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8ggge"></abbr>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pre id="8ggge"></pre>
  • <s id="8ggge"><dd id="8ggge"></dd></s>
    <s id="8ggge"><dd id="8ggge"></dd></s><cite id="8ggge"><tbody id="8ggge"></tbody></cite>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經濟論文》 鄉村振興目標下的國土整治研究進展及關鍵問題> 正文

    鄉村振興目標下的國土整治研究進展及關鍵問題

    所屬分類:經濟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12-11 11:30

    本文摘要:摘要:中國國土整治歷經40年發展,在促進鄉村耕地保護、解決土地資源低效利用問題、助力扶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仡欀袊鴩琳问聵I發展歷程,基于文獻計量分析與文獻綜述方法總結相關研究進展,提出了未來國土整治研究的關鍵問題,得到以下結論:中國國土整

      摘要:中國國土整治歷經40年發展,在促進鄉村耕地保護、解決土地資源低效利用問題、助力扶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仡欀袊鴩琳问聵I發展歷程,基于文獻計量分析與文獻綜述方法總結相關研究進展,提出了未來國土整治研究的關鍵問題,得到以下結論:中國國土整治事業與研究都歷經國土整治規劃、專項國土整治、國土綜合整治三個階段,促進鄉村振興是當前國土整治的最重要歷史任務;目前形成了以解決國土空間與資源利用問題為目標,以服務政策管理需求為導向,以土地利用研究為理論支撐,以農用地整治、農村居民點整治、國土綜合整治等為主要對象并向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拓展的研究體系;形成了包括業務管理部門與特色科研單位為核心的分散組團式研究群體;鄉村振興目標下的國土整治研究圍繞土地整治規劃選址與分區決策、土地整治項目全流程監測監管與績效評價、農村居民點整治潛力評價、土地整治政策成效評估等現實需求以及土地整治驅動生態系統變化機制、土地資源優化配置方法、土地利用沖突協調機制等科學問題開展了大量特色研究,充分發揮地理學經世致用特點。面向未來國土綜合整治研究,應重點圍繞“理論框架—問題識別—規劃決策—技術體系”解決關鍵問題,以理論研究推動中國國土整治事業發展,為促進鄉村振興目標實現做出貢獻。

      關鍵詞:鄉村振興;國土整治;研究進展;關鍵問題

    鄉村振興論文

      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年,也是中國鄉村發展全面邁向鄉村振興階段的轉折年[1,2]。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作為一項新的歷史任務,在未來一段時期將是廣大地理與資源領域研究者最重要的研究著力點[3]。長期以來,鄉村建設都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內容,而以土地資源開發、利用與改造為核心的國土整治活動也始終伴隨鄉村建設發展歷程,并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改善資源利用條件、促進鄉村轉型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4,5]。

      鄉村振興論文: 對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思考以王朝村為例

      當前時期,鄉村發展同時面臨氣候變化、全球糧食貿易波動、新冠疫情沖擊等外部形勢變化以及鄉村活力不足、資源支撐發展能力弱化、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等內部矛盾問題,使得鄉村振興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化,這對國土整治事業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6]。國土綜合整治作為當前國土整治的重要載體,具有系統性、綜合性特征,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新形勢下如何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是地理與資源領域學者的研究使命[7]。

      自1981年中央書記處首次提出“國土整治”任務以來,中國國土整治研究已歷經40年發展[8]。國土整治是以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為目標,通過規劃、管制、工程等手段進行具體實施的管理活動。國土整治研究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研究工作[9],涉及自然、生態、資源、社會、經濟、工程技術等學科,覆蓋從國家、區域、流域到村域的各個尺度。地理學作為以地球表層各類對象的格局、過程、關聯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在開展國土整治研究方面具有理論與方法優勢[10]。

      近年來,學者已經圍繞國土整治的選址、規劃、社會經濟成效、生態環境影響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11],從內涵解析與理論框架、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地理大數據支撐等方面為國土整治工作開展提供研究支撐。面向未來鄉村振興目標,國土綜合整治研究也面臨研究對象與尺度擴大、“人—地”問題更加復雜、區域類型與鄉村類型多樣等新的挑戰[12]。為此,本文試圖系統梳理國土整治的發展與演變歷程,總結現有鄉村振興目標下國土整治相關研究進展,基于對現有研究不足以及未來國土整治新的研究需求分析,重點解析國土整治研究的幾個關鍵問題,以期為促進國土整治研究開展、聚焦關鍵研究方向提供參考借鑒。

      1國土整治事業發展歷程與新時代背景

      中國國土整治事業發展歷經多個階段,在中央政府的長期推動與學者的研究支持下,走過了從國土整治規劃戰略構想到專項國土整治實踐探索、再到國土綜合整治全面轉型的發展路徑:

      (1)改革開放前尚無“國土整治”概念,但以土地開發、農地開墾為主的建設活動實際承載了整治內容。改革開放初期,任美鍔[13]、吳傳均[14]、陳傳康[15]等老一輩學者呼吁開展“國土整治”,針對全國范圍分區開展涵蓋自然資源利用、工業布局、農業發展等的系統性、綜合性國土整治規劃,但這一倡議最終未轉化成為國家政策。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為代表的農村土地改革以及東部沿海地區快速城市化工業化進程是這一時期社會發展主旋律,但因缺乏國家統籌規劃而導致的建設用地無序擴張、大量耕地占用、耕地權屬破碎加劇、勞動力流失等問題,成為制約鄉村發展的新障礙。

      (2)20世紀90年代,以耕地保護為核心目標的土地整理應運而生。土地整理發源于山東青州的“城鄉等值化”實驗,其目標是通過土地整理優化土地資源空間配置,改善生產經營條件從而撬動產業發展,進而反哺鄉村文化發展實現鄉村轉型[16]。

      盡管這一鄉村系統工程模式未進一步推廣,但實施過程形成的耕地補充與質量提升、農業資源整合與設施改善等經驗符合中國后備耕地資源日漸稀缺、耕地保護逐漸嚴峻的形勢需求,得以迅速受到中國政府認可并在全國范圍開展。從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到土地整治,各類以補充耕地和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手段的工程項目成為國土整治的實施載體。

      (3)近十多年來,隨著中國國土資源利用形勢變化,土地整治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在范圍上從耕地向鄉村、城市拓展,在對象上從農用地向建設用地、生態用地拓展,在功能上從耕地保護向土地資源的格局優化、利用提升、生態改善拓展,在目標上從短期建設向促進長效發展拓展。

      這些轉變正促使土地整治向國土綜合整治全面轉型,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土地管理行業新的發展方向[17];仡檱辆C合整治發展歷程,鄉村空間始終是整治事業的主要對象。早期偏向規劃概念的國土整治強調區域性與綜合性,側重城鄉統籌布局、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生態環境系統治理,但在當時國家機構設置尚不完備、組織管理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面臨落地實施困境。

      近三十年,偏向工程實施的土地整治在解決鄉村最重要的土地資源問題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18],但在鄉村發展轉型與農業現代化進一步推進的背景下,也面臨問題針對性不強、規劃系統性弱、鄉村發展支撐能力不足等局限性。當下,隨著中國社會經濟階段轉變,鄉村發展的核心目標已經從滿足基本生產生活需求轉向全面振興。為適應這一變化,土地資源的利用、改造方式也將發生深刻轉變,針對特定資源數量或質量問題的關注將向城—鄉—生態要素關聯及鄉村地域系統問題解決轉變[19]。這也成為當前國土綜合整治的基本背景與要求。

      2018年中央機構改革為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奠定了基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在頂層設計層面強化了系統性與整體性要求。在項目實施層面,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在土地布局調整、多部門整治協同、生態修復等方面開展了突破性探索。這些改革從“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層面為國土綜合整治實施創造了條件。今后一段時期,國土綜合整治將從概念與理念設計轉向具體實施階段。如何在當前生態保護、糧食安全、居民福祉等多方面壓力疊加下,進一步發揮國土綜合整治系統治理能力,促進鄉村振興目標實現,將成為未來國土綜合整治事業的核心任務。

      2國土整治研究進展總結回顧

      2.1國土整治文獻計量分析

      通過對197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以“國土整治”“土地整治”“土地綜合整治”“國土綜合整治”“全域整治”為主題的CSSCI及CSCD文獻數據庫檢索,去除非學術性文獻后,共記972條記錄(其中1979—1998年共計7篇,遠少于1998年6篇/年,因此后續分析以1998年為起點)。本文從年度發文量、關鍵詞聚類、研究機構聚類、關鍵詞突現4個方面借助CiteSpace文獻計量工具對國土綜合整治研究發展趨勢作初步分析。

      根據關鍵詞聚類分析,1998—2020年國土綜合整治研究形成了以土地整治為核心、以土地利用為主要理論支撐、與現實需求緊密結合的研究體系,研究對象以鄉村空間為主,涵蓋農用地、耕地、農村居民點、高標準基本農田等要素。研究具有明顯的問題導向,關注鄉村空間的耕地質量、空心村、耕地細碎化、新增耕地、生態系統服務等問題。在研究方法方面,國土綜合整治研究形成了以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等傳統評價方法與遙感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體系,支撐整治規劃、分區、成效分析等研究。

      根據研究機構聚類分析結果,國土綜合整治研究群體呈多中心積聚特點,以原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現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為代表的政府研究機構與以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相關院所為代表的社會研究機構共同組成了研究主體。研究機構覆蓋黃淮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等全國典型地理區域,但不同區域之間研究機構的關聯性相對較弱。

      根據年度發文量統計,被CSSCI及CSCD檢索收錄的國土綜合整治相關研究起始時間與全國土地整治工作全面開展時間相近,歷經研究起步、快速發展、穩定發展三個階段。研究起步階段,延續老一輩學者“國土整治”研究的衰退與對新興農村土地整理的關注并存,借鑒國際經驗思考中國國土整治如何開展成為一個主要研究點。這一階段總體發文量較少,與全國范圍土地整理的繁榮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

      但也有學者提出了對土地整理的擔憂,如羅明等[20]在總結了土地整理內容及運作模式的基礎上,指出了其對水土氣生環境要素及社會經濟要素的潛在影響,成為這一階段的代表性研究。2008—2014年,中央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將土地整治事業推上新的高潮[21],服務于國家需求,大量研究也在這一時期快速涌現。圍繞土地整理、農村居民點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理等,借助不同學科理論與技術方法支撐項目實施的管理環節是這一時期研究的主題。2014年以后研究發文量趨于穩定,但研究主題發生了明顯變化。

      根據關鍵詞突現分析結果,2014年“研究進展”與“綜述”成為突現關鍵詞,標志著對土地整治研究的階段性總結[22-24]。在這以后,對土地整治實施成效的總結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土地整治轉型思考成為研究的重心。2018年《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式發布,同年中央機構改革將國土綜合整治納入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業務范疇,促使“鄉村振興”“生態修復”“國土空間”研究迅速發展。

      總體來看,國土整治研究始終保持著對現實需求的密切關注,不同學科背景、區域背景的研究單位,圍繞整治實施環節、任務、目標以及針對城鄉空間不同階段的各類資源環境問題,利用綜合評價、遙感分析、模型構建等數理方法與文獻綜述、實地調研等定性分析方法,為促進整治事業科學化、系統化而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全面開展的新時期,國土綜合整治研究又面臨新的研究挑戰與需求。

      2.2國土整治概念內涵研究進展

      內涵解析與概念界定是國土整治研究的起點。長期以來,由于行業管理實踐的不斷變化與快速發展,國土整治相關概念也不斷更新演變,導致學術研究中對土地整理、土地整治、國土整治、國土綜合整治等概念混用、誤用、交叉使用現象明顯[8]。概念混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學術研究與行業管理的交叉重疊。

      在行政管理體系下,國土整治概念具有相對比較清晰的發展路徑,從以農用地為主的土地整理,到以實現補充耕地目標為主的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再到針對包括城鄉建設用地在內的土地整治,最后到針對“四區一帶”(城市化地區、農村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區以及海岸帶和海島地區)的國土綜合整治,整治對象與整治范圍不斷擴大,并通過具體的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礦山復墾、海岸帶修復等專項整治項目落實整治任務[17,25,26]。總體來看,行政管理體系下國土整治部門條塊分割特征明顯,在發展中內涵不斷拓展,但部門職能定位決定了其系統化轉型面臨困難,整治業務整合與空間統籌安排仍需進一步探索。

      在學術研究層面,學者對國土整治內涵的理解有一定差異。在1980—1998年間,學者們便從地理學與資源學的學理視角下提出了國土整治概念。由于缺乏實踐轉化路徑,這一概念并未在實踐層面有效落實。但國土整治系統性與綜合性仍然成為研究者始終堅持的學術理念,在之后土地整治全面開展時期,學術界對整治目標多元性的強調以及對整治路徑單一化的反思,形成了與管理實踐側重特定整治目標的鮮明對比,提出了“土地綜合整治”“生態型土地整治”“多功能土地整治”等更具綜合性特征的概念,有力推動了土地整治行業向國土綜合整治轉型發展。

      自“十二五”土地整治規劃實施以來,隨著國土資源利用矛盾的深化以及對國土管理理解的深入,土地整治行業逐步邁向國土綜合整治時代。2018年中央機構改革對國土綜合整治與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在國家政策層面進行了部署,激起了學術界對相關概念的新一輪探討,針對土地整治、國土綜合整治、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等概念的內涵辨析及邏輯關系成為研究的熱點。盡管目前研究對國土綜合整治內涵解析尚未取得一致,但普遍認可系統性、綜合性、區域性是其本質要求[26]。這一理解也成為當前及未來國土整治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2.3鄉村振興目標下國土整治研究進展

      在研究“國土整治是什么”的基礎上,思考“國土整治做什么”是另一重要命題。自概念提出以來學者們始終強調國土整治應分部門、分地區、分步驟實施,由此也形成了針對不同對象的國土整治細分研究領域。針對鄉村空間,農用地與農村居民點整治的理念、管理、方法、技術、模式、成效等是研究的重點。面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當前研究逐漸轉向國土綜合整治的理念與實踐。因此,本節重點回顧總結農用地整治、農村居民點整治、國土綜合整治三類研究在鄉村振興視角下的研究進展,從而為后續研究開展提供思路與方法借鑒。

      2.3.1面向資源環境優化的農用地整治研究

      以農用地為對象的整治實踐與研究工作開展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形成了涵蓋資源利用解析、政策響應與優化、規劃技術方法及整治成效評價的完整研究體系。具體來看,研究初期以耕地資源保護與優化、耕地保護成效評價、農用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與管理環節優化等為主。隨著整治工作深入實施與廣泛開展,相關研究也逐漸從耕地資源評價進行外延,更加重視整治對鄉村發展、農戶生計、生態質量等方面的影響,并據此提出整治規劃轉型與政策優化建議。下面對農用地整治研究進行具體梳理:

      (1)鄉村資源優化配置機制與方法研究

      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改善鄉村空間格局、支撐鄉村發展是土地整治政策實施與研究開展的重要目標。改革開放以來耕地保護始終是鄉村土地利用的最主要命題之一。研究者借鑒發達地區相對成熟的實踐經驗,提出了在中國國情下開展土地整理、實現耕地資源數量潛力挖掘的政策設計建議[37-39],并通過總結各地方土地整理試點的開展情況,提出了農地整理實施的運作模式[40,41]。

      而后針對耕地質量提升問題,研究者從整治提升質量潛力調查與評價[42,43],實現耕地質量提升的工程、生物、管理技術[44-46],整治后耕地質量提升的監測與評價[47,48]三個方面,從整治實施的前、中、后期研究質量提升方法。針對耕地健康與耕地產能問題,研究者分別從規劃[49]、監測[50]、影響[51]等方面,基于案例分析探討了農地整治對耕地產能的影響。針對耕地空間格局問題,研究者基于不同區域背景下耕地空間特征與整治實施模式分析[52],借鑒景觀生態學理論與方法研究整治前后[53]、整治區與非整治區[54]的耕地格局變化規律,提出了分區分類實施農地整治對優化耕地格局、特別是解決耕地細碎化問題的對策[55,56]。

      除關注耕地資源問題,研究者也探索了農用地整治對促進鄉村人地關系、改善農戶生計、解決鄉村貧困等問題的能力[57-60],按照整治改善資源利用條件、促進土地流轉實現規;洜I、解決鄉村產業與就業問題的邏輯研究了農地整治促進鄉村轉型框架[19]。一些學者基于實地案例分析驗證了框架可行性,但也有研究表明多數土地整治并未能實現促進鄉村發展目標[57]。因此,如何通過優化整治決策促進鄉村發展問題解決,仍是當前一個重要研究命題。

      (2)政策戰略設計與管理制度優化研究

      農用地整治政策實施相關研究主要包括頂層戰略設計與整治項目實施管理兩個層面。前者與土地整治內涵解析等理論研究銜接,側重研究整治政策背景、環境、目標、任務、原則、要求等,往往將農用地整治作為農村土地整治戰略中的一部分[61,62]。項目實施層面,研究者拆分細化農用地整治實施的各個環節,通過方法集成應用促進項目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

      例如,圍繞農地整治項目績效評價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包括通過解析土地整治目標構建服務于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22],從全國層面分析整治實施成效并與政策設計目標進行比較[63,64],從項目層面分析農地整治對社會、經濟、生態環境、貧困、可持續性等的正負效應[65-68],并通過這些研究得出了對政策設計的反思與改進建議。面對不同層級部門的項目類型差異,研究者也圍繞特定項目的特征與需求開展針對性研究,形成了如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項目[21]、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69,70]、沿海灘涂圍墾整治項目[71]、江南水鄉土地整治項目[30,72]等系列研究成果,將不同區域典型建設模式進行理論總結,提煉形成差異化整治范式,促進政策精準實施。

      (3)整治規劃實施與評估監測技術研究

      農用地整治是一項涉及農學、生態學、管理學、地理學、工程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F有研究充分體現了學科交叉特色,特別是研究方法的引入、集成、創新,充分吸收了多學科特別是機器學習、遙感、地理信息科學新興學科特色。

      例如,在區域整治規劃方面,地理學者充分發揮學科特點,將神經網絡模型等方法與傳統空間聚類與評價方法結合,研究土地整治規劃分區[73];在項目規劃方面,將景觀生態學原理融入田間工程規劃布局[74],同時結合多主體參與的社會網絡分析判斷項目實施風險[75],研究不同規劃方案如何優選;在土地利用格局調整方面,研究者借助機器學習支持下的土地利用柵格模擬模型等研究耕地布局優化[76]。

      同時采用多目標線性優化等運籌學方法設計耕地權屬調整方案,實現土地整治項目從數量、形態、格局與權屬的綜合調整方法[77];在項目成效評估方面,研究者將傳統基于統計數據的指標綜合評價法與InVEST模型[78]、生態流模型[79]、能值模型[80]等結合,同時借助模糊層次評價、TOPSIS模型、數據包絡分析等統計學模型提升評價信度[81-84],實現了土地整治成效評估在維度、精度、深度的拓展。

      在項目后期管護監測方面,研究者基于管護主體的利益驅動解析探討了管護模式的選取依據[85],并利用無人機航拍、MODIS遙感數據等新興數據源探索了土地整治工程管護、產能效應、生態效應的監測方法[86,87]。面向未來國土綜合整治研究,多學科的進一步融合仍是主要方向,同時隨著互聯網與大數據從城市向鄉村的拓展,借助新型數據研究國土整治將成為潛在方向。

      (4)生態效應解析與轉型路徑設計研究

      對農地整治的生態系統影響進行預測與評估始終是學界關注的重點。早期土地整理政策實施之初,便有學者提出了對水、土壤、植被等生態要素造成潛在負面效應的擔憂[20]。隨著政策實施的深入,研究逐漸轉向土地整治建設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包括微觀層面建設活動對關鍵化學元素、生物多樣性、碳排放的影響[88,89],以及景觀與區域尺度對生態系統格局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90]。

      同時,基于對土地整治生態效應理論機制的解析,學者嘗試從景觀生態建設、面源污染治理、生態工程設計等角度探索生態整治的路徑,估測了土地整治實施的生態潛力[91]。但也有一些研究認為,項目尺度土地整治實施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系統性生態環境問題,頂層設計確定的農地整治任務決定了地方實施生態型農地整治的動力不足,需要通過戰略轉型從根本上扭轉政策設計框架。

      當前中國實行“分離”式土地管理政策,即劃定嚴格單一功能的土地類型管控區域(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等),在各管控區內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活動促進土地集約利用,在全局而非局部實現多種土地功能平衡。因此,未來農地整治是應進一步與生態修復融合,還是確保農田建設的核心功能,抑或是探索分區差異化生態整治模式,仍將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2.3.2面向城鄉統籌發展的農村居民點整治研究

      農村居民點整治是中國土地整治行業另一重要內容,是解決我國農村居民點用地浪費、居住環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積的重要措施。農村居民點整治政策設計初衷是通過農村低效建設用地復墾實現耕地補充,通過農房利用改善解決鄉村空心化問題。相對農用地,農村居民點兼具更多的社會、文化、產業、權益等屬性,因此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學者認為農村居民點整治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并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研究體系。

      2.3.3面向人地系統協調的國土綜合整治研究

      近年來圍繞國土綜合整治概念開展的研究逐漸興起。盡管研究時間尚短,但專項整治研究的長期積累使國土綜合整治研究具備了高起點、快速發展的特征。國土綜合整治的提出成為鄉村土地整治系統化、綜合化、生態化轉型契機,為客觀上內涵已經不斷延展的土地整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學術平臺。

      國土綜合整治在土地整治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土地功能、改善利用條件目標基礎上,更加強調城鄉統籌、區域統籌、人地耦合、三生協同,這同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具有更高契合度。與同樣具有綜合性特征的早期國土整治概念相比,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及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等實踐探索為國土綜合整治實施提供了更堅實的路徑。因此,面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國土綜合整治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

      2.4國土整治研究特征總結

      本文將中國國土整治的行業實踐與研究進展在同一時間坐標系下進行對比,進一步梳理研究脈絡,總結研究特征,得到以下結論:

      (1)中國國土整治研究與行業發展階段高度同步,始終將國土整治現實需求作為研究核心命題,并且以地理學人地關系思想、景觀生態學理論、土地多功能理論為指導,在國土整治系統化、生態化方向上發揮了重要倡導與推動作用。(2)國土整治研究具有典型尺度性特征,在宏觀尺度形成“內涵解析—戰略設計—政策評估—政策優化”研究框架,圍繞項目尺度形成“潛力分析—現狀評價—規劃決策—成效評估—長期監測”研究范式,可以應用于今后新政策環境下國土綜合整治研究。

      (3)國土整治理論研究層面尚未形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雙向促進,一方面現有研究偏向借鑒多學科方法解決技術層面問題,缺乏對國土整治現象、規律、機制的理論解釋;另一方面對國土整治實踐的理論提煉總結不足,尚未形成國土整治自身理論體系。(4)國土整治研究是典型的決策科學,面向戰略層面的綜合化、政策層面的系統化、管理環境的隨機化與模糊化,構建以國土整治決策原理、決策程序和決策方法為框架,以“人—地”關系理論為支撐的理論體系對促進國土整治科學化具有重要意義。

      3鄉村振興目標下國土整治研究的關鍵問題

      總結回顧國土整治的研究歷程與進展,現有研究已經圍繞鄉村振興目標下的特定社會、資源、管理問題,在理論探索、管理優化、技術支撐等方面積累了深厚研究基礎。但面向鄉村全面振興、城鄉融合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需求,剛邁出初步探索的國土綜合整治研究仍需要開展大量基礎研究。

      考慮到鄉村振興對國土整治的緊迫現實需求,研究工作應有所側重、點面結合,既要持續深入開展理論研究,解決鄉村振興與國土整治理論問題,也需面向現實需求,為國土整治業務開展提供技術支撐。本文將鄉村振興目標下國土整治研究的關鍵問題歸納為理論框架、問題識別、整治決策、技術支撐四個方面。

      4結論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深入實施,中國國土整治事業進入了新的關鍵轉折期;仡欀袊鴩琳问聵I發展歷程,共歷經國土整治規劃、專項土地整治、國土綜合整治三個主要階段,始終將鄉村空間作為主要整治對象,在解決鄉村耕地保護、土地資源低效利用、助力扶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當前鄉村全面振興、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國土空間系統治理的新形勢下,面臨土地整治向國土綜合整治的全面轉型,對國土整治研究在科學問題、學科理論、技術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研究需求。中國國土整治研究歷經40年發展,在促進土地科學理論探索、服務國土管理實踐、促進國土整治技術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南京大學作為國土整治研究的發源地與前沿陣地,為促進中國國土整治事業開展、推動理論研究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南京大學國土整治研究興起于任美鍔先生的學術倡導,傳承于包浩生先生自然資源研究對國土整治的發展,形成了近二十年來持續興盛的局面。南京大學國土整治研究立足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長三角經濟區,面向中國國土空間全域,圍繞國土整治制度設計、項目管理、技術研發、政策優化、區域模式等研究需求,以土地系統變化規律認識、國土空間問題識別、國土整治技術集成、管理評估優化為研究路徑,面向促進人—地協調的研究目標,形成了以耕地資源優化配置、土地多功能轉型、多源數據支持下土地整治成效評價為代表的理論成果以及經濟發達區土地利用特征解析體系、長三角經濟區基本農田建設技術體系、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管理技術標準化為代表的特色成果。

      面向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南京大學國土整治研究將在地理學經世致用學術思想的指導下,圍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等命題,進一步發揮學科特色與優勢,充分認識國土整治的復雜性與多元性,把握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提供的研究機遇,加強與其他學科、院校的交流合作,以服務區域促進理論成長,以開放、包容應對未來挑戰。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歐陽竹,鄧祥征,孫志剛,等.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區域農業研究.地理學報,2020,75(12):2636-2654.[OUYANGZ,DENGXZ,SUNZG,etal.Regionalagriculturalresearchincontributingto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ActaGeographicaSinica,2020,75(12):2636-2654.]

      [2]劉彥隨.中國鄉村振興規劃的基礎理論與方法論.地理學報,2020,75(6):1120-1133.[LIUYS.ThebasictheoryandmethodologyofruralrevitalizationplanninginChina.ActaGeographicaSinica,2020,75(6):1120-1133.]

      [3]郝慶,封志明,趙丹丹,等.自然資源治理的若干新問題與研究新趨勢.經濟地理,2019,39(6):1-6.[HAOQ,FENGZM,ZHAODD,etal.Somenewproblemsandresearchtrendsinnaturalresourcegovernance.EconomicGeography,2019,39(6):1-6.]

      [4]龍花樓,張英男,屠爽爽.論土地整治與鄉村振興.地理學報,2018,73(10):1837-1849.[LONGHL,ZHANGYN,TUSS.Landconsolidationandruralvitalization.ActaGeographicaSinica,2018,73(10):1837-1849.]

      [5]龍花樓.論土地整治與鄉村空間重構.地理學報,2013,68(8):1019-1028.[LONGHL.Landconsolidationandruralspatialrestructuring.ActaGeographicaSinica,2013,68(8):1019-1028.]

      作者:韓博1,2,金曉斌1,2,3,顧錚鳴1,2,尹延興1,2,劉靜萍1,2,周寅康1,2,3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29052.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成人影视|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日韩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 午夜一级免费视频| 中国特级黄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 亚洲人配人种jizz| 黑人巨鞭大战中国妇女| 女同性之间同床互摸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黄在线观看网站|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真正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特级黄一级播放| 国产乱理伦片a级在线观看| 99re视频在线观看| 机机对机机的30分钟免费软件 |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视频app|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欧美黑人又粗又大久久久| 国产a级黄色毛片| jizz在线看片| 日韩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女人双腿搬开让男人桶|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欧美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小视频| 99久久人人爽亚洲精品美女|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日本一二三区视频| 公交车被CAO得合不拢腿视频|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