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獻血者對本地區無償獻血現有紀念品和后期紀念品的側重方向的意見和建議,適時掌握獻血者對獻血紀念品的意向,以便更好地優化無償服務工作的方式,豐富無償獻血服務工作內涵。方法制定統一的格式化調查問卷,選取2019年轄
摘要:目的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獻血者對本地區無償獻血現有紀念品和后期紀念品的側重方向的意見和建議,適時掌握獻血者對獻血紀念品的意向,以便更好地優化無償服務工作的方式,豐富無償獻血服務工作內涵。方法制定統一的格式化調查問卷,選取2019年轄區內固定采血點、縣區固定采血點、縣區流動采血點、高校團體、機關事業單位團體等隨機參加無償獻血的獻血者作為調查對象,并對在規定時間內收回調查問卷作為統計分析源進行處置。
結果對收回的366份有效調查問卷的統計,獻血者對紀念品需求意向表現為注重實用價值、實用性和對生活用品感興趣。結論無償獻血紀念品是采供血機構對于感謝無償獻血者愛心奉獻的小饋贈物,但是隨著社會經濟、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發展,獻血者對無償獻血紀念品的需求則有了新的要求,雖然無償獻血紀念品不應是獻血服務的主流,但是對于無償獻血紀念品的意向合理化滿足,以夯實無償獻血服務內涵,對促進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無償獻血;紀念品;分析;需求
自1998年開始實施《獻血法》以來,河北省血液中心同全國采供血機構一樣,經歷了有償獻血、計劃獻血、無償獻血的發展階段。從金錢到獎勵再到等價物的演變過程,相對于國際發達地區而言,我國的無償獻血事業整體起步較晚,伴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我國無償獻血事業取得了迅速的發展。而無償獻血紀念品是國內外通用的對于無償獻血者奉獻行為的小饋贈物。
同時由于獻血人群的生活水平改善、文化水平的提高等,對于無償獻血紀念品的意向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應當順應時代發展,適時了解獻血者對于包括無償獻血紀念品在內的獻血服務內容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完善,確保提升獻血服務水平,法體現了我國無償獻血發展現階段的人性化需求的滿足,與無償獻血制度并不違背[1]。無償獻血指獻血者為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將自身的血液無私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而不向采血單位和獻血者所在單位領取任何報酬的行為[2]。
無償獻血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崇高行為,是我國血液事業發展的總方向,其意義和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由于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不一樣,對無償獻血的認知程度也不同,在獻血人群中存在對以紀念品方式回報給獻血者表達謝意、鼓勵和紀念意義的紀念品有更高的內涵要求也無可厚非,本調查出于了解獻血者對紀念品的需求意向,本質在于利用有限資源更好地提升獻血服務水平以促進無償獻血事業發展,為此,筆者隨機選取2019年3月-6月在市內固定采血點、縣區固定采血點、縣區流動采血點、高校、機關事業單位獻血的獻血者400例發放調查問卷,對問卷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具體措施報道如下。
調查對象
對2019年在市內固定采血點、縣區固定采血點、縣區流動采血點、高校、機關事業單位獻血的無償獻血者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調查,共調查人數為400人。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問卷383份,有效問卷366份,問卷有效率91.5%。本次調查對象18歲~60歲;男性229名(占62.5%),女性137名(占37.4%)。
方法與內容問卷按照服務管理體系規范及實施指南要求[3],采用隨機抽樣的問卷調查法加以實施。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無償獻血者的性別、年齡、職業、婚姻狀況、收入,以及紀念品價值、注重紀念品的那些方面、紀念品種類、是否喜歡帶有血液中心的標識(logo)、紀念品的宣傳方式、紀念品的好壞是否影響獻血、是否愿意積分換取更高價值的紀念品等。
從統計結果來看,本市無償獻血者對紀念品的內在需要、受歡迎程度和綜合需求意向上,主要集中體現在實用性(66.6%)、生活用品(54.1%)以及實用紀念價值(64.2%)、別致性(46.4%)和升值性(77.8%)方面;其中農民、職員、學生更注重紀念品的實用性,機關事業單位則更重視紀念品的質量;54.1%的無償獻血者喜歡生活用品類紀念品;64.2%的無償獻血者喜歡實用價值的紀念品;46.4%的無償獻血者希望紀念品上印有無償獻血的標識;77.8%的無償獻血者愿意積分兌換更高質量的紀念品等。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由于石家莊地區血液主要來源于農村和高校地區,而農村獻血者則更加傾向于實用性上,高校獻血者則更加注重實用上賦予的紀念價值。
以上數據可以反映各采供血機構血源來自相同人群的意向特征。而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和公民的文化知識水平的不斷提升,全國各采供血機構提供的紀念品種類和方式各不相同,都是為了更好的滿足獻血者意向需求,提供更加貼切的優質化服務。此數據僅討論石家莊地區獻血者無償獻血紀念品的意向變化,可供各采供血機構參考探討。此次問卷調查,是結合本單位關于獻血紀念品頻出服務欠佳的情況下進行統計分析的,雖然無償獻血紀念品不是獻血服務的主流,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國內外采用的一種普遍的答謝方式。因此如何用普遍的行為滿足獻血者的意向,從而更好做好獻血服務才是此時調查的目的所在。
綜上所述,關于無償獻血紀念品而言,應當甄別不同的人群予以滿足,例如農村獻血者的實用價值的需求,高校獻血者的紀念價值需求,機關獻血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隨著信息化和物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積分平臺建設和在線兌換建設不可或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便捷化需求。除去物質紀念品的個性化打造,延申到深處,最關鍵的還是精神層次方面的建設,即優化無償獻血服務,提升獻血體驗滿足感,落地“三免”、“五免”等社會回饋機制的不斷完善,引導獻血者從關注物質獎勵過渡到把獻血作為健康人對社會應盡的義務,使其具有較高的無償獻血參與度和忠誠度[4],則對血液安全的有效保證和無償事業的發展更為重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1998-10-01.
[2]周惠芳,王建英.社會化無償獻血可持續發展機制的探索.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0,21(5):88-89.
[3]徐軍,宋巧枝,王明元等.蘇州市無償獻血者的獻血服務需求調查分析.中國輸血雜志,2014,27(3):314-315.
醫學論文投稿刊物:《中國輸血雜志》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輸血協會暨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面向醫療單位、采供血機構、生物制品研發單位、醫學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各類人員的臨床醫學類學術期刊(月刊)。自1988年3月創刊以來,主要報道輸血臨床工作、輸血基礎研究、獻血與健康、輸血行業管理以及血液制品的研發與應用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多角度地客觀反映國內輸血醫學及輸血科學的進展與水平。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2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