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篇發表在 海洋金融 雜志上的 金融發展論文 探索網絡金融的創新特點及其監管,《 海南金融 》(月刊)創刊于1988年,是由海南省金融學會主辦的,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直接管理的、海南省唯一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經濟金融理論月刊。獲獎情況海南省優秀期刊
本篇發表在海洋金融雜志上的金融發展論文探索網絡金融的創新特點及其監管,《海南金融》(月刊)創刊于1988年,是由海南省金融學會主辦的,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直接管理的、海南省唯一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經濟金融理論月刊。獲獎情況海南省優秀期刊。《海南金融》以立足海南、加強對金融機構和廣大作者、讀者的服務為辦刊宗旨。
【摘要】近幾年,網絡金融取得了飛速發展。網絡金融的創新,給我國現有金融體系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隨之而來也帶來了一系列監管問題。本文分析了網絡金融的創新特點和影響,討論了網絡金融發展的必然性。但是由于網絡金融的創新特征,其發展過程中對監管的新需求對我國監管當局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論述了我國網絡金融發展中監管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對我國網絡金融監管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網絡金融 創新 監管
一、網絡金融的創新特點
網絡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體現的創新不僅僅是計算機技術的創新,更重要的是金融的運行方式和服務理念的變化。具體來說,網絡金融的創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一)信息化與虛擬化
具體來說:貨幣可以看作是反映財富的信息,資產的價格可以看作是資產價值的信息,金融機構所提供的咨詢和中介服務可以也可以看作是信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市場成為一個信息市場,而且加強了金融市場的虛擬性。金融機構的經營地點已經不同于以前傳統的方式,現在金融機構可以擁有一個虛擬化的網絡地址以及一個虛擬的經營空間。網絡金融的業務創新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方面,這種業務創新在金融各個領域都可以看到,比如銀行利用互聯網為客戶提供消費信貸、房屋抵押信貸和信用卡信貸,第三方支付等等,這些大多都是通過虛擬的電子貨幣和網絡來實現的。同時金融機構的經營過程也都通過銀行賬戶管理系統、電子貨幣、信用卡系統和網上服務來實現,通過虛擬網絡來解決所有問題。
(二)經濟性與高效性
網絡金融的發展使金融信息交流和業務處理更加方便快捷,突破了以往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客戶直接通過網絡獲得信息和服務,大大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效率。與以前柜臺式服務相比,網絡金融的服務方式不僅節省了信息獲取的時間,而且虛擬化的網絡金融節省了經營場所的費用開支,顯著降低了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具有很高的經濟性。而且隨著信息的采集和收集傳播更加快捷,整個金融市場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和透明,整個金融市場的供求雙方聯系越來越緊密,金融市場對中介機構的需求越來越少,脫媒現象越來越明顯。
二、網絡金融的發展對當前金融體系的影響
(一)給當前金融體系帶來挑戰
無論是從企業生命周期、抗風險能力角度還是內部財務管理角度來看,傳統商業銀行傾向于與政府部門或者大中型企業合作,將信貸資源投給這些實力雄厚的主體,而占據金融市場大量比重的小型企業和個人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卻得不到滿足。互聯網金融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和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迅速搶占小微市場,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被迫縮小,必須進行信用風險管理創新以應對網絡金融的發展。
由于網絡金融的發展,大量微型投資者都普遍參與到金融市場,整個金融市場的參與者相比傳統金融市場更加大眾,資金的供需雙方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發現和匹配,金融中介的地位被削弱,交易成本也降低。金融脫媒現象加劇,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造成沖擊。
(二)網絡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機遇
由于互聯網挑戰了以往傳統金融機構的地位,商業銀行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注重為客戶的服務,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得到加強,服務效率得到提高,加強客戶體驗和參與,從經營管理到業務操作,商業銀行都在進行變革和優化,這樣才能留住老客戶,拓展新客戶。同時,商業銀行也必須利用虛擬金融市場的發展,加強跨界經營,構建新的價值網絡,拓寬發展渠道,與其他網絡平臺展開合作,提高盈利能力。
網絡金融和大數據技術為信用風險的管理提供了方法和相關數據。互聯網技術可以突破地理空間的限制,構建了一個虛擬的龐大的“網絡社會”,這個虛擬的社會可以捕捉很多客戶的信息和人際關系資料,使小微客戶的信用信息更加透明。在信息更加充分的情況下,信息不對稱被降低,有效的降低了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
三、網絡金融發展中監管的面臨主要問題
(一)對網絡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
由于互聯網金融是一個虛擬的金融市場,傳統金融市場的法律法規已經不適用于網絡金融市場,對于網絡金融的創新,傳統金融的監管手段已經落后。網絡金融遇到的問題,傳統金融的監管手段可能無法解決。比如,對于互聯網金融市場中交易雙方出現的交易糾紛,沒有一個權威機構對此進行仲裁;對于破壞網絡銀行系統的惡意行為,沒有可以依據的法規進行處理,也沒有明確的機構可以對其繩之以法。
(二)“統一監管”難度加大
現行的監管制度為“分業經營,分業監管”,但是這種監管制度已經受到很大的挑戰。隨著網絡金融的發展,互聯網的開放性和虛擬性的特征,使得整個金融市場正在呈現一體化的趨勢,混業經營已經是一個趨勢,各種金融服務產品已經趨同,這也要求監管制度由“分業監管”向“統一監管”過渡,“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制度將會被“全能經營,統一監管”取代。這意味著傳統金融市場上的嚴格的專業分工現象將會發生改變,傳統的金融市場分工將會受到強烈的沖擊,傳統的金融監管制度無法滿足網絡金融發展對監管的需求。
四、網絡金融的監管建議
(一)建立一個全面的現代化的金融法制監管體系
我國應該盡快建立針對電子貨幣的監管體系,在制定貨幣政策是應該把電子貨幣與傳統貨幣區分開來,單獨對電子貨幣進行監管。適時放松對電子貨幣發行主體的監管,這樣才能促進網絡金融的創新發展。在條件成熟時,應當考慮允許非金融機構與銀行合作開發電子貨幣產品,以增強我國電子貨幣的國際競爭力。要加快制定網絡金融業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在注重對技術風險監管的同時,也要關注對戰略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的監管;在完善內部監管的同時,也要建立一個全面的對第三方的監管機制。及時對現有法律不夠完善的地方進行修改和補充,及時出臺新的適用于網絡金融業務的法律法規,做到預測和控制未來風險,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先行立法保護。
(二)加強各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
由于網絡金融對統一監管的需求,必須加強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的協調,逐漸向統一的監管部門發展。雖說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原則,但是從長遠來看,從我國的發展水平、經濟環境、金融機構的風險控制和金融監管水平來看,我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網絡金融發展的現實要求我們關注混業經營和混業監管,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建立一個統一監管體制,條件成熟時將金融監管統一集中。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