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通過檢測EBNA2在EBV轉化的淋巴母細胞的表達分析,為研究EBV相關淋巴瘤的發生發展提供相應科研數據。方法: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EBNA2基因在EBV轉化淋巴母細胞的細胞蠟塊和正常人淋巴細胞的細胞蠟塊中的陽性結果。結果:EBNA-2在轉化淋巴母細胞
[摘要]目的:通過檢測EBNA2在EBV轉化的淋巴母細胞的表達分析,為研究EBV相關淋巴瘤的發生發展提供相應科研數據。方法: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EBNA2基因在EBV轉化淋巴母細胞的細胞蠟塊和正常人淋巴細胞的細胞蠟塊中的陽性結果。結果:EBNA-2在轉化淋巴母細胞的細胞蠟塊中呈現棕褐色顆粒的陽性表達,而在正常淋巴細胞細胞蠟塊中不表達。結論:EBNA2在EBV轉化的永生化淋巴細胞的細胞蠟塊中表達,我們推斷EBNA2在EB病毒相關惡性淋巴瘤的形成過程中可能起了某些促進作用。
關鍵詞:EB病毒(EBV);EB病毒核抗原-2(EBNA2);淋巴瘤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種嗜人類淋巴細胞的雙鏈γ-DNA皰疹病毒[1],研究發現大部分的成年人均感染過EB病毒,多表現為B淋巴細胞終身攜帶無癥狀感染。EB病毒潛伏感染狀態通常表達為三個潛伏膜蛋白和六個核蛋白[2],其中EBNA-2是EB病毒在感染宿主細胞后最早表達的病毒基因產物之一,本實驗在體外培養建立EBV轉化的淋巴細胞,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檢測EBNA2在EB病毒轉化淋巴母細胞的細胞蠟塊和正常淋巴細胞以中的陽性表達情況,來推測和研究分析EBNA2在EB病毒相關淋巴瘤中的作用以及影響。
材料與方法
1.1獲取轉化淋巴細胞采取饑餓法將B95-8細胞放置7天至9天,然后收集培養液,1000轉/分鐘速度離心后棄掉上清,從而得到EB病毒的懸浮液。再進行分離全血淋巴細胞,取EB病毒重懸淋巴細胞,在培養箱培育。獲得細胞聚集成團生長的EB病毒轉化淋巴母細胞,鏡下觀察轉化的淋巴母細胞體積比正常淋巴細胞體積明顯增大[2]。
1.2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檢測EBNA2的陽性表達情況
收集大量培養的細胞,轉移至離心管,以2000/分鐘的離心速度離心5-6分鐘,并且重復離心三次。棄上清,將沉淀物轉移至載玻片,將細胞集中在載玻片中央區域。將載玻片輕輕放入95%酒精快速固定30秒,再將載玻片浸入10%中性緩沖福爾馬林,固定1-2小時。收集載玻片上的沉積物放入包埋盒包埋,浸入緩沖福爾馬林中固定3-5小時,常規脫水制片。常規微波抗原修復,PBS清洗,封閉,滴加一抗于4℃孵育并過夜,滴加二抗,PBS清洗3次,再DAB顯色復染,封片后顯微鏡觀察。
1.3結果
EBNA-2陽性顆粒為棕褐色,定位于細胞漿或細胞核。EBNA-2在轉化細胞的細胞蠟塊中表達陽性棕黃色顆粒,而在正常淋巴細胞細胞蠟塊中不顯色。
3.討論
淋巴瘤的發生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因此淋巴瘤是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之一,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腫瘤,一般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3]。霍奇金淋巴瘤為瘤組織內含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以及特征性的里-斯細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分為經典型和結節性富含淋巴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學研究發現有異常增生的的淋巴細胞和網狀細胞等多種細胞[4]。根據不同的淋巴細胞,還可以將淋巴瘤分為NK細胞、T細胞和B細胞淋巴瘤[5]。目前淋巴瘤的發生發展機制尚不明確,本實驗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EBNA2基因在EBV轉化淋巴母細胞和正常人淋巴細胞和中的陽性結果,以探討EBNA2在EB病毒相關淋巴瘤中的作用以及影響。
EB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有研究表明EB病毒參與淋巴瘤的發生和進展,EBV其實作為外源性感染因子,可以逃避宿主細胞的免疫監視,在宿主細胞內長期生存,EBV的感染狀態是以表達一系列EBV潛伏感染蛋白[2],其中EBNA-2作為EBV感染宿主最先表達的病毒蛋白之一,參與EBV游離基因的復制從而調控EB病毒的轉錄[4],導致淋巴細胞持續增生。
EBNA2在淋巴細胞永生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解除了對反應啟動子轉錄的某些抑制,從而激活相關信號通路來反式激活下游的病毒靶基因。但EBNA-2在淋巴細胞到惡性淋巴瘤的轉化過程的具體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本實驗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EBNA2基因在EBV轉化淋巴母細胞和正常人淋巴細胞和中的陽性結果,以求提供EBNA2基因在EBV轉化淋巴母細胞以及淋巴瘤的實驗數據和依據。
EBNA2與細胞因子結合后,能夠激活病毒的其它潛伏期基因,促進有利細胞不典型增殖的基因陽性表達,從而顯著提高B細胞活化標志物的表達,同時還能激活原癌基因c-myc和c-fgr可能促進了細胞的惡性轉化[7],EBNA-2在轉化淋巴母細胞的細胞蠟塊中呈現棕褐色顆粒的陽性表達,而在正常淋巴細胞細胞蠟塊中不顯色與該觀點相一致。
國外學者實驗結果發現EBNA-2也可激活某些信號通路,來促使和增加淋巴細胞的的不典型增生[9],本實驗EBNA-2在轉化淋巴母細胞的細胞蠟塊中呈現棕褐色顆粒的陽性表達,而在正常淋巴細胞細胞蠟塊中不顯色,與該觀點相符。因此表明EBNA-2可能在淋巴細胞到惡性淋巴瘤的轉化過程起到了某些促進作用。
結論:本實驗EBNA-2在轉化淋巴母細胞的細胞蠟塊中呈現棕褐色顆粒的陽性表達,而在正常淋巴細胞細胞蠟塊中不顯色,因此我們大膽推測EBNA-2可能在淋巴細胞到惡性淋巴瘤的轉化過程起到了某些促進作用,可能是EB病毒相關淋巴瘤的致病因素之一,但EBNA-2在淋巴細胞到惡性淋巴瘤的轉化過程的具體作用仍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王露,劉卓然.EB病毒感染相關外泌體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18,46(04):63-68.
[2]羅春艷,謝曉利,張楊,王湘屏,賀榮芳,唐運蓮,甘潤良.EB病毒轉化淋巴母細胞LMP-1,LMP-2A及LMP-2B的表達[J].免疫學雜志,2011,27(08):734-736.
[3]蘇鵬飛.放化療聯合手術治療原發性胸腺淋巴瘤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5,23(01):123-126.
[4]劉艷輝,莊恒國,林漢良,吳秋良,羅東蘭,駱新蘭.富于T細胞/組織細胞的B細胞淋巴瘤病理形態、免疫表型及鑒別診斷[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5(12):771-775.
[5]陳燕,袁凱鋒,李曉明,邢宏運,吳鵬強,馬濤.妊娠合并ALK陽性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1例并文獻復習[J].重慶醫學,2017,46(07):1005-1006.
作者簡介:路素麗
醫學論文投稿刊物:《現代免疫學》是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及統計源期刊,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也是基礎類醫學核心期刊之一。以服務全國為宗旨,主要報道我國免疫學研究成果,旨在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刊載內容有基礎免疫學、臨床免疫學和免疫學技術等。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2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