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與方法在水污染的研究和水污染的控制應用方面不斷拓寬與加深, 諸如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等基礎學科和理論。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論與方法在水污染的研究和水污染的控制應用方面不斷拓寬與加深, 諸如化學、生物學、生態學、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耗散結構論、協同學等基礎學科和理論, 以及化工技術、生物技術、生態工程技術、計算機技術、遙控遙測技術等先進的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 相信城市污水處理技術將會得到迅速發展。
《工業安全與環保》(月刊)創刊于1975年,為原冶金,電力、化工、建材、等15個部委聯合創辦,武漢安全環保研究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國家級技術類刊物,已有27年的歷史,是國內最早的安全環保科技期刊之一。感謝廣大作者與讀者多年來我刊的支持,歡迎新老朋友訂閱。本刊由郵局發行,郵發代是 38-4,也可直接向本刊編輯部訂閱,大16開,可預訂全年合訂本。
摘要: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城市污水排放量也越來越大,城市水資源的污染問題日益加劇,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絆腳石,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處理,將嚴重污染環境,影響人居環境質量和城市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城市污水處理;處理工藝;技術
1.城市污水的來源
城市污水的來源主要由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城市降水徑流三部分組成。生活污水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排水,經由居住區、公共場所、廚房、浴室等生活設施排出,其中有機污染物占約60%,如蛋白質、脂肪、糖類等;無機污染物占約40%,主要是泥沙和雜物等,此外還有洗滌劑以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等;工業廢水是在工廠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是城市污水中有毒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降雨徑流是由城市降雨或冰雪融水形成的。
2.城市污水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單一使用, 也可以針對不同的污水水質組合使用,我國現階段的城市污水處理主要以生物法為主, 物理法和化學法起輔助作用。具體工藝如下:
2.1 SBR 法處理工藝:它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運行的活性污泥處理技術, 采用時間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間分割的操作方式, 非穩定生化反應替代穩態生化反應, 靜置理想沉淀替代傳統的動態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運行的有序和間歇操作, SBR 技術的核心是SBR 反應池, 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無污泥回流系統。其優點的:
①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動力增大, 污水在理想的靜止狀態下沉淀, 需要的時間短、效率高, 運行效果穩定, 出水水質好;
②耐沖擊負荷, 池內有滯留的處理水, 對污水有稀釋、緩沖作用, 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機污物的沖擊;
③反應池內存在DO, BODS 濃度梯度, 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脹;
④SBR 法系統本身也適合于組合式構造方法, 利于污水廠的擴建和改造;
⑤實現好氧、缺氧、厭氧狀態的交替, 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⑥工藝流程簡單、占地面積小、造價低。
2.2 AB法處理工藝 :該工藝將曝氣池分為高低負荷兩段, 各有獨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統。高負荷段(A段) 停留時間約20~40分鐘, 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為主, 同時發生不完全氧化反應, 生物主要為短世代的細菌群落, 去除BOD達50%以上。B段與常規活性污泥法相似, 負荷較低, 泥齡較長。該工藝流程為:
2.3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工藝:該工藝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兼備兩者的優點。其主要構筑物為生物接觸氧化池,池內充填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法具有多種凈化功能,除有效地去除有機物外,如運行得當,還能夠脫氧和除磷。生物接觸氧化法的關鍵部位是填料。傳統的蜂窩狀塑料管較易堵塞,現在常采用吊掛式軟性填料和懸浮或半懸浮球形填料,能有效地防止堵塞,且面積較大,處理效果好。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住宅小區生活污水處理較早的采用的技術之一,其主體工藝流程為:
原污水→初沉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放,初沉池、二沉池均為豎流式沉淀池,上升流速分別為0.6~0.8mm/s和0.3~0.4mm/s。采用梯形直管填料,池中心廊道式射流曝氣,氣水比為 10:1~12:1,停留時間為2.5~3.3h。設計進水平均BOD5=200mg/L,
出水BOD5=20mg/L。
2.4厭氧生物濾池法處理工藝:該工藝是一種內部裝有填料作為微生物載體的厭氧生物膜法處理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厭氧微生物附著載體的表面生長,當污水自下而上升式通過載體所構成的固定床層
時,在厭氧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物得以厭氧分解,并產生沼氣。該工藝流程為:
污水進入沉砂池和初沉池去除砂石和懸浮物,進入厭氧反應池,經過回流活性污泥與污水充分混合、接觸,并進行反消化反應,實現脫氮;然后進入曝氣池,通過生物絮體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而分解有機物,使污水得以凈化處理;接著再進入二沉池,經沉淀實現固液分離;最后剩余污泥經過脫水處理后安全處置,濾液再返回處理。
2.5 CASS法處理工藝:該工藝是由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藝發展而來,是間歇式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革。CASS工藝的核心是CASS池,在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長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后部為主反應區。主反應區后部安裝有升降自動撇水裝置。整個工藝的曝氣、沉淀、排水等過程都在同一池子周期循環進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統,同時可連續進水,間斷排水。該工藝流程為:
3.污水處理工藝的新技術發展之分子生物技術的應用
現在從活性污泥中已發現的30多種絲狀菌中,只有4種準確命名及生物分類學定位,因為這些絲狀菌大部分無法進行分離純培養。因此,為搞清聚磷菌除磷的生化機理,已開始用分子診斷技術獲取聚磷菌的遺傳信息。目前,該分子診斷技術在進行這些絲狀菌的生物學定位上,已經可以進一步準確了解其特性了。隨著分子診斷技術的大量應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基因庫的建立,在此基礎上用基因技術培育具有高效活性的污泥菌種,進一步提高處理效果,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