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藥學專業《文獻檢索》課程是介紹如何查閱藥學文獻及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對文獻進行歸納總結能力的一門課程。藥學專業發展至今已積累了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源,如何從這個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既快又全地找到所需的文獻資料是化學工作者在科研中所要面對的首要課題,同
藥學專業發展至今已積累了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源,如何從這個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既快又全地找到所需的文獻資料是化學工作者在科研中所要面對的首要課題,而藥學專業《文獻檢索》課程是介紹如何查閱藥學文獻及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對文獻進行歸納總結能力的一門課程。同時,知識的更新、終生教育、跟蹤學科前沿也要求我們必須嫻熟查閱專業文獻資料。所以,在藥學專業開設這門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查閱藥學專業相關文獻的基本方法,在后續的專業課學習中應用此技能自主閱讀各類文獻,從而既深化了專業課程的學習,又在實際的文獻查閱過程中鞏固了此技能。
行為導向教學法以學生行為的積極改變為教學的最終目標,由英國瑞恩斯教授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它通過各種自主型的教學樣式和共同解決問題的教學樣式塑造學生認知、社會、情感等方面的多維人格。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所采用教學技術的不同,教師的教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是總的來說,他們的活動更多地表現為隱性的;而學生學的活動則躍然眼前,表現為自主性的學習活動。在行為導向教學法中,知識的教學不僅僅表現為系統性的、單學科的,而且要求教師、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各類知識來處理。
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有以下特點:
1、注重學生個體的行動性
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行動性”,即參與性、實踐性和互動性,體現“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思想。通過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突出“我聽到的,我會忘記”;“我看到的,我會了解”;“我做過的,我會記住”的思想。
行動導向教學法要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案例,通過頭腦風暴法、小組討論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辯論法、卡片調研法等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行動來理解專業知識。學習過程結束,教師讓學生演示成果,使其充分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其間教師和學生對其成果進行討論并給出建議。這就在提高自己專業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社會溝通能力。在應用行動導向方法的過程中,學生也學到了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習能力。
2、注重教學過程的完整性
行動導向教學不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注重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完整。行動導向教學過程從引入課題到評估,有著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而在傳統教學中,往往只涉及或重視其中個別階段,如獲取信息和實施,忽略諸如對學習過程的思考、計劃、檢查、反饋等關鍵性環節。
3、注重學習行動的合作性
行動導向教學法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重視關鍵能力的培養。由于行動導向的教學面向典型職業活動中的實際問題,注重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應用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尤其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強調合作式學習,強調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生生關系,有利于構建師生與生生之間新型的互動協調關系,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與人協作共事的能力。
4、注重教學評價的開放性
行動導向教學的評價既有對所學技能與知識的定量分析,也有對學生所獲得的能力的定性分析、所有的評價結果是開放性的、特別是在教學評價中,允許學生自己制定評價標準并檢查自身的學習效果,這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從評價的“旁觀者”成為評價的“主持人”,評價標準的制定基礎不是對知識的復制、拷貝,評價的宗旨是幫助學生改進自身的學習,幫助教師更好地優化教學過程。
目前,在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的推動下,比較典型的幾種方法為:“頭腦風暴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知識競賽法”和“引導課文法”等。這種教學模式推崇“以能力為本”,強調能力型人才的培養。
然而,傳統藥學專業《文獻檢索》課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一)單一的教學模式傳統的藥學文獻檢索課教學是教師講授相關的理論和技能,學生被動地接受。首先,文獻檢索課是一門實踐性和技巧性非常強的方法課,其理論課程是非常抽象的,靠簡單記憶學生很難掌握文獻檢索的方法和技巧。(二)藥學文獻不斷更新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藥學文獻由紙質化逐漸向紙質化和電子化并存。很多期刊都擁有了自己的網站;國內外出現了大型綜合類數據庫和專業的藥物類數據庫。同時,國內外的專利、標準和藥物譜圖在網絡上也很容易獲得。很多藥學的專業網站以及相關的論壇也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文獻檢索提供了快捷的同時,巨大的信息量及新的文化發展模式使得傳統的手工檢索工具及檢索方法已經難以滿足當今時展的需求。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