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基礎核算型會計人員,而是向業財一體的中級財務人才和戰略財務的高級財務人才的轉變。 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和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 所以,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要根據不
摘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基礎核算型會計人員,而是向業財一體的中級財務人才和戰略財務的高級財務人才的轉變。 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和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 所以,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要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大數據、區塊鏈、財務機器人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符合“大智移云”時代的特點,豐富人才培養的內容,拓寬人才培養的路徑,加強會計教育改革和校企合作創新。
關鍵詞:大智移云; 高職; 會計; 專業建設; 環境分析; 人才培養優化
一、專業的一般概念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專業是根據科學分工和生產部門的分工把學業分成的門類。 《辭海》對專業的解釋是:專業是高等學校或中等專業學校根據社會分工需要而劃分的學業分類。
會計教育論文: 大數據時代會計人才培養及教學改革研究
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過程中,都離不開專業的概念。 它可以是學科的分類,也可是社會職業的分工。 對高等學校而言,“專業”的概念是指“基于學科分類和社會職業分工等科學技術和文化發展狀況進行分類,依據相適應的特定培養目標而設置的基本教育單位或教育基本組織形式。 ”高職教育是高等學校的一種類型,其根本任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因此,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概念,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必須以專業為基礎和基點。
二、“大智移云”對會計專業的新挑戰
“大智移云”,即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縮寫,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互聯網專家鄔賀銓在2013年8月中國互聯網大會上提出來的。
2015年,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發布了一份報告:有關部門通過預測,在未來20年被機器人取代的職業最有可能是會計和審計,會計這個職業有可能會消失或發生重大變革。
綜觀歷史,只要有新的信息技術出現,就會對財務產生重大影響從而發生變革。 包括三次變革,一是計算機的出現,會計電算化取代了傳統的手工賬; 二是互聯網的出現,財務流程發生變化,出現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新模式; 第三次變革則是目前的“大智移云”的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出現,另加上電子發票、移動支付、數字簽名、電子檔案、區塊鏈發票等的大力推進,將會徹底顛覆財務的傳統模式,實現財務的第三次飛躍。 未來的會計人員不再從事基礎性的、程序性的、重復性的會計核算工作,會計人員面臨著重大轉型,需要會計人員基于大數據的數據分析和挖掘進行更多的職業判斷,財務將成為企業的大數據中心,為企業的管理決策提供重要信息。 事實上,每次變革都對會計教育產生重大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初大量院校開設《會計電算化》課程,到后來的《會計信息系統的應用》《ERP實訓》《管理會計》《業財一體化設計》《云財務會計》,到現在的《區塊鏈財務應用》《RPA財務機器人應用與開發》等等課程的開設,都是為了適應不同時期社會對會計人員的不同的能力要求。
三、大智移云時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定位的環境分析
高職院校的“專業”是依據社會分工和崗位分工而設置的,其專業設置的依據是社會需要和社會分工的崗位及崗位群。 特別是在大智移云時代,高職院校探尋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和專業定位,可以滿足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滿足行業、企業發展的需求,滿足受教育者就業和終身發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要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大數據、區塊鏈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牢牢把握“大智移云”時代的特點和優勢,以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為本位,豐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內容,拓寬人才培養的路徑,加強會計教育改革和校企合作創新,以不斷適應“大智移云”時代的需要。 所以在進行會計專業定位時需要了解當前的政策因素、環境因素、社會需求等方面。
(一)教育政策
在大智移云時代,專業定位要符合國家的相關教育政策。 目前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 教育部、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就是面對以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為主的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的新一輪產業革命挑戰下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部署。
(二)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必須致力于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滿足行業、企業發展的需求,滿足受教育者就業和終身發展的需求。
不管企業的規模如何,對業財融合的需求是一致的。 對企業而言,業財一體既是對過程的控制,又是觀念的總結。 財務人員參與業務過程,就是要熟悉業務和精通業務。 比如,企業的產品的銷售過程,從業務層面來看,就是簽訂合同—通知發貨—收款—產成品出庫; 從財務角度,就是合同信息—發貨信息—銀行存款增加—產成品減少—收入增加,其相關信息就按會計規則自動存入數據庫中,可以自動生成憑證、賬簿和會計報表。 在這業務過程中,貨款是否按時收回,客戶的信用如何,成本增加主要在哪個環節,財務人員就會更清楚明白。 因此,對整個會計行業而言,財務人員既是業務中的財務專家又是財務中的業務專家,傳統的核算型會計人才向管理型會計人才的轉變是必然的。 財務人員的工作重心是抓住價值鏈的關鍵環節,建立管理制度,利用大智移云、區塊鏈等技術,加強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利用,有效地管控風險,參與企業的戰略管理。
(三)學生的愿景
現在的社會,新信息技術日新月異,企業所處的市場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大部分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從之前的單一核算類型的基礎財務人才向業財一體的中級財務人才和戰略財務的高級財務人才的轉變。 對學生而言,要具有較強的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和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要能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 所以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既要進行各種專業的學習,又要進行非專業素養的培訓。 其中,“1+X”證書是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的“職教20條”的其中一條,其主要初衷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技能,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通過多種渠道獲取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四、大智移云時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優化
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時代、新技術和新需要,適應“大智移云”的大環境,高職院校需要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豐富完善教學資源庫建設,并與1+X證書培養有機融合。 這樣才能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和職業技能,增強就業和創業能力,使我們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大智移云”時代,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需要。
(一)重建專業群課程體系
新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大智移云”時代的會計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不僅需要較強的專業能力,還需要有管理思維、管理能力和國際視野。 學校在培養上要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加強職業能力和職業態度的雙線培養,注重學生的職業、學業、就業和創業。 在課程設置上,除了與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大類一致外,還要注重與“大智移云”時代相匹配的課程設置。 比如可以加設“區塊鏈財務應用”“RPA財務機器人應用與開發”“Python程序設計”等課程,也可增加“大數據技術”“物聯網”課程或專題講座。
(二)創新“線下+線上”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
“大智移云”的“大”就是“大數據”,利用大數據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生興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習進度,教師根據收集的這些情況,分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和重新規劃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要創新“線上+線下”的人才培養模式,重視線上線下的教學結合。 在線上,利用越來越多的線上教學資源庫資料,如教育部的精品課程庫、智慧職教、愛課程、學習通等平臺,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 在線下,更多地進行會計實踐活動,從校外頂崗實習向校內會計工廠拓展,從校內模擬實訓向真賬實操延伸,從師生教學向師徒教做一體延伸。 通過線上線下的有機融合,學生可以縮小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的差距,可以了解企業對會計的新要求和會計行業新標準,其最終目標是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
(三)專業課程與“1+X”證書相互融合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內容要與“1+X”證書的X證書的培訓內容相互融合。 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要盡可能地將學歷教育的課程設置與X證書的職業技能課程相結合,如果無法銜接的,就在專業拓展課中加入職業技能培訓模塊,從而補充、強化和拓展X證書的培訓內容。 在教學上,專業課程教學和“X”證書培訓在教學時間、師資安排、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盡可能統籌,實現學歷教育和X證書培訓的一體化。
參考文獻:
[1]譚蔚霞.“大智移云”時代背景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J].山西農經,2020(2).
[2]劉帆.“大智移云”時代如何做“新會計”[N].中國會計報,2018-03-16.
[3]惠文華,左通卓.“互聯網”時代會計行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農業會計,2020(4).
[4]惠文華,左通卓.基于“1+X證書制度”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上海商業,2021(1).
[5]偉寧.展望“大智移云”時代下的財務未來[J].中國工會財會,2016(12).
作者:熊曉梅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28897.html
2023-2024JCR影响因子
SCI 论文选刊、投稿、修回全指南
SSCI社会科学期刊投稿资讯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sci和ssci双收录期刊
EI收录的中国期刊
各学科ssci
各学科sci
各学科ahci
EI期刊CPXSourceList
历届cssci核心期刊汇总
历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CSCD(2023-2024)
中科院分区表202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历届目录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
历届北大核心
2023版第十版中文核心目录
2023-2024JCR影响因子
SCI 论文选刊、投稿、修回全指南
SSCI社会科学期刊投稿资讯
中外文核心期刊介绍与投稿指南
sci和ssci双收录期刊
EI收录的中国期刊
各学科ssci
各学科sci
各学科ahci
EI期刊CPXSourceList
历届cssci核心期刊汇总
历届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CSCD(2023-2024)
中科院分区表2023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历届目录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
2023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社会科学)
历届北大核心
2023版第十版中文核心目录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