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 臺綠系列品種是由臺州市農業科學院主持育成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青花菜品種, 該系列均為生長勢較強的品種, 可于長江以南地區秋冬季種植、 北方春季和夏秋季種植, 花球商品性好, 可用于保鮮和速凍加工, 已在浙江、 河北、 山東、 云南等國內青花菜主產區累計推廣 3
摘 要: 臺綠系列品種是由臺州市農業科學院主持育成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青花菜品種, 該系列均為生長勢較強的品種, 可于長江以南地區秋冬季種植、 北方春季和夏秋季種植, 花球商品性好, 可用于保鮮和速凍加工, 已在浙江、 河北、 山東、 云南等國內青花菜主產區累計推廣 3 萬 hm2, 打破了國外公司長期對青花菜種子的壟斷, 推動了我國青花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青花菜; 臺綠; 選育; 特征特性; 推廣
青花菜 (Brassica oleracea L. var. italica Planch),原產于地中海沿岸, 是十字花科蕓薹屬甘藍種的一個變種, 俗稱西蘭花, 又稱青花椰菜、 綠花菜、 綠菜花、 綠頭等。 青 花 菜 色 澤 鮮 綠, 風 味 好, 口 感佳, 且營養豐富, 廣受消費者青睞[ 1] 。 20 世紀 80年代, 我國從海外引進青花菜品種, 開始在國內種植。 90 年代起, 青花菜種植開始形成規模并逐漸擴大, 并在我國沿海地區得到快速發展。
隨著青花菜種植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目前我國形成了青花菜沿海地區秋冬產業區和高原高海拔夏秋產業區。 但我國青花菜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后存在著風險和隱患, 其種業長期以來受制于國外種業企業。 跨國種業公司培育出的綠雄 90、 耐寒優秀、 炎秀、 強漢等品種長期占據我國青花菜種子供給的壟斷地位,主導我國青花菜種子價格, 這嚴重制約著我國青花菜產業的健康發展, 也影響農戶種植效益[ 1-2]。
同時, 隨著青花菜種植面積的擴大, 浙江、 湖北、 江蘇、 云南等省急需可在 8—9 月 播 種、 翌 年 2—3月上市、 效益高的遲熟品種。 臺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經過近 20 年的研究, 整合國內外育種資源和技術優勢, 加快品種創新步伐, 培育出 5 個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青花菜新品種臺綠 1 號 (中晚熟) 、 臺綠 2 號 ( 早熟) 、 臺綠 3 號 ( 中熟偏遲) 、 臺綠 5號 (晚熟) 和臺綠 6 號 (中晚熟)[ 1,3-5]。 這些品種的選育和示范推廣, 打破了國外公司長期對青花菜種子的壟斷, 有效地抑制了青花菜種子的價格, 促進了國內青花菜產業的健康發展。
1 選育過程
1. 1 品種來源
通過整合優質種質資源, 應用雜交、 回交等技術手段, 育成臺綠系列 5 個新品種。
1. 2 選育經過
臺綠系列品種的選育可追溯至 2008 年, 歷經十余年, 通過雜交組合配制、 品種觀察試驗、 品種比較試驗和生產示范, 篩選出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5 個新品種, 其中臺綠 1 號、 臺綠 2 號、 臺綠 3 號和臺 綠 5 號 通 過 浙 江 省 非 主 要 農 作 物 品 種 審定[ 1,3-5], 臺綠 6 號也將于 2022 年完成品種認定。
2 品種特征特性
2. 1 生育期
通過在浙江省秋季定植的數據觀測, 5 個品種熟期各不相同, 各品種生育期時間也有區別。 因實際氣候條件年度差異較大 (表 2) , 具體的生育期需依當地實際情況而定。
2. 2 農藝綜合性狀
臺綠系列品種均為生長勢較強的品種, 株型直立或半直立。 各品種花球高圓形緊實, 蕾粒勻細。各品種平均株高均能達到 60 cm, 以臺綠 1 號平均株高值最大, 可達 71. 3 cm。 臺綠 1 號也是葉片展開度最大的品種, 葉片展開度可達 91. 0 cm×88. 7 cm。 除臺綠 2 號外, 其余各品種均為耐寒性較好的品種,球色在低溫情況下保持不發紫 [ 1,3-5]。
2. 3 適宜種植區域
除臺綠 2 號外, 臺綠系列品種均耐寒, 故可以在長江以南地區秋冬季種植。 其中臺綠 6 號耐熱性也較好, 也適合北方春季種植 ( 表 4) 。 臺綠 2 號耐寒性相對較弱, 低溫下花球易發紫, 可以在長江流域秋冬季和北方夏秋季種植[ 1,3-5]。
2. 4 豐產性
品種比較試驗表明, 臺綠 1 號和臺綠 5 號單球平均質量和單位面積平均產量較高, 其中臺綠 1 號單球平均質量可達 0. 76 kg, 單位面積平均產量每年可達23. 4 t·hm-2; 臺綠 5 號單球平均質量可達 0. 85 kg,單位面 積 平 均 產 量 每 年 可 達 24. 56 t· hm- 2 [ 1,3-5]。
2. 5 品質
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 杭州) 檢測, 臺綠系列品種中臺綠 1 號水分含量最低, 為 86. 5%; 臺 綠 6 號 的 水 分 含 量 最 高, 達90. 8%。 臺綠 6 號 VC 含量最低, 為 832 mg·kg - 1;臺綠 1 號 VC 含量最高, 為 1 329. 6 mg · kg - 1。 臺綠 2 號的可溶性總糖含量最低, 為 2. 2%; 臺綠 1號最高, 為 5. 12%。 臺綠 1 號也是粗纖維含量最高的品種, 為 1. 5% [ 1,3-5]。
3 栽培技術要點
3. 1 播種和育苗
青花菜對溫度較為敏感。 如果播種時間過早,環境溫度過高, 會導致青花菜生長過快、 花蕾變粗、 花球變小, 同時側枝數量增多、 產量下降, 商品性也隨之變差; 而如果播種時間過晚, 青花菜營養體不能充分生長, 導致花球變小、 產量降低, 影響經濟收益。
該系列品種育苗可采用穴盤育苗或者土床育苗。 穴盤育苗注意在中午遮陽及水分管理。 土床育苗選擇地勢高、 排灌方便、 土壤肥沃的田塊, 而且該田塊 2 年內未種過十字花科蔬菜, 避免土傳病害影響幼苗發育。
3. 2 大田種植
移栽時, 選擇 5 ~ 6 片葉的壯苗進行定植。 定植前 1 d 需將苗床澆透水, 做到帶土帶肥帶藥移栽。 栽種 深 度 以 不 埋 子 葉 為 宜。 種 植 密 度 為 每667 m2 栽 2 600 ~ 2 800 株為宜。種植大田內的土壤為有機質豐富、 保肥力強、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沖積土。 移栽前 15 d 翻耕施肥。 定植后要注意加強肥水管理, 促進主莖發育,防止側枝生長。
該系列品種除臺綠 2 號外, 均為中熟或者晚熟品種, 生長勢強, 所以需肥量大, 首先要施足基肥, 生長期間還要及時追肥, 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和商品性好的花球。 現蕾期是施追肥的關鍵時期。 臺綠 2 號為早熟品種, 營養生長期較短,故第一次追肥是在定植后 7 ~ 10 d, 比其他品種早3 ~ 5 d。青花菜不耐雨澇, 生長發育各時期需注意土壤濕度。 緩苗期要保持較高的土壤濕度, 成活后要控制澆水, 之后保持土壤見干見濕, 無雨天一般 5 ~6 d 澆一次水, 結球期要保持土壤濕潤, 采收前 7天要控制澆水, 減少花球含水量[ 1,3-5]。
3. 3 病蟲害防治
苗期主要病蟲害有猝倒病、 立枯病、 甜菜夜蛾、 斜紋夜蛾、 跳甲、 蚜蟲等。 穴盤需用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 000 倍液消毒。 拌種消毒可用的藥劑有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防治苗期猝倒病可用殺毒礬 600 倍液噴灑或灌根。 防治小菜蛾、 菜青蟲、 蚜蟲可用菊酯類或者有機磷類農藥。 同時應注意保持苗床及周圍清潔, 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定植后主要 病 蟲 害 有 霜 霉 病、 黑 腐 病、 軟 腐病、 菌核病、 小菜蛾、 菜青蟲、 斜紋夜蛾、 甜菜夜蛾、 蚜蟲等。 蕾期特別注意防治黑腐病、 系統性霜霉病及菌核病。
首先清潔田園后需及時深翻。 霜霉病在發病初期, 可用噴灑藥劑在葉背防治, 可選藥劑和噴施方法有: 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倍液, 72%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 700 倍, 58%瑞毒錳鋅可濕性粉劑 800 ~ 1 000 倍液, 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 800 ~ 1 000 倍液, 72%霜脲氰·錳鋅可濕性粉劑 800 ~ 1 000 倍液, 50% 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500 ~ 2 000 倍液, 一般 7 ~ 10 d 噴 1 次, 視病情,連續噴灑 2 ~ 3 次。 黑腐病發病初期及時防治, 可用 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 800 倍液或 20%, 龍克菌懸浮劑 500 ~ 600 倍液, 14%絡氨銅水劑 350 倍液隔 7 ~ 10 d 一次, 連續防治 2 ~ 3 次。需要注意的是, 要根據病蟲情報科學用藥, 綜合防治, 盡量減少農藥用量。
3. 4 采收 應根據不同品種的特點及時采收。 過早采收,花球尚未完全發育, 導致產量低; 過遲采收, 花球疏松, 表面不均勻, 花球商品性差。 如臺綠 3 號,花球 12 cm 左右采收為宜, 臺綠 5 號可在花球 13 ~15 cm 采收為宜。
4 制種技術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究和攻關, 掌握了防止西蘭花種性退化及親本種子大量繁殖技術、 病害綜合防治技術、 蜜蜂輔助授粉技術等西蘭花雜交制種的關鍵技術, 實現了雜交制種技術的大突破。 另外根據西蘭花雜交制種過程中的經驗及系列雜交制種技術研究結果, 提出了西蘭花三控一補高產制種技術,2016—2018 年度的制種產量平均為 10 kg·hm- 2 以上, 每年能收獲了 1. 5 t 種子。
5 示范推廣
臺綠系列青 花 菜 新 品 種 已 在 浙 江、 河 北、 山東、 云南等國內青花菜主產區累計推廣 3 萬 hm2,新增經濟效益 25 235. 3 萬元。 其中, 近三年推廣近 2 萬 hm2, 新增經濟效益 18 997. 8 萬元。
該系列青花菜新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應用促進青花菜品種的國產化率從 5%提升到 20%, 其中臺綠系列的貢獻率達 50%以上, 推動了青花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國外進口品種對青花菜品種的壟斷, 擺脫了青花菜種業受制于人的局面。 因效益顯著, 臺綠系列品種成為 2020 年第二屆邢臺國際十字花科蔬菜產業大會專家推薦品種、 2020 第十九屆廣東種業博覽會重點推介品種。
臺綠 5 號和臺綠 6 號 入 選 國 家 西 蘭 花 良 種 重 大 科 研 聯 合 攻 關2019、 2021 年度優秀品種[ 6]。同時也應注意到, 國產青花菜品種雖然在產量和花球商品性等部分形狀上超越了進口品種, 但在廣適性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仍需加大種質資源創新, 利用生物技術等手段, 加快育種, 選育出更多產量高、 商品性好、 適應性強的新品種, 加快國產化替代的進程[ 2,7]。
參考文獻:
[ 1 ] 何道根, 檀國印, 朱長志, 等. 遲熟高產青花菜新品種 ‘臺綠 5 號’ 的選育 [ J] . 中國瓜菜, 2020, 33 ( 11) : 81-83.
[ 2 ] 顧宏輝, 王建升, 虞慧芳, 等. 浙江省西蘭花產業未來發展的思考 [ J] . 浙江農業科學, 2021, 62 ( 5) : 851-853
.[ 3 ] 何道根, 何賢彪, 陳銀龍, 等. 青花菜臺綠 1 號 的 選 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 J] . 浙江農業科學, 2013 ( 1) : 24-25.
[ 4 ] 何道根, 張志仙, 朱長志, 等. 青花菜臺綠 2 號選育、 特征特性及 栽 培 技 術 [ J ] . 浙 江 農 業 科 學, 2016, 57 ( 2 ) :164-165.
[ 5 ] 何道根, 朱長志, 張志仙, 等. 青花菜臺綠 3 號的選育 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 [ J] . 浙江農業科學, 2017, 58 ( 2) :205-206.
作者:章紅運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nylw/2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