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 探究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因素以及相關防范策略。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心血管內科收錄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回顧性患者資料數據,總結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發生率以及相關影響因素,在其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結果 78例患者有5例
摘要:目的 探究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因素以及相關防范策略。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20年1月-12月心血管內科收錄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回顧性患者資料數據,總結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發生率以及相關影響因素,在其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防范對策。結果 78例患者有5例出現護理不良事件,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41%,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的護理風險因素主要與護理人員因素、患者因素、醫院管理因素相關。結論 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因素體現在多個方面,臨床為了有效確保患者的護理安全性,需要依據護理風險因素針對性的制定防范對策。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防范對策
心血管內科屬于醫院內科的重要科室,主要是對心絞痛、高血壓、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律不齊都等心血管疾病進行治療,其收錄的患者多以老年人為主,疾病具有病程周期長、病種繁多、致殘率高、死亡風險高的特點[1]。臨床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發展,在對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治療的同時,通常配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但是在護理的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極易出現護理風險,護理風險不僅會引發糾紛,同時不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復,所以當前護理人員應該加強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因素的分析,以其為依據制定防范策略。
護理論文范例:探析心血管疾病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樣本來源于我院2020年心血管內科收錄的78例患者,患者的疾病類型主要體現在心肌梗死、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等方面,入選的所有患者均無精神障礙,且主動參加到此次研究實驗中。78例患者中男性與女性分別為40例、38例,年齡最低與最高分別為39歲、81歲,平均年齡(61.67±2.98)歲。
1.2方法
回顧性研究本文收錄的78例患者資料數據,收集的資料內容包括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病程周期、護理措施、護理流程、是否出現護理風險問題等,依據收集的資料總結護理風險的發生因素,之后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以及相應的研究報道對護理風險的防范對策予以制定。
1.3觀察指標
分析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因素。
1.4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23處理本文資料,此次指標在臨床上以計數資料表示,開展卡方檢驗,結果以百分比表示。
2結果
78例患者有5例出現護理風險事件,2例患者為壓力性損傷、2例跌倒、1例感染,其主要是由以下三種護理風險因素引起的,多數情況下護理風險因素為交叉存在。
3.1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因素
①護理人員因素: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護理活動主要是由護理人員進行負責,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服務態度、法律觀念直接影響護理風險的發生率,由于當前處于人口老齡化時代,心血管內科收錄的患者人數日益增多,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由于護理人員較為匱乏,所以每位護理人員承擔的護理壓力較大,在長時間繁忙的工作中,護理人員就會出現疲憊的心理狀態,平時在工作中只能將精力放在患者生命體征以及病情變化上,對護患溝通、用藥指導、生活干預等人性化護理措施缺乏重視,最終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的出現[2]。②患者因素:心血管內科患者人群中老年人占比較大,老年人機體常合并多種疾病,病情變化速度以及身體機能較差,所以與青年人相比更易出現護理風險事件。
除此之外,老年人常伴隨精神障礙、記憶力衰退的情況,無法有效遵照醫囑進行用藥以及后續的康復鍛煉,這也是導致患者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主要原因[3]。③醫院管理因素:心血管內科收錄的患者人數較多,所以環境較為嘈雜,這就會導致患者不滿,從而降低護理依從性,最終引發護理風險[4]。除此之外,心血管內科患者的行動不便,這就要求科室的走廊應該設置扶手,洗手間、病房等地應該時刻處于干燥狀態,夜晚應該保持光線充足,從而防止患者跌倒,但是許多醫院護士了上述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洗手間地面過于濕滑,患者夜晚行走時光線過暗,使得患者出現跌倒的情況,
1.2.2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的防范對策
①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醫院面臨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匱乏的情況,應該加大招聘力度,引進一些經驗豐富、專業知識強的護理人員開展工作,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合理制定排班制度,在高峰期應該調配其它科室的護理人員協助工作,以此來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使其有更多的精力開展護理工作,為患者帶來全方面的護理服務[5]。除此之外,科室內部應該組建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化的培訓,培訓的過程中應該樹立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以及人性化護理理念,使其針對高危風險患者進行重點看護,從而防止護理風險事件出現。
②加強護患溝通:護理人員針對心血管內科患者應該與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溝通,告知患者病情長期遵醫囑服藥的重要,若患者肢體存在功能障礙,叮囑患者在無專人陪同的情況下不可私自外出。由于老年患者的記憶力持續衰退,所以護理人員在進行用藥指導時應該反復多次強調用藥次數、用藥量,并且要加強患者的用藥監督,確保患者用藥安全[6]。③科學開展醫院管理:在醫院管理方面首先要對患者居住環境進行定期的通風與消毒,以免患者機體受到空氣中的病原菌入侵引發醫院感染。除此之外,護理人員定期擦拭洗手間、病房的地面,避免地面上有水漬導致患者摔倒。另外,護理人員應該檢查夜晚時的燈光情況,不斷調亮光線,為患者提供充足的照明條件。
結論:綜上所述,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受到護理人員因素、患者因素、醫院管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當前應該采用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加強護患溝通、科學開展醫院管理等干預措施,從而有效降低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李躍芹. 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措施[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5):9-10.
[2]魏廷艷. 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 智慧健康,2019,5(36):192-193.
[3]湯玲,皮芝蘭. 心血管疾病臨床護理工作的風險因素與護理方法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8):304.
[4]張素瑩. 針對性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家庭生活指南,2019,(09):38+87.
[5]金秀梅,劉預新. 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 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9):103-104.
[6]錢銀芬,厲麗芳,吳曉珍. 心血管內科中成藥注射劑應用的潛在風險因素與針對性措施[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11):128-129.
作者:周稱 高鑫雅 董曉麗 張曉 代海麗 *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2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