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對于課程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篇 中學化學教師論文 探討能培養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主能動性,發散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中有效的教學方式,值
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對于課程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篇中學化學教師論文探討能培養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自主能動性,發散學生的個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中有效的教學方式,值得提倡。《中學化學》(月刊)創刊于1983年,是由哈爾濱師范大學主辦的教育刊物。以加速普教改革步伐,推動化學教育理論和專業基礎理論的研究,提高化學教育水平,為培養人才、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服務。本刊出版對象為:全國各地中學(包括中專、中師、職中等)教師,中學教研員及所有教育研究科研工作者。
摘要: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初中化學的教學目標,開展合作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開展合作學習成為了教學方式實現轉變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質量。本文簡述了合作學習的含義與意義,為合作學習在教學化學中的應用提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化學;合作學習;含義;意義;建議
隨著課程教育的不斷改革,“合作學習”這一重要學習方式被融入到了初中教學中,它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在現代化教學課程中,合作學習發揮了其重要作用,大部分教師已經把它滲透到了平常的教學中,為發揮學生的個性思維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學生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1合作學習的含義
合作學習是一種團隊學習方式,不是以個人學習為主而是以小組學習為主的新的學習方式,利用學生的不同個性,讓他們組成一個小組,以共同合作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是一種能讓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從學習中體現出來的教學策略體系。合作學習一共有三個要素,第一個要素是學習過程中的控制權,在合作學習的新理念中,控制權掌握在學生手中,主角是學生而不是老師;第二個要素是教師對課程的編排,在對課程進行編排的時候,應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對課程的編排感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第三個要素是學生要有團體合作精神,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
2合作學習在化學中教學中的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明白團隊協作的力量,讓學生在相互競爭的同時培養集體觀念,此外,合作學習有助于教師面對眾多個性不一的學生也能因材施教。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人格,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提高了學生的溝通技能。
3合作學習在化學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3.1成立學習小組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學生建立符合班級實際情況的小組,在建立合作小組時,應考慮學生的學習規律、認知水平、對化學的感興趣程度等等,合作小組的人數不宜過多,一般在四至六個之間,同時,在進行人員分配時,應考慮每個合作小組的整體水平,各個合作小組之間的整體水平差距不能太大,保證每個合作小組之間能夠公平競爭。在選擇每個合作小組的組長時,可以采取投票選舉的方式,讓同組的成員自行選擇,教師也可結合實際情況,根據小組中每個成員的特點,選擇最合適的人員擔任組長。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的改變,在不同階段的學習中變動小組成員的角色,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以不同的角色參與學習,完成各類不同的任務,使合作學習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高。
3.2掌握合作時機
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非常重要,教師應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比如:(1)在學習如何制取CO2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學習,讓學生自由討論如何才能更好地制取出CO2,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在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也知道了同學的思路,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對制取CO2的過程印象更深刻,提高了這一課程的學習效果;(2)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分工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體會團隊的意義,加深彼此間的情感,提高成員間的協作能力;(3)在講授探究試題時,教師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講述自己的看法,發揮個性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3.3合理評價
教師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通常只是對某個學生進行評價或者鼓勵個人競爭,為了讓合作學習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效果,就應改變過去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比如,在抽選學生回答問題時,應避免總是抽取某一個或者某一類學生進行回答,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應鼓勵他們多思考,多回答。同時,在問題的選取上應注意技巧,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讓學習成績較優秀的學生回答,避免出現后進生回答不了的尷尬,對于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可讓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此外,可以實行加分制,成績優秀的學生回答較簡單的問題時,不加分,或者少加分,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稍微有點難度的問題時,給予高分,避免出現學優生一直搶答、學差生不敢回答問題的情況,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學習,進行思考,提高學差生的自信心,防止學優生產生驕傲的心理
3.4增強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
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有著重大作用,但如果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時不注重方法,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效果難以體現,因此,為了增強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時,應注意一下幾點:(1)教師在布置完學習任務后,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分配,比如在進行儀器裝備時,讓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此角色;對于實驗過程中數據記錄,讓觀察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此項任務;分析數據時,讓分析能力較強的學生做好此項工作;對整個學習成果的匯報,應讓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避免出現學生盲目對待教師布置的任務,導致無法達成“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的效果。
3.5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引
雖然合作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擔任的角色同樣重要,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應控制好學生合作學習的行為,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至于偏離方向。在學生討論問題的時候,教師應在教室內對學生進行細心觀察,當發現學生遇到困難時,應及時給予指導,可與學生一起討論,促進師生間的關系,達到合作學習的目標效果。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14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