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下文簡稱兩中心)都是基層宣傳文化陣地,但各有側重點,其借助融媒體中心的技術手段,采用云平臺、宣傳矩陣、大數據等載體,實現指揮調度、項目供給于一體的文明實踐中樞,實現廣大群眾需求與服務供給匹配。本文以浙江泰順縣
摘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下文簡稱“兩中心”)都是基層宣傳文化陣地,但各有側重點,其借助融媒體中心的技術手段,采用云平臺、宣傳矩陣、大數據等載體,實現指揮調度、項目供給于一體的文明實踐“中樞”,實現廣大群眾需求與服務供給匹配。本文以浙江泰順縣“兩中心”宣傳平臺的建設為案例進行講解。
關鍵詞:宣傳平臺媒體融合設計實現
近年來,全國各地對精神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視,創建的氛圍也越來越深厚,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隨著建設的不斷深入,發現實踐中心的屏示體系、協同體系需要不斷進行完善,尤其是在宣傳報道環節,存在著因溝通、體制等原因,造成無法將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展示到廣大群眾面前。
因此,利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技術手段,深度融合文明實踐的內容優勢、活動優勢,打造一個“兩中心”融合宣傳平臺是非常必要的,實現“兩 中心”場地共用、活動共辦、信息共享。統籌宣傳資源,常態化開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題專欄,合力打造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資源于一體的基層宣傳文化陣地。下文將簡單介紹浙江省泰順縣“兩中心”融合的一些做法與創新。
1設計思路
“兩中心”建設的目標都是打造著眼于末端的宣傳工具,用于營造良好的氛圍,首先這需要將傳播終端進行融合。由于“兩中心”各自都有自己的宣傳平臺,比如文明實踐中心主要寄托于第三方的APP客戶端和微信公眾號進行傳播,然而主流的傳統媒體無法及時進行實時更新,應順應群眾信息需要日益細分的趨勢;媒體中心的主要優勢是擁有報紙、廣播、電視、網站、“兩微一端”等多個傳播平臺,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全方位傳播”的內容生產發布流程。在項目設計過程當中如何將兩個平臺融合是“兩中心”建設的重點。
1.1渠道貫通
浙江泰順正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首年,全民素質的引導問題處在最關鍵的時刻。如若將“兩中心”形成一個總體謀劃、資源共享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媒體新聞宣傳工作和文明實踐活動,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就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 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日前,泰順縣文明實踐中心在各鄉鎮擁有文明實踐所、文明實踐站以及由文明實踐志愿者、普通志愿者組成的服務網絡。縣融媒體中心則擁有由“泰順新聞網站、今日泰順APP客戶端、泰順發布、泰順新聞網、微信公眾號、泰順30秒抖音號、報紙、電視頻道、廣播頻率”組成的9個主流播出平臺,整合了各類理論宣講、優質新聞、政務發布、民生服務資源的功能。
相關文明項目的新聞報道可通過泰順縣融媒體云平臺,實現文明實踐中心第一時間了解泰順縣融媒體云平臺的最新的報道策劃、選題、制作情況,同時參與其中。而文明實踐中心以“互聯網+”形式搭建的志愿服務項目和活動智慧管理平臺則向融媒體中心開放,幫助編輯記者了解本地文明實踐每周、每月、每個季度的活動策劃開展情況,從而便于組織報道。
1.2平臺融合
各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扎根基層,工作內容鮮活生動,自愿者活動和群眾的需求眾多,這些都是值得宣傳的新聞素材。融媒體中心的9個主流播出平臺,已經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全方位傳播”的內容生產發布流程;文明實踐中心能第一時間了解縣融媒體云平臺的最新的報道策劃、選題、制作情況,參 與整合縣區域內雙方的陣地資源,重新打造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融媒體中心的融合平臺。
1.3終端聯通
順應目前的互聯網時代趨勢,堅持移動優先的策略,就是要發揮群眾的移動端用戶優勢。只有采用1個客戶端解決學習、資訊、便民等服務,才能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目前,以“今日泰順”新聞客戶端為首選,已經整合各類理論宣講、優質新聞、政務發布、民生服務資源,逐步實現從媒體宣傳向公共服務的不斷拓展,使“兩中心”融合客戶端向平臺型媒體轉變,整合各系統、各領域的信息資源,建立起文明實踐數據庫,規范數據收集的范圍、內容和格式,在發布活動時標注主題標簽,實現活動數據信息的及時收集,推進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方法與技術在文明實踐領域的有效應用。
1.4素材共享
文明實踐中心以“互聯網+”形式搭建的志愿服務項目和活動智慧管理平臺向融媒體中心開放,幫助編輯記者了解本地文明實踐每周、每月、每個季度的活動策劃、開展情況,從而便于組織報道,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專題模塊嵌入到縣融媒體中心的新聞客戶端內,將實踐活動內容進行再次編輯、再創作,發揮新媒體的即時性優勢,吸引大批群眾參與到活動中,并根據文化背景、閱讀習慣、年齡、愛好、職業等方面對受眾進行分組管理,形成差異化操作、文明實踐足跡等,建立“陣地資源庫”“群眾需求庫”“服務庫”等共建共享的文明實踐數據庫,提高文明實踐的精準度。
2平臺的融合
2.1信息同流動、共匯集
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融入“兩中心”的信息資源平臺,統一管理、投放,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共用,使泰順融媒體中心成為新文明實踐中心集成載體。作為突發新聞或應急報道的重要輔助手段,縣融媒體技術平臺將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拍攝的素材回傳至內容匯聚平臺,外采素材包括圖片、視頻、音頻等格式的內容。同時,建全“文明泰順”欄目的共同制作機制,加強文明中心與融媒體中心聯動,實現推深做實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目標。通過“兩中心”的共同合作。
從活動的策劃、準備到實施階段,充分考慮不同媒體平臺的傳播規律,利用現場直播的方式,通過微宣講、主題黨課、好人故事匯、文藝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大道理變成小故事、大宣講變成小課堂,用樸實的語言和感人的事跡感染在場的每一名觀眾,傳播黨的聲音,同時也傳遞社會正能量和傳統美德,打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戶外電子屏、廣告屏等,實現公益宣傳后臺集中管理,定時定期公布近期活動信息、工作動態,宣傳展示各類新時候文明實踐活動視頻和“文明泰順”欄目素材,第一時間向全社會傳播,有效解決基層干部群眾反映的新聞碎片化問題。
2.2調度智慧化、智能化
通過GIS地圖展示大屏,了解現場情況便于功能性調度。實踐中心的每名自愿者以及全縣各個鄉鎮村的志愿者安裝融媒體“咔咔采編”APP客戶端,利用手機將現場活動以及全國文明城市創健活動通過宣傳融合平臺傳輸到實踐中心指揮大屏中。如若遇到好人好新聞可直接進行手機錄制,通過5G技術實現素材直接入庫到融媒體中心,保障新聞制作播出的實效性。
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數字平臺,實現文明實踐的范圍、活動的網上點單預約功能,實現廣大群眾的個性化選擇,發揮好平臺的智慧調度功能,及時回應群眾需求,有效匹配專業服務團隊,使服務團隊的資源流動起來,避免資源閑置。此外,還可以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數字平臺,以場地使用率、參與度、活躍度、滿意度等作為評價指標,定期公布排名,發揮正向導向作用。
2.3管理可視化、需求化
利用公安系統的“雪亮工程”系統在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安裝視頻交互系統,通過移動端、PC端、電視端等實現可視化宣講、培訓、即時服務、視頻會議等多項功能,增強互動性、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視頻交互系統接入文明實踐綜合數字平臺,同步展示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動態和志愿者服務項目。
便于群眾及時接收活動信息,實時點播新時代文明實踐資源以打通線下傳播通道,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融媒體產品,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擴大活動覆蓋面和參與度。同時,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人員管理、時長管理、數據分析滿意度等目標,實現同群眾需求的有效對接,按照不同的內容劃分進行分類,供廣大群眾進行活動查詢、服務點單,打通現有的政務、服務、商務平臺,豐富平臺資源,加強多平臺統籌,提升平臺的服務功能。
3人員、內容的融合
3.1人員融合
“兩中心”建設的目標一致、理念相同、優勢互補,都需要著眼于最終的神經末端,都需要記者、自愿者以及群眾的參與,建設文明實踐一線網絡傳播志愿者隊伍,收集整理發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動態、成果、先進典型。因此,還得打通各類服務渠道,從而把最貼心、最符合老百姓口味的服務送到家門口;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集人員管理、時長管理、數據分析滿意度評估、評價反饋于一體的“一站式”管理,以滿足群眾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3.2內容融合
通過“兩中心”融合平臺的線上線下點單與派單形式,組織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滿足受眾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泰順融媒體中心為整個系統提供媒體文件保存、共享交換和核心計算能力,啟用融媒體中心移動采集平臺,為基層通訊員搭建起嶄新便捷的5G網絡通聯移動采集平臺,實現了高速、完整的新聞內容融合匯聚體系,能把高質量的素材通過互聯網絡回傳至內容庫平臺。自愿者可以隨手拍“三個一”素材,即一張圖片、一段視頻、一段音頻,直接從手機端上傳內容庫,各平臺編輯可以第一時間進行選取、加工、發布,讓自愿者源源不斷地為融媒體提供來自基層一線最鮮活的新聞素材,大大提升了新聞的現場感、時效性、可看性。
同時,運用兩中心指揮平臺的視頻直播連線功能和GIS定位功能,在指揮中心與自愿者實時視頻通話,了解各個鄉鎮新聞現場的實時動態,讓自愿者成為我們蹲守19個鄉鎮的“連線記者”,與基層聯系更緊密、更直觀、更具現場感。
由于“兩中心”打通了線下傳播通道,能創造出群眾喜聞樂見的融媒體產品,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運用好各類政務服務熱線,擴充文明實踐內容,提升群眾參與活動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促使基層通訊員由傳統媒體宣傳角色向全媒體宣傳角色轉變,在助推泰順縣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者:夏克芳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dzlw/29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