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焦慮癥患者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性。方法:選取我院243例焦慮癥患者為研究組、選取健康參與者240例為對比組,選取時間均為2017年5月-2019年1月,均進行24h動態心電圖監測,對比分析兩組心電圖心率變異性情況。結果:研究組RMSSD、SDNN、PNN5
【摘要】目的:分析焦慮癥患者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性。方法:選取我院243例焦慮癥患者為研究組、選取健康參與者240例為對比組,選取時間均為2017年5月-2019年1月,均進行24h動態心電圖監測,對比分析兩組心電圖心率變異性情況。結果:研究組RMSSD、SDNN、PNN5O、HRVI、SDANN等各項指標與對比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對焦慮癥患者應用動態心電圖監測患者心率變異性情況,能較好觀察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狀況,便于及時干預治療,減輕患者焦慮情緒。
【關鍵詞】焦慮癥;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性
焦慮癥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癥,為神經癥這一大類疾病中較為常見疾病,以患者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征,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這兩種形式,患者主要表現出緊張、坐立不安、心悸、手抖等典型癥狀。發病原因與患者家族遺傳因素、藥物因素、心理學因素密切相關。針對焦慮癥患者治療,主要采取心理及藥物治療,力求在改善患者焦慮心理方面,減輕患者痛苦。
醫學健康論文投稿刊物:《健康之路》(HealthWay)雜志創刊于2002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廣東省醫學會和中國保健協會主辦國家級優秀醫學科技期刊,是各級人事部門評定各級職稱和科研成果的有效認定期刊。
近年來,據相關研究報道,焦慮癥患者發病時,機體自主神經系統功能會出現紊亂現象,因此,對焦慮癥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監測,已成為評價患者焦慮癥的重要依據。而心率變異性HRV為臨床常用評價自主神經功能的無創手段,能客觀反映出患者自主神經張力大小與平衡性。因此,對焦慮癥患者進行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性監測分析,能較好觀察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狀況,判斷患者焦慮程度。此次研究中,對我院焦慮癥患者及健康者均進行了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性監測,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43例焦慮癥患者為研究組、選取健康參與者240例為對比組,選取時間均為2017年5月-2019年1月。研究組,男130例,女113例,年齡27~54歲,平均(42.38±5.74)歲;對比組,男128例,女112例,年齡26~55歲,平均(42.41±5.82)歲。診斷標準:①研究組均確診為焦慮癥,診斷依據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對比組均為體檢健康人員。②均知情此次研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排除具有臟器疾病患者。②依從性差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人員入組后,均進行24h動態心電圖監測。HRV心率變異性測定:采用北京世紀今科MIC-12-3S 型12導同步動態心電圖記錄儀,以及相應HRV分析軟件,持續記錄兩組人員的>24h的以R波為主的心電信號,應用HRV軟件,計算兩組心率均數與其相關指標。注意叮囑受檢人員在檢查前1天,禁止服用影響心臟自主神經功能的藥物及飲品,如安定類藥物,β受體阻滯劑,咖啡、功能性飲料等,避免影響觀察結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相關指標:觀察RMSSD(相鄰N-N間期差值均方根)、SDNN(N-N間期標準差)、PNN5O(相鄰正常R-R間期差值大于50ms百分比)、HRVI(心率變異系數)、SDANN(R-R連續5min正常R-R間期均值標準差)等指標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5e467d37b156b_html_6d350658e1c913a.gif ±s)、計數資料行t檢驗、5e467d37b156b_html_e0dc66298f6d0d9e.gif 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研究組RMSSD、SDNN、PNN5O、HRVI、SDANN等各項指標與對比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 ,見表1
表1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3 討論
焦慮癥發病原因主要與患者長時間處于急性、或亞急性心理應激狀態有關,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學習,若不對其進行及時干預治療,患者交感神經功能會發生較為明顯的亢進,導致體內神經遞質異常變化,加重患者病情,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學習[2]。
HRV是指瞬時心動周期微小變化及瞬時心率,其受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功能活動及相對平衡影響,為評估機體自主神經活動功能的重要定量指標,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HRV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時域法與頻域法,諸多研究報道,時域指標SDNN能較好反映出機體HRV總體水平,SDANN能反映交感神經張力,PNN50、RMSSD能反映迷走神經張力,因此對焦慮癥患者監測上述相關指標,有助于評估焦慮癥患者交感神經、迷走神經張力等情況,判斷其是否出現焦慮癥狀或焦慮癥狀的嚴重程度。
觀察此次研究中,兩組受檢人員的RMSSD、SDNN、PNN5O、HRVI、SDANN等各項指標情況,患有焦慮癥患者上述指標顯著低于健康者,證明焦慮患者的自主神經活性較低,且神經功能出現減退現象,于焦慮癥狀臨床發病機制基本吻合。證明加強對焦慮癥患者動態心電圖心率變異性監測,能較好評估患者自主神經活性,以及迷走神經功能狀況。
綜上,對焦慮癥患者應用動態心電圖監測患者心率變異性情況,能較好觀察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狀況,便于及時干預治療,減輕患者焦慮情緒。
參考文獻:
[1]李鶴飛. 焦慮癥患者200例動態心電圖心律失常分析[J]. 健康之路, 2017(11):247-247.
[2]趙海梅, 徐春鳳, 譚翌, et al. 焦慮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變異的影響及意義[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4, 22(1):99-100.
作者:王秀君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2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