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納稅籌劃不僅是一種節稅行為,也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篇 財稅論文 認為企業應進行納稅籌劃,要注意進行風險防范,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不得違反會計制度和其他經濟法規。
納稅籌劃不僅是一種節稅行為,也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篇財稅論文認為企業應進行納稅籌劃,要注意進行風險防范,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不得違反會計制度和其他經濟法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納稅籌劃技術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知和掌握,并在企業發展道路上充分發揮作用。
《山西財稅》(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山西省財政廳;山西省地方稅務局;山西省財政學會主辦。財經刊物。以探索財稅經濟方面有關問題(理論政策),總結交流財稅管理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經驗,宣傳財稅方針政策和法規、介紹國內外財經知識為主。榮獲中文核心期刊(1992)。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納稅籌劃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本文將通過對現代企業納稅籌劃內外部環境的現狀進行分析,試圖找到納稅籌劃風險防范的方法,并嘗試性地提出防范對策。
關鍵詞:現代企業;納稅籌劃;風險防范
由于納稅籌劃在我國起步晚,很多中小企業對納稅籌劃的認知度不高,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因產權關系不明確等各種復雜原因,導致企業管理層對納稅籌劃不夠重視。在此過程中企業在財務管理中的納稅籌劃表現出諸多問題,納稅籌劃的風險防范意識比較薄弱。
一、我國企業納稅籌劃的現狀分析
1.良好的法律環境。我國稅收法律制度既規定了納稅人的義務,也保障了納稅人的權利,納稅籌劃就是納稅人合理利用稅收法律制度權利的具體體現。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國家提倡企業對納稅行為進行合理的籌劃,鼓勵企業選擇最有利的納稅方案進行納稅。我國的各種稅收法律、法規逐步完善,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比如我國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統一了內外資企業的稅率,修改了稅收優惠政策,規范了減免條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越權減免的現象。納稅人可以根據稅法的規定充分運用申請辦理延期申報、延期繳納稅款的權利。另外,新《企業所得稅法》也明確了各種優惠政策,為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2.面臨的內外部風險。納稅籌劃活動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風險,如果無視這些風險,盲目地進行稅收籌劃,結果可能事與愿違。現階段我國的稅收環境復雜,法律制度不健全,具體的稅收條款不完善,納稅策劃人可能會對稅法的理解有偏差。對稅收法律理解不透,對稅收政策把握不準,納稅籌劃過程中就很容易觸犯法律,使納稅籌劃變成偷稅行為。納稅籌劃還需承擔經濟環境變化以及稅收執法人員意識的風險。納稅策劃人必須及時了解、把握稅收政策的變更,以便策劃出最優利于企業的納稅方案。另一方面,由于稅務機關對納稅籌劃的認識存在偏差,有些稅務機關對納稅籌劃有消極抵觸的情緒,以各種借口不予以支持配合甚至阻擾,這些都是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承擔的風險。
二、納稅籌劃過程中的防范風險及對策
1.事前防范。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的事前防范是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進行的風險控制,通常運用在企業生產經營計劃的制定過程中。企業進行納稅籌劃,首先要確定目標,包括短期和長期目標。在確定了目標之后,就需要大量搜集信息,包括企業自身的納稅信息,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稅收政策等方面。只有充分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準確地判斷企業將來的發展趨勢,才能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的納稅方案。對于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納稅策劃人需要熟練掌握,并從中找出能為企業納稅提供便利之處。納稅人要化解納稅籌劃的風險,確保納稅籌劃方案的成功,就必須加強對從事納稅籌劃業務的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精通國家稅收政策和企業財務會計知識,制定正確的納稅籌劃方案,正確地組織實施納稅籌劃,確保籌劃方案的成功。另外,為了在事前降低納稅籌劃的風險,應提高納稅籌劃風險防范意識,增強溝通與協調,通過培訓提高企業稅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如果企業依法納稅和納稅籌劃的意識很強,籌劃人員嚴格依法精心設計納稅方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風險,達到事前風險防范的目的。
2.事中控制。納稅籌劃風險的事中控制是指企業在納稅籌劃方案的設計和執行過程中進行的風險控制。對于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涉稅票據憑證,如各種發票、稅收減免文件等資料,財務人員需要恰當處理和妥善保管,為納稅籌劃提供依據。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過程中,需要經常與稅務部門進行溝通,及時了解稅務機關對一些納稅策劃活動的態度,充分了解當地稅務征管的特點和要求,避免產生誤解,防范稅務風險,建立與稅務機關溝通的渠道,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在納稅籌劃的執行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涉稅情況,編制與納稅相關的手冊,并注明該部門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哪些環節發生了繳稅的義務,如何計算應繳納稅款,以及為了實現整體納稅籌劃的目標,該生產環節應該注意的問題,從而使納稅籌劃方案得到更有效的實施。
3.事后防范。納稅籌劃風險的事后防范是指企業在納稅籌劃執行之后,對納稅籌劃進行綜合評估,主要目的是積累經驗,總結教訓,不斷提高企業納稅籌劃的水平。事后防范主要可以從納稅籌劃前后企業稅收負擔比率、納稅違規情況、機會成本以及納稅籌劃成本率等方面進行分析。
進行納稅籌劃事后防范,還需要對企業與稅務部門的關系進行綜合評價。由于企業與稅務部門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納稅籌劃的成效,因此在納稅籌劃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中都需要與稅務部門進行溝通。在納稅籌劃事后,需要全面評價和分析與稅務部門的關系。對于較好的改善了這種關系的方案,企業應該繼續利用,繼續加強與稅務部門的溝通,比如,企業經常向當地稅務機構解釋公司的定價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稅務機構的反避稅調查。對納稅籌劃風險進行事后防范,需要合理利用各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分析,以降低企業納稅籌劃的風險。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