快速檢測[7],受限于食品基質的復雜性,在食品中的應用并不廣泛。

      1.2酶-熒光法

      利用膽固醇氧化酶來測定食品中總膽固醇的含量是基于酶偶聯反應。20世紀70年代后,利用膽固醇氧化酶的反應去間接定量膽固醇已得到廣泛應用[8]。膽固醇被膽固醇氧化酶氧化成膽甾-4-烯-3-酮,副產物過氧化氫可以很容易地用高靈敏的熒光探針檢測。10-乙酰基-3,7-二羥基吩噁嗪能在辣根過氧化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的催化作用下形成過氧化氫存在下的熒光產物9-羥基-3-異吩噁嗪酮而被用作膽固醇的測定[9]。

      此外,酪胺能夠作為氧化物酶的理想供氫熒光底物,很好地應用于利用膽固醇氧化酶的反應去間接定量膽固醇。王令臣等[10]利用過氧化氫在氯化血紅素催化下氧化酪胺產生熒光,通過計算過氧化氫的量去間接定量膽固醇,確定了膽固醇氧化酶含量為28mU/mL,氯化血紅素濃度為0.1mmol/L,酪胺濃度為0.7mmol/L,反應時間為15min的最優化條件,檢測限為0.08μmol/L,并用于牛奶中膽固醇的加標檢測,相對標準偏差小于3.1%,回收率高達98.7%~112.7%。

      LARSEN[11]利用酶-熒光法測定出牛乳中的膽固醇含量在80~756μmol/L之間,其原理也是膽固醇氧化分解后產生的過氧化氫在過氧化物酶的影響下與非熒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并產生等量的熒光物質。然而,酶-熒光法對膽固醇的測定不具有嚴格的選擇性。膽固醇氧化酶也可能與其他固醇發生反應[12]。此外,樣品中存在的一些化學物質(如抗壞血酸和膽紅素)可能消耗過氧化氫,在間接測定膽固醇時發生定量誤差。

      1.3色譜法

      1.3.1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法(gaschromatography,GC)因選擇性高,分離效果好,操作簡單而用于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陳月曉等[13]采用GC測定植物油中的膽固醇,該法可使植物油中的膽固醇與各類甾醇有效分離。以5α-膽甾烷為內標參照物,測得玉米油中的膽固醇含量為4.54mg/100g,檢出限和定量限低,分別為0.3mg/100g和1.0mg/100g。GC測定食品中的膽固醇時,為提高分析的精準度,消除實驗引起的誤差,常采用內標法,5α-膽甾烷為常用的內標參照物。衍生化的處理方式也會提高GC測定的準確度,通過氣相色譜結合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分析衍生化物-三甲基甲硅烷基醚來定量膽固醇。

      該法已被用于母乳中膽固醇的檢測分析,旨在評價不同階段母乳的營養指標,與傳統采用氫氧化鉀與甲醇混合液進行皂化相比,運用脂肪酶對樣品酶解,采用碳酸鉀-乙醇皂化法效果更好,所耗時間更少[14]。GC的選擇性與分離性也是相對的,當樣品中含有的雜質較多,分離效果變差時,檢測結果的誤差也難以有效控制。

      1.3.2氣相色譜-質譜法

      質譜技術已經成為食品科學分離學科中最受歡迎的檢測技術之一。目前通過氣相色譜技術和質譜相結合的氣相色譜-質譜法(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相較于GC,GC-MS更能準確的分離并定量動物源食品的膽固醇。GC-MS的定量更準確,誤差更小[15]。

      目前,GC-MS檢測食品中膽固醇的技術日趨完善。CHEN等[16]建立了一種不經衍生化的GC-MS測定普通植物油、雞蛋和奶粉中膽固醇的方法。樣品用7.5%氫氧化鉀的乙醇進行皂化,正己烷/石油醚(50:50,v/v)萃取,四氫呋喃定容,該法定量限為2mg/kg,加標回收率在91%~100%之間。

      陳樹東等[17]開發了一種基于固相萃取作為預處理方式的GC-MS,用來測定植物油中的膽固醇。該法采用Florisil固相萃取柱萃取,無須皂化和衍生化,其中膽固醇的檢出限為0.2mg/kg,回收率為84.5%~105.0%,適用于油類的膽固醇測定。隨著前處理條件的不斷優化,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時間也在不斷縮短。但GC-MS測定結果的準確性會受到食品基質的干擾。與GC相似,利用GC-MS測定食品中的膽固醇,采用內標法能使基質效應的影響降到最低。高靈敏度、高精密度、高選擇性等優點使GC-MS成為食品中膽固醇檢測的主流的技術之一。

      1.3.3液相色譜法

      基于從非皂化物中分離膽固醇的測定目的,液相色譜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逐漸被應用到食品中膽固醇含量的測定。食品中膽固醇測定的HPLC選擇極性有機溶劑乙腈與甲醇、乙醇或異丙醇作為混合流動相,采用硅膠與辛基(C8)或十八烷基(C18)的合相為固定相。DANESHFAR等[18]提出了一種基于分散液液微萃取的快速、簡便、靈敏的樣品制備方法,利用HPLC測定食品中的膽固醇,檢出限和定量限分別為0.01μg/L和0.03μg/L,并用于對牛奶、蛋黃中的膽固醇進行分析。

      張曉林等[19]針對動物源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甾醇和脂肪的特點,建立了加速溶劑萃取-凝膠色譜凈化的高效液相色譜法,通過凝膠色譜凈化,排除了甾醇和脂肪等雜質的干擾。測定結果表明,膽固醇濃度在1.0~40.0mg/L,相對標準偏差為3.1%~7.8%,對于富含脂類的動物源食品有較好的檢測效果。

      相比于傳統的HPLC,超高效液相色譜法(ultr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UHPLC)能夠有效地減少有機溶劑的消耗與分析時間且分離效果更好。ALBUQUERQUE等[20]比較了HPLC和UHPLC對于動物源食品中膽固醇的測定,相較于HPLC,簡單、可靠、經濟和快速的UHPLC對于動物源食品基質中膽固醇含量的質量控制更好,并易于被分析實驗室采用。色譜法因具有高選擇性、低檢出限和高準確度的優點,會長期用于實驗室中食品膽固醇的定量分析。

      1.4近紅外光譜法

      近紅外光譜技術作為一種準確、快速和無損的質量分析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近紅外光譜技術已普遍運用到肉與肉制品的感官品質及理化指標的分析檢測中[21-22],在食品中膽固醇檢測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早期用于膽固醇定量的近紅外光譜技術是基于對樣品中的膽固醇的化學提取,但沒有達到省時的目的。

      通過將近紅外光譜技術與化學計量相結合,以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least-squares,PLS)為基礎,分析模型的構建,快速定量食品中的膽固醇。王輝等[23-24]利用中波近紅外光譜技術,構建生鮮雞肉和牛肉中膽固醇定量分析的模型,在60~100mg/100g和50~70mg/100g區間效果最好,適合生鮮雞肉和牛肉中膽固醇的定量分析。CHITRA等[25]利用傅里葉變換近紅外光譜結合化學計量學技術構建的二階導數PLS模型,具有最佳性能指標。

      測得不同奶粉中膽固醇的含量在61.40~235.22mg/100g之間,交叉驗證的均方根誤差只有1.05mg/100g。也可利用人工神經網絡模型與近紅外光譜技術結合來定量膽固醇,已開發的人工神經網絡可通過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來區分低、中、高膽固醇值[26]。近紅外光譜技術可用于肉類、奶粉中膽固醇的定量。近紅外光譜技術往往與化學計量或人工神經網絡模型相結合,在相應的膽固醇濃度區間對膽固醇準確定量。近紅外光譜最大的優勢是快速無損,綠色環保。因此,通過定量模型的構建與優化,未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食品中膽固醇的定量仍可作為一種常規方式。

      1.5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具有高選擇性、易制樣、儀器成本低、簡便快速的優點,是膽固醇檢測的常用方式。其中酶傳感器的應用由來已久。目前,大多數利用酶傳感器對膽固醇測定是基于固定在導電聚合物、金屬及其氧化物納米材料、碳納米材料和復合型納米材料等電極表面的膽固醇氧化酶(cholesteroloxidase,ChOx)的氧化反應,通過過氧化氫還原或氧化電流來間接定量膽固醇[27]。XIA等[28]開發了一種膽固醇氧化酶傳感器,通過加入氧化還原介質(Fe(CN)63-)促進膽固醇氧化過程中從分析物到修飾電極的方法,檢出限低至0.11nM。相較于酶電化學法,非酶傳感器顯示出獨特的優越性。

      DERINA等[29]報道了一種基于1,4-二乙酰基甘脲二膦酸作為電極表面修飾劑的新型非酶傳感器,表現出高穩定性和高靈敏度,膽固醇能在修飾的碳基電極上獲得穩定的陽極響應,測得牛奶中膽固醇的量在15~25mg/100g之間,RSD均小于2.6。WILLYAM等[30]制備了一種靈敏、特異和小型化的非酶膽固醇傳感器,通過利用β-環糊精與含不同濃度膽固醇的溶液之間反應釋放的甲基藍電化學測量結果作輸入信號來間接計算膽固醇濃度,可以在0~150μmol/L的濃度范圍內實現良好的線性以及出色的準確度和可重復性,檢出限為2.88μmol/L。

      電化學酶傳感器在制備過程中,固載材料和固定方法選擇尤為重要,這直接影響到傳感器的性能。與酶傳感器相似,非酶傳感器的制備也十分依賴電極表面修飾材料的選擇。目前利用電化學法主要通過收集電信號的形式來間接測定膽固醇的含量,多應用于人體的血清[31],由于食品天然基質的復雜性,電化學法在食品中膽固醇的定量檢測實踐不多。

      迄今為止,比色法、酶-熒光法、色譜法、近紅外光譜法和電化學法都在食品膽固醇的檢測分析方面有所應用,列出了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傳統比色法作為最經典的食品中膽固醇定量方法一直被沿用,但存在測定誤差,酶比色法和納米探針比色法逐漸被應用于膽固醇的定量。

      酶-熒光法雖適用于膽固醇的常規分析,但因食品基質的復雜性,酶-熒光法對膽固醇的測定選擇性較差。色譜法具有選擇性高,分離效果好,分析所需樣品較少的特點,但色譜技術的性能更依賴于樣品制備,如皂化、萃取和濃縮。近紅外光譜法在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分析比較少,對于定量模型的選擇更為重要。電化學法最主要的特點在于簡便快速,但酶電化學法的穩定性低,溫度和酸堿度等因素會影響實際工作中酶傳感器的性能,而非酶傳感器的主要挑戰是化學修飾電極選擇性。

      2食品中膽固醇的脫除技術

      目前食品中膽固醇的脫除方法包括物理法(蒸餾法、吸附法和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化學法(沉淀法和微膠囊包合法)、生物法(微生物法和酶法)。

      2.1物理法

      2.1.1蒸餾法

      目前食品中膽固醇的脫除方法包括蒸汽蒸餾法和分子蒸餾法。BOUDREAU等[32]提過利用真空蒸汽蒸餾來實現乳脂中膽固醇的分離,在真空環境中,蒸汽通過鼓泡的形式穿過液態乳脂,可去除乳脂中93%的游離膽固醇。此法對乳脂中膽固醇的脫除率很高,但實際應用成本較高。分子蒸餾法的原理是在合理控制壓強和溫度的情況下,使膽固醇從蒸發液體的熱表面轉移到冷凝器的冷表面,此法要考慮到食品中揮發性營養物質的揮發和膽固醇氧化的問題。

      BERTI等[33]通過分子蒸餾技術來分離乳脂中的膽固醇,并分析處理前后的感官特性,可除去約60%的膽固醇。此法能用于乳脂中膽固醇的脫除。采用蒸餾法會導致食品中其他揮發性成分的損失。因此,如何有效地回收這些揮發性成分是蒸餾法脫除膽固醇亟待解決的問題。

      2.1.2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物理吸附作用,對食品中的膽固醇進行脫除。朱林韜等[34]分析比較了6種不同的吸附劑對蠶蛹油中膽固醇的脫除效果,其中中性氧化鋁的效果最明顯,膽固醇的脫除率達到(38.24±2.92)%。馮艷平等[35]利用活性白土吸附魚油中的膽固醇,在吸附溫度190℃,時間45min的真空條件下,魚油中膽固醇的脫除率達到72.89%。YILMAZ等[36]利用金屬有機骨架對黃油和羊脂中的膽固醇進行脫除,含金屬的單元與具有永久孔隙率結構的有機分子或晶體框架結合,鋁-金屬有機骨架和鈦-金屬有機骨架的降膽固醇率分別為27.45%和26.28%,不會對原樣品造成危害。

      近年來,分子印跡聚合物(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MIP)逐漸地應用于食品中膽固醇的脫除。KARTAL等[37]開發了從牛奶樣品中分離膽固醇分子印跡的低溫凝膠珠,具有特定的膽固醇結合位點,通過吸附牛奶中的膽固醇達到膽固醇脫除的目的,脫除率高達60%,回收率為94.3%~100.3%,相對標準偏差為2.0%~5.2%。這表明利用分子印跡低溫凝膠珠吸附牛奶中的膽固醇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使用這些吸附材料進行吸附作用時,要同時顧及吸附材料對食品造成的安全性問題。如何減少甚至消除吸附性殘留的危害,開發更綠色環保的吸附材料是未來研究的重點方向。

      2.1.3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超臨界流體萃取(Supercriticalfluidextraction,SFE)因良好的萃取效果廣泛用于規模化生產中。利用超臨界CO2萃取法能特定進行膽固醇的分離,并實現CO2的循環利用。同時合理地改變壓力或溫度能提高超臨界流體的溶解能力,使得從更加復雜的化合物分離膽固醇成為可能[38]。CHITRA等[39]研究了超臨界CO2萃取對于全脂奶粉中的膽固醇脫除的影響,確定在68℃,20.7MPa的條件下,靜態時間為40min,動態時間為2h,流速為6L/min,膽固醇降低約55.8%,且全脂奶粉中的有益成分不會減少。

      有研究表明,相較于超臨界CO2,對于某些卵粉的膽固醇溶解性在超臨界四氟乙烷中要好[40]。INDIRA等[41]采用乙醇作為共溶劑的超臨界CO2從全脂奶粉中提取膽固醇,采用響應面法優化工藝參數,在48℃、17MPa和31mL共溶劑的優化條件下,膽固醇降低了約46%。同時全脂奶粉的脂肪含量、溶解指數和透光率限值分別為183.67g/kg、96.3%和96.90%,對理化性質變化影響不大。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可對特定食品中的膽固醇進行脫除,通過優化調節超臨界流體的溫度、壓力、密度和流量等參數,能不斷提高膽固醇的脫除率。

      2.2化學法

      2.2.1沉淀法

      研究表明,植物中的皂苷可脫除奶油中膽固醇[42]。皂苷可以與膽固醇相互作用,形成膽固醇-皂苷復合物。在65℃混合1h,通過硅藻土過濾并洗滌可使奶油中的膽固醇減少80%,且不會對奶油產生不良影響。有研究發現海星中也存在有膽固醇結合能力的皂苷,最高結合膽固醇達33%,對食品中的膽固醇的脫除有著重要意義[43]。

      RAJU等[44]研究了在不同條件下,利用皂苷和硅藻土聯合去除凡納濱對蝦頭胸部脂質中的膽固醇,在脂質與皂苷比例為1:6并混合20倍體積的50%乙醇的條件下,膽固醇去除率達到(88.77±0.18)%。沉淀法所用的天的皂苷可以從人參或者文冠果葉中提取得到[45],易與膽固醇結合,具有良好的降膽固醇的功效,優化皂苷的提取與尋找有效天然的沉淀材料將有助于這項技術的發展。

      2.2.2微膠囊包合法

      微膠囊包合法的原理是某些具有膽固醇選擇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與膽固醇相結合,形成穩定的包合復合物,利用特定的分離技術,將復合物從原有的食品體系中分離出來。目前應用最多的微膠囊是β-環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利用β-CD對膽固醇的包合進行膽固醇脫除的應用十分廣泛。β-CD是由β-1,4-糖苷鍵連接的截錐晶形結構的環狀寡糖,對膽固醇等非極性分子有親和力,因此β-CD可以與膽固醇形成非共價的主客體包合物。

      β-CD無毒、不吸濕、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可食用性[46]。劉琳等[47]利用β-CD對牛油中膽固醇的脫除工藝進行了優化,膽固醇脫除率可達到(47±1.83)%,且對牛油感官品質的影響較小。JIA等[48]開發合成了一種基于玉米蛋白與β-CD為主體的玉米蛋白-接枝-β-CD薄膜。

      這種玉米蛋白-接枝-β-CD薄膜有良好的膽固醇吸附能力,每克薄膜的最大吸附量達(5.70±0.56)mg,在三次重復使用后仍然保持(3.10±0.89)mg的吸附能力,采用蛋白酶與淀粉酶混合形成的復合酶1周內降解率達到98.81%。在未來的食品工業中,基于β-CD作為吸附劑對食品中膽固醇脫除的良好效果,以β-CD為主體與某些化合物結合使用將是食品中膽固醇脫除的重要發展方向。

      2.3生物法

      2.3.1微生物法

      研究表明,許多微生物都具有轉化降解膽固醇的能力,如乳桿菌屬[49-50]、雙歧桿菌屬[51]等。乳酸菌降膽固醇主要機制的爭論在于乳酸菌對膽固醇的共沉淀作用與吸收作用。酵母菌主要通過產生的膽鹽水解酶與膽固醇的共沉淀作用以及酵母菌自身細胞壁上的膳食纖維對膽固醇進行吸收作用。郭晶晶等[49]從然發酵豆醬樣品中篩選出的3株乳酸菌對膽固醇的降解率分別為34.56%、27.12%和29.20%。

      王成濤等[52]利用篩選出的紅球菌和短桿菌用于兩種鮮肉糜中膽固醇的脫除,脫除率分別為40.5%和41.3%,并將其產生的粗酶液應用于實際香腸制作中,降膽固醇效果明顯,食品風味保持良好。用于食品中膽固醇脫除的微生物最好是從同類型食品中篩選出來,并且盡可能避免對食品的營養與感官品質造成影響。盡管如此,考慮到微生物的來源與種類不同,微生物本身的代謝活動也會影響膽固醇的降解作用,微生物對膽固醇的降解均建立在實驗研究的角度,在實際生活中微生物用于食品膽固醇脫除并不廣泛。

      2.3.2酶法

      相比于直接利用微生物降解膽固醇,多數研究更傾向于將微生物產生的酶進行分離純化再直接作用于膽固醇的降解。KHIRALLA等[53]從羊肉中篩選出的14種乳酸菌,分離純化的膽固醇氧化酶能對肉湯中90%的膽固醇進行降解。JITPAKDEE等[54]將從發酵食品中篩選出的兩種乳酸菌共同培養,產出的膽固醇氧化酶能有效的降低牛奶中的膽固醇(10.98±3.80)%。除了膽固醇氧化物酶,從細菌和植物葉子中能夠提取的膽固醇還原酶,可將牛奶、奶油、碎牛肉和豬肉中的膽固醇轉化為糞甾烷醇,達到膽固醇脫除的作用。

      目前利用微生物降解能力對食品中膽固醇的脫除沒有在食品商業運作中得到推廣。從微生物中分離出膽固醇氧化酶的方法早已經建立,膽固醇還原酶也可通過分離純化得到,但基于膽固醇氧化與還原產物的安全性問題始終沒有定論。目前研究者們也在積極尋找能提出具有膽固醇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及相關酶,推動這項技術的發展。不同食品中膽固醇的脫除技術都有優勢和局限性。物理法中的蒸餾法和化學法脫除率高,但會造成食品中部分成分的損失;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和微膠囊包合法適合工業化生產;生物法還處于實驗研究階段。

      目前大多數膽固醇脫除技術更適用于液體類的食品,如油脂、牛奶、奶油,蛋黃等,固體類食品中膽固醇脫除的技術并不成熟。從實際食品加工來看,低膽固醇食品的開發和膽固醇的脫除需要有與之配套的技術,保持食品原有的風味,是目前食品中膽固醇的脫除所面臨的挑戰。

      3總結與展望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食品營養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低膽固醇食品的開發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對現有技術進行創新是適應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系統地闡述了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及脫除技術的應用,總結了各種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性。傳統比色法的測定誤差較大,不適合膽固醇的精準定量,新型比色法與酶熒光法均利用膽固醇水解酶的作用產生過氧化氫來間接定量膽固醇,多應用于血清、牛奶等液體樣品中膽固醇的檢測。由于食物天然基質的復雜性,近紅外光譜法和電化學法測定食品中的膽固醇的應用有限。色譜法因具有選擇性高,分離效果好,分析所需樣品較少的特點,是目前食品中膽固醇檢測最主流的方法。

      色譜法應用廣泛,不僅可以定量牛奶、動物油以及蛋黃液等液體樣品中的膽固醇,各類動物組織肉、水產品中的膽固醇都可采用色譜法進行分離定量。針對未來食品中膽固醇的檢測,色譜法仍是最受歡迎的檢測技術,尤其是氣相色譜-質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

      建立一套針對不同類型食品的檢測體系勢在必行,可以更加快速、準確地對食品中的膽固醇進行檢測定量。特定食品中膽固醇脫除也是符合未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從目前脫除技術的特點來看,微膠囊包合法和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可大規模應用于商業性膽固醇的脫除。

      以β-環糊精為主的微膠囊包合法和以CO2為主的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可使鮮奶、稀奶油、蛋黃液中膽固醇得以脫除,為生產低膽固醇奶、低膽固醇奶油(奶油粉),以及低膽固醇蛋黃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β-環糊精法的應用也為我國乳制品的生產提出了新的方向,而超臨界CO2流體萃取法也成為奶制品中膽固醇脫除的重要手段,可以通過研究超臨界流體萃取法的工業化工藝來降低其對試劑的限制。

      隨著人們對微生物降膽固醇的研究,考慮其成本、效率和安全性等使該方法的工業化成為可能。目前研究者們也在積極尋找能提取出具有膽固醇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及相關酶,這必然會推動這項技術的發展。未來可通過多種膽固醇脫除技術的結合,構建高效、綠色、經濟和保質的聯合脫除技術,以滿足實際食品生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FARIDIKF,LUPTONJR,MAITINSS,etal.VitaminDdeficiencyandnon-lipidbiomarkersofcardiovascularrisk[J].ArchivesofMedicalence,2017,13(4):732-737.

      [2]BOYERJL,SOROKACJ.Bileformationandsecretion:Anupdate[J].JournalofHepatology,2021,75(1):190-201.

      [3]LIUCQ,ZHANGY,DINGD,etal.Cholesteroleffluxcapacityisanindependentpredictorofall-causeandcardiovascularmortalityinpatientswithcoronaryarterydisease:Aprospectivecohortstudy[J].Atherosclerosis,2016,249:116-124.

      [4]張曉儒.內蒙古家畜肉膽固醇含量測定及兩種檢測方法比較.內蒙古農業大學,2017.ZHANGXR.DeterminationofcholesterolcontentinlivestockmeatinInnerMongoliaandcomparisonoftwodetectionmethods.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2017:23-28.

      [5]馬麗娜,葛慶聯,陳大偉,等.酶比色法測定禽蛋中的膽固醇含量[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7,8(8):2880-2884.MALN,GEQL,CHENDW,etal.Determinationofcholesterolcontentinpoultryeggsbyenzymecolorimetry[J].JournalofFoodSafetyandQualityInspection,2017,8(8):2880-2884.

      [6]劉迪,尚華.基于銅納米團簇的納米探針比色法檢測牛奶中膽固醇含量[J].食品科學,2014,35(12):143-147.LIUD,SHANGH.Nanoprobecolorimetrybasedoncoppernanoclusterstodetectcholesterolcontentinmilk[J].FoodScience,2014,35(12):143-147.

      [7]HONGCY,ZHANGXX,WUCY,etal.On-sitecolorimetricdetectionofcholesterolbasedonpolypyrrolenanoparticles[J].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2020,12(49):54426-54432.

      [8]LIS,YuX,CAIY,etal.EvaluationoffluorogenicsubstratesforNi/CoLDHsperoxidasemimicandapplicationfordeterminationofinhibitoryeffectsofantioxidant[J].AnalyticaChimicaActa,2017,987:98-104.

      [9]AMUNDSONDM,ZHOUMJ.Fluorometricmethodfortheenzymaticdeterminationofcholesterol[J].Journalof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Methods,1999,38(1):43-52.

      [10]王令臣,洪誠毅,黃志勇,等.基于氯化血紅素模擬酶活性的熒光分析法檢測牛奶中膽固醇含量[J].中國食品學報,2021,21(5):363-368.WANGLC,HONGCY,HUANGZY,etal.Determinationofcholesterolcontentinmilkbyfluorescenceanalysisbasedonheminmimicenzymeactivity[J].ChineseJournalofFoodScience,2021,21(5):363-368.

      作者:胡磊1,謝慶超1,2,劉會1,劉海泉1,2,3,趙勇1,2,3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nylw/29379.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r67194吃奶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精品女同久久久久电影院|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欧美视频|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激情综合五月天| 美女和男生一起差差差| 四虎在线免费视频| 黄色a级片电影|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狼色视频在线观免费观看| 熟妇人妻va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极品videossex激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99|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一级特黄aaa大片在线观看| a级日本高清免费看|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人操| 欧美性色欧美a在线播放|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