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能科學全面,財政審計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它也為國家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自2014年國務院針對審計工作提出加強各審計機關之間的資源共享、信息互傳的建議后,大數據技術被率先應用到了國家審計數據系統,從這開始,我國審計事業邁向了
摘要: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能科學全面,財政審計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它也為國家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自2014年國務院針對審計工作提出加強各審計機關之間的資源共享、信息互傳的建議后,大數據技術被率先應用到了國家審計數據系統,從這開始,我國審計事業邁向了一個嶄新的大數據時代。 新預算法的普及實施,相關政府審計部門開始倡導績效為主的工作方式,如此一來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利用大數據模式展開工作顯得格外重要。 進而本文對大數據環境下的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進行了探討,簡單的闡述了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發展現狀,而后結合時代因素,簡要分析了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大數據; 財政資金績效審計; 數據系統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國家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審計論文范例: 淺析經濟責任審計風險成因與防范
一、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發展現狀
縱觀我國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發展,可以發現,同國外相比,我國起步較晚。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才將財政資金審計的相關制度和經濟效益向內部進行拓展,提出了要以財務收支審計的真實可靠、合乎規定為基礎,進而追求更高水平的經濟型目標。 且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績效審計意識才慢慢地覺醒,相關政府部門對于項目評估等研究工作重視起來。
相關法律也對此予以了明確規定,2006年《審計法》修訂后,明確提出了“提高公共資金使用效益”。 進而各級人大常委會也開始對績效審計問題予以重點關注。 我國財政績效審計工作在這種背景下也開始朝著更加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進行發展。 直至目前,我國也已經頒布了《審計法》和《預算法》,這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整體管理予以了更加科學全面的要求,并通過法律的確立來確保財政審計績效工作開展的全面性。 然而,在實際的審計部門開展審計工作上來看,普遍注重的財務收支審計,對于實際的績效審計工作開展的卻不夠深入,進而難以達到全覆蓋的審計工作。
(一)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開展的不夠全面
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展開,使得審計工作面向范圍更加廣泛,財務領域和非財務領域均得到了重視。 例如在開展住房保障性績效審計工作時,雖然重要的指標是經濟效益,但是與此相對應的環境資源影響度、社會滿意度等諸如此類的非財務指標也同樣不可忽視。 雖然我國財政資金審計工作的開展已經與時俱進做出了改革,但是受傳統財務收支審計工作的影響,使得我國的普遍的審計工作都更加注重財務領域。 例如針對項目管理、政策執行等非財務領域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諸如此類的非財務工作效率受到不利影響[1]。
(二)財政資金績效審計效率較低
當前時代,我國經濟水平已經有了更高突破,進而導致我國財政資金的收支途徑也得到了拓展延伸,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相關操作也更加精細化、具體化。 并且,相關法律法規也的出臺也對其予以了約束。 2011年,江蘇省就針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制定了《績效審計指南》其中明確的對不同項目的績效審計操作提出了相關要求,同時也囊括了相關部部門專項資金、部門預算支出、政府投資等各個方面的績效審計操作要求。 但是認真分析可以發現,績效審計操作指南雖然有明確相關步驟,但是可操作性很低,導致在開展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時效率不高。
(三)財政資金績效審計沒有做到全覆蓋
由于當前時代我國財政資金的收支途徑不斷的拓展延伸,使得實際工作中所面向的審計對象繁多,且范圍廣。 例如在對財政扶貧工作進行審計時,所面向的地點較為分布,以此導致審計成本頗高,從而很難達到全覆蓋審計。 并且數據類型五花八門,而且較為混亂,毫無章法,若是人工記錄就會很容易由于人為失誤對審計工作的效率和精準性造成不利影響。
二、大數據環境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沖擊
(一)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對象拓展
隨著我國當前經濟水平的提升,發展結構日益優化升級,國家財政資金相應的分配結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項目投資方也在這種背景下逐漸增多。 這樣的形勢下,國家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對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擴充,例如當前時代下以高科技術為主要研發的新興產業,它能夠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同時它也大大解決了社會就業難等問題。 新興企業發展初期所面臨的各種經營風險較多,同時也沒有相關資產貸款抵押,相關政府就會對其予以風險類投資予以財政資金的支持。 諸如此類,各種項目不斷開發下,政府財政資金的投資項目也日益增多,進而與之相關的財務數據也成比例的上漲[2]。 此外,傳統審計工作對象主要對被審計單位的相關財務數據和會計資料進行研究。 然而,在當前大數據的沖擊下,開始以績效審計為目標,將被審計單位的整體預算情況都深入性的展開審計工作,將財政資金的實際效用發揮至最大,從而產生更高效益。 因而,審計內容在這樣的形勢下,所面對的數據也從單純的財務會計數據拓展成一切審計可利用信息。
(二)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覆蓋面拓寬
近些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部門積累的歷史財務數據已經到了“海量”的地步,面對如此甚多的數據時,若是依然沿用過去審計工作的抽樣方式,樣本量數量相比而言也是不小的數目,審計工作的整體效率也必然會大打折扣。 此外,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開展目標不同于其他審計目標,它更加傾向于績效目標的達成率、成本、利潤等作為審計依據,以此才能夠為及時發現項目執行過程中的政策疏漏提供重要指導和支持。 但是傳統績效審計很難達到全覆蓋,大數據的到來就大大彌補了這個缺點,它不僅能夠對績效審計工作全覆蓋,同時它也能夠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相關的數據庫,并自動識別分類、歸檔。 此外,它還能夠利用SPSS、Oracle等先進數據分析軟件予以全面分析,同時自動構造可視化模型,從而幫助審計人員能夠更加一目了然的發現問題,并科學合理的做出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相關決策報告。
三、大數據環境下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發展趨勢
(一)豐富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內容,依托大數據建立數據庫
傳統財政資金審計工作,整體審計工作開展規模小,形式單一、不夠全面。 近些年,信息化發展起步,財政資金審計工作也開始引用了互聯網信息技術,但是由于互聯網尚不成熟,使得財政資金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難以高效實現數據共享,數據采集過程的成本也相對比較高昂。 審計工作開展時僅僅是對有效數據予以相關財務收支上真實性情況進行展開,工作實效大打折扣。 在大數據的沖擊下,審計工作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再是獨立的個體,它能夠透過國家審計平臺高效實現數據共享。 相關地方政府也紛紛建設了符合地方特性的數據平臺,隨著平臺不斷的開發升級,平臺數據的存儲也愈發的豐富。 并且地方審計平臺能夠實現跨部門、跨機構的進行數據采集,從而對績效審計工作的相關依據予以補充。 通過信息化平臺將績效審計數據的高度整合,不僅促進績效審計工作立足于全方位角度,對相關工作進行更加科學、合理、公正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審計數據資源的利用率[3]。
(二)加強財政資金績效審計意識,依托大數據建模
傳統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之所以不夠高效的原因,就是因為整個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沒有相應的評價指標予以約束,整個過程都是以實際審計結果為指導方向,對于數據的分析也局限于數據之間的因果關系。 在當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完全可以依托先進技術對整個審計過程建模,對各種數據予以精準全面的分析,不再局限于因果性。 建模也立足財政資金“5E”指標要求,從而對難以量化的指標定性分析相關風險。 5E的指標要求是基于3E的經濟性、效果性、效率性,再增加環保性、公平性。 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立足于這5E指標要求,從而確立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效果類指標、效益率指標、預算類指標、公平類指標以及環保類指標等等。
(三)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全過程可控,依托大數據動態跟蹤
大數據時代到來,為原本各自獨立的政府審計工作打破了各個部門之間的壁壘,高效實現了各部門與績效審計工作的數據交流,與此同時也為審計部門拓寬了被審計部門數據的獲取通道。 在當前大數據時代模式下,審計工作也由傳統的現場審計轉換為現場與非現場相結合的模式,從而對整體項目的績效審計工作開展,實行了全面動態跟蹤模式的全過程審計,從而確保審計全過程都在可控制的范圍內。
(四)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范圍升級,依托大數據動提高分析力
傳統審計工作的開展,大多數都是隨機抽樣,過于依賴樣本的隨機性,這樣就會導致審計結果會產生誤差。 但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處理的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這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開展范圍從抽樣性拓展到了全量性,這樣的方式大大避免了抽樣數據所帶來的片面性進而導致審計結果不準的情況。 這樣范圍更廣闊的審計工作,就會對各種表面上的、潛在的問題都予以精準定位,從而大大提高了審計工作的風險控制能力。 并且,在財政資金審計工作中的一些財務報表、預算分析、經營數據等信息都會自動上傳至云端數據信息平臺,再利用Hadoop架構,運用MapReduce模型,對于一些無效信息進行“云清洗”,從而對核心數據進行分析,提高了整體的數據分析能力[4]。
四、結語
總而言之,大數據環境下,國家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得以更加高效的展開,完全不再復往日般的傳統績效審計工作的局限性抽樣審計所帶來的審計報告不全面、審計信息不科學的情況。 它巧妙地利用大數據平臺,構建信息數據庫,擴大了績效審計范圍,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促使審計工作更加全面科學的展開。 同時,它由傳統的現場審計轉換為現場與非現場相結合的模式,建立了全面動態跟蹤模式的全過程審計體系。 大數據時代下,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要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審計事業,提升整體審計效率,為國家的正常發展運行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崔秀梅,李冰冰,陳娜.大數據環境下的財政資金績效審計[J].現代審計與經濟,2020(1):28-31.
[2]崔秀梅,李冰冰,陳娜.大數據環境下財政資金績效審計的發展與趨勢分析[J].黑龍江金融,2019(12):41-44.
[3]審計署深圳特派辦理論研究會課題組,胡尊鍇,李忠,等.財政專項資金績效審計現狀及策略研究[J].審計研究,2020(1):9-17.
[4]劉天星,何欣縈.大數據背景下的精準扶貧審計[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9(5).
作者簡介:邢 霞(1987—),女,漢族,江蘇蘇州人,中級審計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財政審計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2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