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8ggge"></abbr>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pre id="8ggge"></pre>
  • <s id="8ggge"><dd id="8ggge"></dd></s>
    <s id="8ggge"><dd id="8ggge"></dd></s><cite id="8ggge"><tbody id="8ggge"></tbody></cite>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經濟論文》 論作為復雜系統演化推力的漲落及其意義> 正文

    論作為復雜系統演化推力的漲落及其意義

    所屬分類:經濟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11-23 12:08

    本文摘要:摘要:本文通過對復雜系統演化中對稱破缺環節的細致考察,以對稱疑難為契機,凸顯了非對稱的漲落之于系統演化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探討了漲落本身的層次性以及演化中的優劣問題等,從而對與演化相關的對稱與非對稱的關系進行了較全面的概括,彌補了過去人們對非對稱意義

      摘要:本文通過對復雜系統演化中對稱破缺環節的細致考察,以“對稱疑難”為契機,凸顯了非對稱的漲落之于系統演化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探討了漲落本身的層次性以及演化中的優劣問題等,從而對與演化相關的對稱與非對稱的關系進行了較全面的概括,彌補了過去人們對非對稱意義認識的不足,并使我們對系統演化的復雜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非對稱;漲落;層次性;優化

    復雜系統

      引言:

      復雜系統的演化與“對稱疑難”復雜系統演化的主要含義是指系統質的不斷變化和豐富的過程,其基本形式就是人們所熟悉的樹狀分叉圖,它被認為是世界從宇宙到生命發展的普遍模式之一:即根據自組織理論,描述系統狀態的非線性方程存在多重解,表明由于系統內部存在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在相同的外界條件下,系統本身可以處于不同的狀態,這些狀態也叫做系統不同的演化分支,它為復雜系統的演化提供了多樣化的可能性。

      然而,非線性所提供的分叉可能性,并不是演化機制的全部。很早就有人在突變論等的基礎上對系統的臨界分叉問題做過較深入的探討,表明不同的演化分支由于各種性質和地位是對等的,亦即處于對稱的狀態中,到底哪個分支狀態最終得以實現,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

      如果它們之間的這種膠著的對稱狀態無法突破,系統的演化就會停滯不前,這就如同歷史上著名的理性的布里丹的驢子一 樣:當它站在兩堆對稱的草堆中間時,由于找不到行動的理由而最終被餓死了!所以復雜系統的演化,也必須要打破這一對稱的僵局,這一問題,我們可稱之為“對稱疑難(symmetryarguments)”?梢,對稱將導致靜止或死亡。所以復雜系統臨界分叉的核心問題除了人們所熟知的“初值敏感”這一內在機制之外,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選擇問題———它的提出,將漲落在系統演化當中的作用和地位突出了出來,這正是本文的核心議題。

      一、漲落與非對稱的引入

      也許幸運的是,我們眼前現實的世界,大到宇宙、小到微觀粒子的狀態,還有我們身邊的人、動物和那些無機系統等,一切的一切,事實上總能在對稱兩難中“成功地”實現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選擇過程。所以,無論這種選擇看起來多么不可思議,它在我們的宇宙中卻隨時隨地地發生著。對此,我們必須做出恰當的理論說明。早在萊布尼茲,就在形而上學的層次上思考和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設想中的上帝即人格化的自然,依據最小作用原理用最省力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對稱的世界,但如果沒有“充足的理由”,上帝也無法在對稱性之間進行區分并做出必要的先驗選擇;蛘咭部梢赃@樣追問,面對世界上實際發生的有關對稱狀態的區分和選擇,我們必須回答:“上帝是如何行動的?”〔1〕

      然而,這一問題在萊布尼茲之后的哲學中實際上一直沒有給出很好的解釋,好在實際存在著的世界在經驗上似乎是一目了然的。比如,上面談到的簡單的例子首先是布里丹的驢子。我們不難想象的實際情況是,驢子所處的境況中一定存在著諸多非對稱性的因素:如草堆的大小略有差異或驢子的生理狀態如左右眼視力存在差距等,所以驢子最終會轉向某一邊,那一定是左右兩邊的所有情況中有非對稱的因素產生了影響。同理,在科學史上少年馬赫曾研究過的磁針的偏轉問題,如果磁針最終偏向了某個方向,也許人們馬上就可以告訴他,磁針或導線本身的對稱性是否嚴格成立等都是可以審查的因素,另外還有地球磁場的非對稱性等也需要考慮,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

      總之,無論是系統本身存在的某種對稱性缺陷,還是系統所處環境中某些條件的不對稱,這些非對稱因素都會導致對稱平衡的打破。當然在生活中人們更容易想象的還是倒立的圓錐甚至是數學擺等問題。上面幾個典型例子都表明:“只有不對稱性才能生出不對稱性”〔2〕25。而我們可以把系統內外條件的這種不對稱的微小變化和差異,稱之為漲落。在自然科學中,熱力學統計物理最早系統地研究了由大量分子、原子組成的系統的狀態的漲落。我們知道,表征熱力學系統宏觀狀態的那些參量如溫度、壓強等,反映著組成系統的眾多微觀粒子的統計平均效應,如溫度就是分子運動平均動能大小的量度。

      由于我們不可能完全追蹤和控制每一個微觀粒子的運動過程,所以系統在任一時刻的實際的宏觀物理量像溫度等就不會精確地處于這些平均值上,而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偏差,這些偏差就是漲落。漲落有兩個突出特點:其一,漲落是偶然的、隨機的、雜亂無章的;其二,漲落是指附加在某個參量平均值之上的微小變化,其數量級約為10-12。

      就算偶爾有一些大的漲落,也會立刻被耗散掉。總之,漲落的存在并不會對系統宏觀量的實際測量產生影響,一般可以忽略不計。這種意義的漲落概念在自然科學的后續發展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現代科學所研究過的漲落,還有許多更復雜的情況,如各類自組織現象和微觀量子現象涉及的漲落等,如今它已成為系統科學等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了。

      既然漲落具有不可預言的隨機的特點,那么其本質就是非對稱性的,而這種非對稱的漲落對于解決上面提出的對稱疑難問題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尤其是結合復雜系統理論所揭示的“初值敏感”特性以及以非線性為基礎的“負反饋”機制等,為我們今天從世界觀、方法論的角度探討對稱性及其破缺問題,提供了可理解的基礎,它將進一步為由馬克思所斷言并由恩格斯所詳細論述過的唯物主義的演化的自然史思想提供堅實的現代科學理論依據。當然有關漲落性質的復雜性的討論還有很豐富的內容,下面本文擇要討論兩個方面的問題。

      二、漲落的層次性及其意義

      上面,我們探討了漲落在復雜系統演化的單次選擇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接下來我們還必須追問,這個具體的漲落是如何形成的呢?即根據對世界的因果鏈狀傳遞的理解模式,我們自然會問漲落的成因及其原因的原因。這種對原因的不斷追索,將我們引向了早在人類從幼年時就懷有的一個夢想———古希臘哲學家提出的“終極原因”的概念。

      這種思想的極致,迫使我們從理解自然的一貫性上去追問宇宙在誕生最初時的非對稱的產生原因及其機制,無疑,這一問題的本質就是有關“上帝第一推動”問題的思考的延續或者叫“現代翻版”———它肇始于人們有關終極原因的形而上學式的朦朧直覺,經過牛頓的“科學論證”,到今天我們對對稱與非對稱的關系的科學探索和哲學思辨,有關這一問題的探討事實上已經接近世界的底蘊,我們曾經有過專門的研究。〔3〕

      因此它不是本文關注的焦點。我們現在關心的問題是,如果一次“上帝的推動”,把邊界條件的非對稱性賦予了世界,于是早期宇宙的漲落就能連續地傳遞到今天,甚至還會影響著今天新的漲落? 無論如何,讓過去的漲落效應一直延續到今天,這看起來似乎太遙不可及,也太簡單化了。而且,像眾所周知的那樣,在宇宙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新的物質作用方式和運動形式經過了一個不斷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形成了目前世界存在的層次性。

      例如,從自然界最基本的四種相互作用來看,其發揮作用的范圍各有限制,如強、弱作用局限在原子核內,引力主要用于解釋宇宙的大尺度空間中的現象,電磁力主要在宏觀、微觀范圍起作用。而從運動形式來看,像人們通常所做的那樣,將物質運動分為物理運動、化學運動、生物運動、社會運動等?陀^存在的這種層次性意味著,對于不同運動形式的不同系統,其內部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機制可能存在著巨大差異,最終將導致不同系統的對稱性及其破缺表現出自己的獨有特性。

      以前,我們曾詳細討論過熵和時間等的層次性問題;作為一種延伸,這里我們將討論選擇的層次性,即新的漲落形式、作用機制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從而漲落本身的層次性也凸顯出來,亦即漲落的傳遞鏈條發生了斷裂和突變。這種斷裂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最初的漲落不可能直接影響到今天某個系統的對稱破缺,如我們考慮人類社會的對稱破缺問題時根本不需考慮宇宙大爆炸之初的漲落對它的影響,事實上,這種漲落現在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二是漲落的層次性也意味著,同樣是一個漲落,它對不同系統的作用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在眾所周知的貝納德花紋的例子中,觸發花紋形成的微觀分子水平的漲落,顯然就不可能影響到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對稱破缺現象;蛘哒f,作為高級運動形式的人類社會中系統演化的形式和機制有自身的特點———具體的論證,將在本文的第四部分詳細討論。

      總之,這種人類或退一步講是具有意識活動的動物才具有的高級運動形式的漲落,與微觀粒子層次的漲落沒有直接的關系。正因為如此,當人們現在再來討論布里丹驢子的問題時,大多不是像我們那樣去追溯非對稱的起源,而是去探討理性與自由意志的關系問題了。〔4〕

      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僅考慮當今一些局域現實系統的對稱破缺問題,我們就不需要去追溯到宇宙的源頭,或者說像當代概率理論所做的那樣,從很大的程度上,我們可以在承認非對稱的客觀性的基礎上來討論我們所關心的問題。這樣做的合理性可以從近代科學與古希臘自然哲學之間關系的比照中得出:近代科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后來的人們學會了簡化和截取因果關系片斷的方法即力學的隔離方法,從而避免了古希臘人對問題窮根究底式的探尋———古希臘人在無力把握自然細節的情況下,總是將問題引入對“終極原因”的追問,結果只能是無功而返。

      所以,當我們在討論具體的對稱破缺問題的時候,也應像近代科學那樣,有能力將對象從復雜的背景當中抽取出來,而只考慮直接相關的漲落,也許這樣也使我們更容易看清楚漲落在復雜系統演化當中的作用。其實即使真的能追溯到漲落的源頭,那可能也沒有多少意義了。綜上所述,漲落一直不斷地產生并發展著一些新的形式,從而推動著自大爆炸以來的宇宙從超對稱狀態逐步破缺并演化出如今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恰恰體現了非對稱的復雜性。

      不過,我們眼前正在發生的這個世界,通常是與日常經驗相一致的那些“最廉價”和最有可能的漲落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從漲落及其作用的這種層次性來看,那種試圖在人類社會英雄人物的靈機一動與微觀粒子的漲落之間找到聯系的做法注定是要失敗的———目前的科學與哲學早已表明,徹底、純粹的還原論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這樣,當我們對對稱破缺的原因進行探究時,就可以把自己限制在某個有限范圍內,即我們只需要追溯引起一個系統對稱破缺的具體漲落,而把這一層次之外的東西當作客觀存在就可以了,因此我們更為關注的是正在“創造著”當下世界的最尋常的漲落及其意義。

      與漲落的層次性相關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如果漲落以及與它相關的對稱破缺是有層次之分的,那么對于不同層次的對稱破缺現象,我們能夠做出統一的理解和說明嗎?要知道,尋找究竟是什么東西把世界統一為整體,并由此得出一種統一的宇宙觀,是推動認識前進的根本動力之一,有人將其稱為“通向上帝之路”。所以,在強調非對稱的層次性的同時,對不同的對稱破缺現象作出統一而深入的說明,也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一項任務。有關對漲落的“共同模式”問題的探討,顯然,這種努力是人們所熟悉的,它不僅限于自然科學,也見于哲學方面,我們以后將另文討論。下面本文轉入在漲落背景下如何看待系統演化的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即演化中的“優化”問題的探討。

      三、演化中的“優化”問題

      在有關復雜系統演化的理解中,類比于生物進化論中的觀念,人們在潛意識里就暗含了“優勝劣汰”的思想。所以在系統演化的研究過程中,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人們都提出了所謂的“優化問題”,尤其是在人造系統中,人們總是千方百計地在追求某種功效的最優化。其實,關于世界存在與演化的優化觀念古已有之。在古代西方人看來,我們所處的世界,既復雜又和諧有序,就像是被有目的的高智能設計出來的。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西塞羅(M.T.Cicero,BC106—43)、阿奎那(ThomasAquinas,約1225—1274),整個宇宙都被想象成上帝最優化設計的產物。

      17世紀后,隨著自然科學的產生和發展,世界的最優化問題中的神學色彩逐漸淡去,如前面已經提及,萊布尼茲等從“最小作用”的角度出發,力求從邏輯上論證我們的世界是眾多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個。雖然他依舊使用了“上帝設計”的說法,即認為上帝是依據最小作用原理創造了我們這個簡單和對稱的世界,但對于萊布尼茲,上帝只是對自然人格化的隱喻,其實質是強調自然界的簡單、節約、經濟的本性。這一思想后來經過莫培督、歐拉、哈密頓等人的工作,從猜測變成了一條普遍的科學原理。

      總之,對最小作用原理在無機界系統選擇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的詳細分析已有很多,但有機界的情況就復雜多了。雖然生物的體形構造和生理功能依然在最基礎的層面上由最小作用原理所支配,如絕大多數的植物根、干、枝、莖都是近似的圓柱體,而其果實則呈近似的球形;動物的血管也是如此,等等。造成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這都是因為在周長一定時圓的面積最大,即根、干、枝、莖、血管等的橫截面積會盡可能大,亦即當它們的形狀都呈圓柱時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其輸導功能和支持功能等,實現了形體結構和生物功能的最優化。

      同理,果實多是承擔貯存營養物質,繁殖后代的功能,而當表面積一定時,球體的容積最大,貯存的營養物質最多,所以植物的果實也就向著球體的方向進化;還有我們身體中的紅血球形狀,即在體積和面積一定的條件下,細胞變形時所需的能量最小。

      可見,生物體的許多最基礎結構和功能的形成,都離不開最小作用原理的支配:有人就蔓生植物沿直立支桿向上攀爬的路徑進行了詳細的數學分析,證明這種螺旋線恰恰是所有可能路線中的最短線〔5〕;氨基酸的左右旋的成因等,也是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不過,對于生物界的優化問題,實際上選擇的方式和機制是異常豐富多彩的;盡管如此,人們依然從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優表象中逐漸發現了其中的許多共同規律或問題,其中最著名的有19世紀下半葉建立起來的達爾文的進化論,它揭示出了其中的部分奧秘,或者更準確地說是進一步突出了生物進化中的優化問題———生物發展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特別地,生物的演化發展出了自身獨特的新的層次性規律:如植物的生長發育中,花朵進化出鮮艷的顏色、芳香的氣味以吸引動物為其傳遞花粉;還有“藤纏樹”現象特別是熱帶雨林復雜的生態系統的共生性等,體現出這一新的物質運動形式在實現其最優化目的時,具備了更加多樣和復雜的途徑與方法。

      對于動物來說,擇優的復雜性就更無需多言了,像(兩)性的產生,一方面通過基因及其顯性與隱性不同作用的重組,可以防止遺傳密碼的錯誤表達發生等;另一方面,“雜交”———個體基因之間的交叉或交換,事實上也加速了物種的變異、增強了進化的能力,便于實現后代的多樣化發展的可能,甚至是新物種的爆發,從而為生物體更好地適應變化無常的外部環境,做好更加充足的準備———多樣化是群體在應對未來環境的不確定性時的最優化戰略〔6〕,比如新生機體的獨特性,雖然大多屬于“中性突變”,但其中也增加了“抗病”的可能性。另外就是各種動物中大多數雌性選擇雄性的方式,更是千姿百態,構成了動物實現最優化的特有的選擇方式。

      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對動物界的自然選擇方式“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對于生物而言,其實更復雜的問題還有生態問題,植物與動物之間如花與蜜蜂、動物與動物之間如犀牛與犀牛鳥的互利互惠關系,體現了生態作為一個整體系統所具有的和諧的一面。但是,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新陳代謝,即都需要“吃飯”,這必然意味著由于環境中資源的有限性而帶來的殘酷和血腥———每一食物鏈上相關的處于競爭中的兩(多)方,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吃”與“被吃”的生存大戰———不過,恰恰是在這種相互作用的反制過程中,它們分別進化出了適合、獨屬自己的精巧絕倫的器官及其功能與生存策略等。

      總之,每一個緊密相連的生態鏈,就如同是一個巨大的有機體,復雜而精致,沒有一絲疏漏———龐大復雜的食物鏈,環環相扣,作為其中一環的任何一個成員,都是不可或缺的,萬物休戚與共,才能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傊,一切現有生物的形態、習性等都是和環境條件相適應的最優狀態,一切被淘汰的生物物種都是失去最優狀態的結果。在有機界中每時每刻進行著的生存斗爭即“自然選擇”過程,不僅展示了自己區別于無機界的實現最優化的獨特方式,而且更細致的研究早已表明,動植物之間的互利互惠、優勝劣汰以及生態的和諧等,從宏觀角度上看,這是“任何一點能量都不會被浪費”的另一種表現,是最小作用原理、最優經濟原則即最優原理的最生動的體現。

      不過,在探討了生物界的演化必然遵循的“優化”軌跡之后,我們也應該強調,這些“優化”其實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而且各種偶然性的漲落在其中也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達爾文在考察北大西洋東部的馬德拉群島時所發現的眾多殘翅的昆蟲就是環境擇“優”作用的最突出的例子;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鷹的眼睛和老鼠的眼睛都是自然界長期“優化”的結果,但這種結果如果放在錯位的環境里,即假如老鷹在長空中只有“鼠目寸光”,那它是無法存活下去的;反之,假如老鼠具有了鷹一般敏銳的眼睛,那它在地穴之中恐怕也是沒有什么用武之地的,這充分表明了優化的條件具有相對性。

      另外,美國著名的進化生物學家古爾德(StephenJayGould)在質疑進化論的過程中也提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假如進化的歷史可以像一盤磁帶那樣倒回起點重新播放,那么地球上會不會出現跟原來完全一樣的生物進化過程呢?顯然,這樣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不管我們把“進化的磁帶”重新播放多少次,即雖然進化晚期相對復雜的生物一定會出現,或者說生命朝向“進步”的發展是必然的,但是人類是否會在40億年之后重新出現?這一結果是完全無法預測的。因為沒有證據表明,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存在一種確定的朝向進步即優化方向的推動力!7〕總之,生物器官及其功能的優劣問題是非常復雜的,我們除了要理解“優化”或“進化”的普遍性或一般規律之外,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多樣性、層次性和偶然性特征。

      四、人類社會中的最優化與決策特征

      人類作為自然界長期演化的最高級產物,其選擇“最優化”的過程和形式都具有一些新的特點。

      1.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問題

      人類行為區別于其他事物包括其他動物的最突出的特點,是其“高級的”意識行為,這一特性是以人類大腦的高級功能為基礎的。所謂高級,我們這里不用詳細探討,有關人類意識本身的物質基礎、神經網絡結構及意向性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也正是學術界關注的前沿熱點問題之一。〔8〕

      實際上,有關人類意識的研究,是哲學長期關注的主要問題之一,除了確定性的“理性”特征之外,意識所具有的自主能動性、主觀性等,都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我們這里可以把它稱為意識的漲落現象,無論是對于個體也好,還是群體也好,概莫能外。所以,人類及其社會對最優化的追求就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討論。首先,人類的選擇行為是一種自覺的理性的追求。

      經過千百萬年的曲折發展,人類文明在今天獲得了高度發展,我們現在擁有了較為可靠的邏輯推理能力和以可重復性的實驗為標志的經驗基礎,進而我們還構建了龐大的有關世界的認識理論體系,諸如各門類的科學技術、人文社會科學包括系統科學、運籌學、決策學等等,使我們能夠在追求自身目標的最優化過程中,相比于其他動物,具有更大的自主性、深刻性、前瞻性等。所有這些,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常識性觀點,本文在此不擬詳述。其次,人類的選擇行為也具有明顯的非理性特征。關于理性本身的限度問題,也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比如在科學哲學中有關理性與非理性之爭的研究已經告訴我們,理性與非理性的兩種觀點其實處于一種競爭的態勢中,既各不相讓,又旗鼓相當。

      〔9〕非理性的不可消除性除了在理論探討方面的表現之外,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實際上充滿了許多“非優”的選擇事例,人類社會中許多事件的發生,在很多情況下將取決于當事人主觀意識的漲落,下面我們以鐘表表盤轉動方向為例對此作一個簡單說明。現在的鐘表都是順時針方向設計的,但在1443年,意大利的保羅·烏切洛(PaoloUccello,1397—1475)曾制造過一個24小時逆時針方向運行的“怪鐘”。但它并沒有得到應用推廣,為什么呢?本來,表盤的設計可有現被稱為“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兩個方向,它們本沒有什么本質性差別,即是對稱的。

      在15世紀,鐘的設計尚未定型的時候,像烏切洛那樣,設計并運用逆時針型的表盤也應該是可行的。只是由于個別匠人對現被稱為順時針方向運行的表盤具有某種主觀偏愛,以該方向設計的表盤得以流行起來,同時,這也使越來越多的人更習慣于認讀這種類型的表盤,因此它的應用就愈來愈多,以致形成現在的慣例:人們只用該方向運行的表盤而幾乎無人用相反方向運行的,于是也出現了對稱性破缺。如果用我們早已熟悉的自組織理論來分析這一過程,易見,其一,表盤的設計本來可以是順逆對稱的,但是由于人的主觀偏愛即意識的漲落,導致了最初設計上的微小差異。其二,社會系統中存在一個非線性的正反饋機制,使微小漲落不斷被加速放大,最終使系統原有的狀態失穩并建立起一種新的穩定狀態,從而完成了這一對稱破缺的過程,但就結果本身而言,我們并不能夠得出孰優孰劣的結論來。

      人類社會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計算機鍵盤的使用,F在計算機鍵盤的設計,實際上源于最早的英文打字機的字母排列樣式,充其量體現了舊的機械敲擊方式與手指之間的優化關系,而非符合當今人們才終于明確的“人體工程學”的要求,即它只是過去習慣的所謂“經濟學鎖定”;還有愛迪生發明電燈以后在推廣過程中所遇到的阻力,主要來自于煤氣公司的利益、落后體制的保護與人們舊有觀念的接受程度等;以及如當下社會流行的某種時尚,像一種新的文學風格或文化思潮等,常常表現為由于一個社會條件的小小的意外漲落,導致了整個群體的行為突然傾向于一種新的觀念。可以想象,由于社會的復雜性,這一過程及其機制是極其繁復的。

      著名學者哈肯從協同學的角度曾較詳細地分析過社會群體行為的特征,他指出,大眾傳媒和輿論對個人意見的形成和政府決策行為有著非同尋常的影響力,從而使心理、社會意識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更加凸顯出來。上面的眾多事例已充分表明,人的意識與社會心理方面的漲落是導致鐘表設計與應用等等系統中的對稱破缺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更充分地顯示了所謂“優化”的意義了。

      2.人類擇優活動的復雜形式

      人類社會演化擇優過程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通過長期的發展,人類具有了極其復雜的社會形態,用系統科學的術語表述就是,人類社會作為一個大系統,其內部包含著豐富多彩的結構,比如包含了政治、經濟、教育和軍事等等不同層次的子系統。社會的這種復雜性,同時也意味著人類在追求“最優”的結果時,將面臨著非常復雜的困局。

      首先,從系統科學的角度看,任何系統作為一個整體,在自己的演化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發展目標,有人據此還概括出了一般化的系統發展的“最優化原理”,其含義比較復雜:通常指系統演化的進步方面,即一定條件下對于系統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改進,從而實現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過程!10〕但是,除不同的子系統都會有自己相對獨立的最優化指標外,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子系統為了實現各自的目標,其間實際上在資源、資金等的分配上存在著分裂和競爭的關系。

      其次,無論是對于個體還是群體,人類在事實與價值的認知和統一方面一直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一點在所謂的“地方性知識”的方面表現得尤為顯著;如果再考慮到國家與民族問題,還有性別問題等等,可以想象,在不同主體由于對世界認知水平的差異和自身需求與利益發生沖突的情況下,我們的選擇將變得何等復雜和艱難。總之,一個純粹理性的“上帝的視角”是不存在的。因而上面討論過的意識的漲落的作用就會更加頻繁地被放大,即人類社會的最優化問題因為意識的漲落作用被放大到了極致而變得更加復雜就成了不言而喻的事情;當我們不知道什么是“最優”或者無法達到“最優”時,也許退而求其次———兩害相權取其輕,可以被當做是一種無奈的也是理性的選擇。

      至此,我們從系統演化過程中的對稱與非對稱關系即“對稱疑難”入手,細致分析了對稱性與非對稱性在單個的對稱破缺行為中的作用,特別是強調了過去常常被人們忽視了的隨機的非對稱漲落在系統演化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和意義:普遍存在于復雜系統演化中的以“初值敏感”為特征的行為方式,使大自然似乎擁有了一個神奇的杠桿〔11〕———類比于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

      而恰恰是借助于“初值敏感”這一超級杠桿,漲落在系統演化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才凸顯出來———它不再像過去那樣僅僅是一個消極的破壞者,而是作為演化的動力,不僅可以打破系統演化過程中的對稱僵局,而且以其特有的隨機特征,使我們從中認識到,這個世界并不是“上帝”創造或選擇的最優的世界,它只是一系列對稱的可能世界中最幸運的一個,因為只有它在漲落這一推動力的作用下變成了現實,所以在本質上是“被凍結的偶然事件”,而其他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則會化作歷史中的煙塵。當然,如果同時考慮到系統演化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所具有的不可逆性,就必須承認我們這個在宇宙的某一特定時空區間內呈現的世界的獨特性。

      這樣,明確了這一原理的普遍意義,漲落本身就成為一種不斷創造的源泉和工具,即沒有非對稱的漲落,世界將是停滯不前的和死氣沉沉的;正是作為系統演化的活水之源的漲落,把世界帶到今天這種豐富多彩和生機勃勃的局面中來。這也意味著,我們終于可以這樣說,系統的演化是對稱與非對稱的統一,是必然性與隨機性的統一,它們就如同硬幣的兩個面,永遠相生相伴。明確這一點,對于我們從細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的存在與演化,有著積極而深刻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VanFraassenBC.LawsandSymmetry[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241-242.

      〔2〕[德]H.魏爾.對稱[M].鐘金魁,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3〕董春雨.對稱疑難———“第一推動問題”的當代翻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213-216.

      〔4〕李伯聰.布里丹的驢子和薩馬拉問題———以范例討論關于理性、自由意志和預期的幾個問題[J].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6):26-31.

      〔5〕許良.最小作用量原理與物理學的發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19-22.

      〔6〕董春雨,許斌.冗余與復雜系統的演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11):99-102.

      作者:董春雨,熊華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28853.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视频久久久久一区|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女人张开腿男人捅|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俺去了|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最色网在线观看| 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地址| 无遮挡韩国成人羞羞漫画视频| 国产免费变态视频网址网站|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色婷婷在线影院|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高清一级毛片免免费看| 无遮挡很污很爽很黄的网站| 和黑帮老大365天完整版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不卡视频| 里番acg全彩本子同人视频|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啊灬啊灬用力灬再用力岳|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老头天天吃我奶躁我的视频| 希岛婚前侵犯中文字幕在线|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 91九色精品国产免费| 波多野结衣痴女系列73|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电影|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日本精高清区一|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AV | 从镜子里看我怎么c你| 57pao国产成永久免费视频| 最近新免费韩国视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