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下面是兩篇大學生文化藝術類發展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傳播,高校廉政文化藝術敘事的傳播功能提升廉政文化傳播實效。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創新文化藝術管理的路徑,通過對文化藝術管理的創新來提高文化藝術的影響力,推動文化藝術事業發展
下面是兩篇大學生文化藝術類發展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傳播,高校廉政文化藝術敘事的傳播功能提升廉政文化傳播實效。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創新文化藝術管理的路徑,通過對文化藝術管理的創新來提高文化藝術的影響力,推動文化藝術事業發展進程。
《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傳播》
摘要:作為中國優秀文化重要組成的廉政文化藝術越來越被人所接受并廣泛傳播。優秀文化的傳播與創新是高校重要職能之一。廉政文化藝術因其內容的豐富性及其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決定了其本身具有的敘事性和敘事話語,本文運用敘事學相關理論,結合連續四屆舉辦的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賽作品,通過分析高校廉政文化作品的敘事話語特征,總結出敘事性高校廉政文化作品的傳播功能,從而提升廉政文化傳播實效。
關鍵詞:高校廉政文化;敘事功能;傳播實效
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賽已連續開展四屆,活動旨在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和廉潔教育工作。其賽事類別包括書畫攝影類、藝術設計類、表演藝術類、網絡新媒體類等四大類,將其按照藝術類別區分,可將第一類細分為書法、繪畫、攝影等,將第二類細分為招貼畫、產品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設計、剪紙等,將第三類細分為音樂、舞蹈、舞臺劇、小品等,將第四類細分為公益廣告、微信廉政作品合輯、微電影等。根據敘事學理論,這些藝術形式中,可以說都具有敘事性,但并非都具備敘事話語,而只有將其獨特語言圍繞敘事主題進行有序排列,講述事情、表達情感、刻畫形象、烘托主題,完成講述一個故事的過程,其作品才稱為敘事性作品。實踐證明,就傳播效果來看,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作品更發人深省、影響持久。
一、關于敘事
敘事是作者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把人生經驗的本質和意義傳示給他人。法國結構主義思想家羅蘭•巴特在《敘事作品結構分析導論》中說:“世界上敘事作品之多,不計其數;種類浩繁,題材各異。對人來說,似乎任何材料都適宜于敘事:敘事承載物可以是口頭或書面的有音節語言、是固定的或活動的畫、是手勢,以及所有這些材料的有機混合。而且,以這些幾乎無限的形式出現的敘事遍存于一切時代、一切地方、一切社會。”可見,敘事無處不在。
二、高校廉政文化藝術的敘事話語
筆者根據近兩屆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潔教育系列活動的獲獎作品,運用敘事學進行分析,具體有以下三個特征:1.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尋找敘事文本。在第四屆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潔教育系列活動獲一等獎作品中,如《魚水之情比海深》、《正氣歌》等,多是利用事與事、事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巧妙關系,作為敘事文本,并以現實的、多樣的案例故事為根本,構建虛擬的、有機的情節關系,達到唯一的、發人深省的敘事目的。2.在程式的敘事結構中構建文化符號。高校廉政文化藝術作品中無論是藝術設計、藝術表演、影視書法等任何一種語言,某種意義上說,其語言結構都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結構,這是敘事作品的需要,也是極為重要的環節。
三、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的傳播功能
在傳播過程中并非所有廉政文化藝術都具有敘事性和敘事功能。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因其具有敘事功能而有利于推動廉政文化有效傳播,有利于發揮廉政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功能有:1.凝聚共識,與時俱進,寓教于藝,有效體現和傳播中國優秀文化。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以自身藝術載體為傳播媒介,以歷史和現實案例為素材,提煉文化精髓,傳承和踐行了中國優秀文化。
(1)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的敘事功能以講故事的方式,從大到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小到個人層面,宣傳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極大的教育、警示與震懾作用,讓全社會人們凝聚廉政共識,增強廉政意識,牢固樹立廉潔誠信價值理念。
(2)體現社會主義創新觀,與時俱進。創新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源泉。社會主義創新是全方位的創新,包括觀念創新、道路創新、方法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廉政文化藝術創作者不斷發揚改革創新精神,積極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特點,更加注重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扎實開展廉政文化創建活動和陣地建設,積極推動廉政文化產品的創作,積極營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圍,用打動人心的形式傳遞傳統文化的浩然正氣,帶給廣大人民以思考和啟迪。
(3)體現“八榮八恥”榮辱觀,踐行廉政。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弘揚中華民族“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價值觀,傳統文化樹立正氣,發揮文化浸潤心靈的作用,一正一反,涵養清正廉潔的價值理念,使人們從“不敢腐”到“不想腐”,推動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踐行廉政。
四、結束語
廉政文化作為一定經濟、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既抽象又具體,既無形又有形。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作為大學文化和廉政文化的重要組成,其與廉政的“硬性”制度比較而言,因其本身所具有的敘事性特征和敘事功能,以其自身藝術形式傳承了中國美學思想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其潤物無聲、發人深省的功能滋潤心靈和警示世人,更具有“綿綿蓄力,久久為功”的力效。重視敘事性廉政文化藝術優秀作品的創作和培育,發揮敘事性育人功能,對有效推動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顧祖釗.文學原理新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法]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A]//見:劉煉.舞蹈敘事學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008.
作者:萬千 張成龍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
《創新文化藝術管理的路徑》
摘要:文化藝術作為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提高人們綜合素質和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加強文化藝術管理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從本質上來說,我國文化藝術管理工作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這就需要對文化藝術管理進行創新,不斷提高文化藝術影響力,推動文化藝術事業發展進程。基于此,本文重點探究創新文化藝術管理的重要性,進而提出創新路徑。
關鍵詞:文化藝術事業;管理;重要性;路徑
通過分析藝術發展歷史可知,人類藝術活動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即使是古代的祭祀也是藝術的一種。文化藝術管理作為現代興起的交叉科學,特別是在近些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文化市場愈加繁榮,文化藝術管理工作也受到了多重挑戰。要求文化館、研究所、美術館等機構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對文化藝術管理進行儲罐內心,這樣才能夠不斷推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長足發展,從而提高我國的軟實力。
1創新文化藝術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與國際各國之間的交流愈加密切,并且文化交流的頻繁度不斷提高,文化藝術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因此,想要提高國家軟實力,必須要對文化藝術管理進行創新,其作用表現如下。
1.1提高社會群眾的綜合素養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綜合素養也在不斷提升,其中文化藝術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文化藝術管理可以培養人們的能力素養。在文化藝術管理當中,提高人們職業素養非常重要,通過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加強人們的認知水平,從而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勞動力。其次,可以培養人們的精神素養。由于文化藝術中不乏道德教育元素,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人們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思想,并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可見,通過創新文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人們的綜合素養,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1.2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
隨著信息技術的到來,給我國文化藝術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調整。首先,由于我國文化藝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如今所流傳下來的文化藝術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信息技術可以讓文化藝術管理更加規范,同時也拓展了文化藝術產品的消費渠道。網絡作為一個無國界的平臺,可以加強文化藝術的交流,并借鑒他國的優秀問題。其次,由于網絡的出現,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已經沒有了門檻,西方文化藝術不斷沖擊我國傳統文化藝術,與我國本土文化藝術形成鮮明的對比,當今很多人群具有“崇洋媚外”的思想,這對我國本土文化藝術傳承不利。因此,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我們必須要對藝術管理進行創新,不斷突出本文文化藝術的優勢,提高文化藝術的內涵與品質,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的軟實力。
1.3提高我國軟實力的重要渠道
文化藝術是國家的軟實力,這一點毋庸置疑。加強文化藝術管理創新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本土文化藝術的影響力,同時也能夠提高傳播范圍,雖然中國文化藝術已經傳到了全世界,但是影響力卻有所差異。以中國文字藝術為例,雖然周邊各國都非常重視中國漢字,但歐美等作為我國重要的合作國,美國還好,建設了唐人街,而歐洲國家對中國漢字卻不夠關注,更不用說南美、非洲等國。這說明我國文化藝術影響力還不夠。而強化文化藝術管理,拓寬文化藝術產品營銷渠道,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國文化藝術的影響力,提高我國的軟實力。
2加強文化藝術管理創新的路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想要實現文化藝術管理創新,加強科學技術的應用有著重要意義。為了能夠推動我國文化藝術管理創新進程,本文認為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2.1利用先進技術,實現現代化管理手段
在信息時代下,文化藝術管理工作必須要融入現代化管理手段,融入更加先進的管理系統,如MIS、ERP等,這樣才能夠全面提高文化藝術管理水平。同時,在藝術管理層面上,需要針對文化藝術管理構建數據庫,加強對相關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從而為文化藝術管理創新提供基本保障,實現文化藝術管理的信息化,提高藝術管理機構的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藝術管理機構和企業需要面臨新一輪的挑戰,這就需要重點考慮如何搶占市場份額。這就需要結合“互聯網+”技術,構建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資源管理、電子商務管理、客戶管理等,這樣才能夠推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長足發展。
2.2實現個性化創新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當今人才流動非常頻繁,想要推動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必須要加強人才管理工作,提出相關政策和方法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這樣才能夠實現文化藝術管理的個性化創新。首先,文化藝術管理機構要重視優秀人才培養工作,在日常經營管理中,為內部人才提供更多發揮價值的平臺,從而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其次,需要企業提出一個良好的平衡點,不僅要充分發揮文化藝術人才的創造性和創新性,也要保證文化藝術管理機構的合理發展,讓個人發展和企業發展相結合。讓工作人員認識到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在不影響企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上,給予工作員工充足的自由空間,這樣才能夠有更多時間創新。
2.3開展民主管理模式
在文化藝術管理當中,貫徹民主管理思想尤為重要,這樣才能夠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推動文化藝術產業發展。在具體實施中,需要從以下幾點出發:首先,明確藝術組織的發展目標。需要結合國內、國際市場發展情況,制定企業發展目標和策略,一旦落實要嚴格執行;其次,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在文化藝術機構管理當中,需要每位工作人員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例如通過實施激勵制度等,調動員工積極性;再次,需要加強管理單位文化建設工作,提高員工對單位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形成一股良好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全力向著最終發展目標而努力;最后,深度挖掘工作人員的潛能,為工作人員提供發展平臺,發揮自身的潛力,這樣才能夠實現民主管理的價值。
2.4柔性化管理模式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這就需要在管理活動中,開展柔性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方法的靈活性。由于文化藝術自身就帶有開放性,其可以為文化藝術從業人員構建良好的藝術創造環境。在判斷決策管理方面上,需要重點以長遠經濟利益作為重點。通過柔性化管理模式,加強管理方法的彈性和包容性,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未藝術再創造提供前提條件,不斷高文化藝術品味,推動文化藝術事業健康發展。
2.5整體化管理模式
在文化藝術組織發展中,由于網絡技術的到來,使得文化藝術管理應變能力不斷提升。雖然文化藝術管理不是創造的基本動力,但是可以影響藝術人員的思想意識,通過調動藝術人員積極性,從而實現自身價值。在藝術企業管理和經營活動中,必須要樹立整體理念,加強企事業單位內部合作,這樣才能夠朝向最終目標共同努力,讓單位和個人成為一個整體,全力推動文化藝術事業長足發展。
3結語
綜上所述,推動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是提高我國軟實力的重要渠道,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到文化藝術管理創新的積極作用,并通過多個渠道加強管理創新,不斷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性、民主性、集體性,這樣才能夠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提高我國本土文化藝術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寶煌.試析信息社會文化藝術管理的創新趨勢[J].大眾文藝,2015(1):265-266.
[2]顧東旭.創新文化藝術管理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發展[J].新遠見,2014(3):106-111.
[3]李世葵.信息社會文化藝術管理的創新趨勢[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30-33.
[4]孫洪斌.文化生態視域下的藝術管理學科創新[J].藝術百家,2017,33(1):31-33,138.
作者:李智麗 單位: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
推薦閱讀:《藝苑》(雙月刊)創刊于2005年,是由福建藝術職業學院主辦的綜合藝術類刊物。以發展與繁榮文化藝術事業為辦刊宗旨,以審美、自由、平等和寬容為價值選擇。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wslw/16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