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師范學院學報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社簡介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理論期刊,1979年創刊,原名《淮陰師專學報》(哲社版),1990年公開發行,1998年改為現名,1999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該刊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非官網,僅供參考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社簡介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理論期刊,1979年創刊,原名《淮陰師專學報》(哲社版),1990年公開發行,1998年改為現名,1999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該刊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非官網,僅供參考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社簡介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理論期刊,1979年創刊,原名《淮陰師專學報》(哲社版),1990年公開發行,1998年改為現名,1999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該刊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貫徹“雙百”方針,促進學術繁榮,堅持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時代性與科學性的統一,學術性與可讀性的統一,關注學術前沿,注重研究的深度。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本刊“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周恩來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現當代學人研究”、“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新文學與現代傳媒”、“網絡與人文研究”、“文化產業研究”等欄目已逐步形成特色,在高校文科學學報已產生一定影響,受到學界的關注,在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群中名列前茅,并在全國師范類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報中占有重要地位。該刊“周恩來研究”專欄目前已成為全國周恩來研究的重要陣地,受到國內外周恩來研究專家學者廣泛關注。本刊自1999年起蟬聯四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2002年入選江蘇省期刊方陣優秀期刊、第三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目前已被列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中國數字化期刊群、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CEPS)、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全國報刊索引》核心期刊。獲獎情況:江蘇省一級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執行學術期刊(光盤版)規范優秀期刊;高校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第三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第二屆江蘇期刊方陣優秀期刊提名獎;第一、二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欄目設置
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周恩來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現當代學人研究、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新文學與現代傳媒、網絡與人文研究、文化產業研究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投稿要求
一、《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來稿務必論點明確、文字精煉,字跡清楚,使用規范漢字。稿件以不超過9000字為宜。全文尤其是文中數據、引文、外文名詞、注釋、參考文獻須核校無誤。英文翻譯如有困難,請盡量提供專業詞匯,由本刊委托專人翻譯,翻譯費從稿費中扣支。
二、《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文稿須備磁盤文件,盡量使用方正或純文本格式,含有圖表的稿件可用WORD或WPS等格式。電子郵件投稿,請將文件按“作者姓名_標題”樣式命名,以附件發送,同時寄一份紙本稿。
三、《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本刊已入編中國期刊網(CNKI)、萬方數字化期刊群、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思博網(CEPS)、維普資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本刊發表的文章均在上述媒介使用,如不同意上述媒介使用,請勿來稿。本刊支付的稿費中包括上述媒介應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費。
四、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者,請事先申明。來稿1個月后,可訪問本刊主頁查詢審讀結果。3個月后未得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稿件一般不退,請自留底稿。
五、文責自負。如發現侵犯他人著作權或其它權利的行為,本刊有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六、稿件規范要求。文稿應依次包括以下內容: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基金項目,第一作者簡介,正文,參考文獻,并將前5項翻譯成英文排在文末。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2017目錄
胡介家族女詩人考朱則杰
(785)方回的“詩之精者為律”論——兼論宋代古詩與近體詩之爭田金霞
(791)千年流淌的運河文脈——以揚州為中心趙昌智
(797)清代學術主潮與大運河文化帶田漢云
(799)“科學技術哲學”專欄稿約(800)大運河與中國古典小說名著荀德麟
(805)論譯學術語的價值高雷
(809)蒯因論“翻譯的不確定性”W.V.蒯因[1];胡庭樹[2,3]
(816)“修辭立其誠”與學風文風建設王希杰
(822)移動互聯時代的出版新形態——以微信媒體類訂閱號為例安小蘭;邱夢瑩
(827)我國電子書包發展問題研究楊海平;張曉鳳
(831)數據可視化背景下新聞信息圖像的特征及編輯原則沈珉
(835)數字時代“互聯網+出版”的五大發展趨勢孫曉翠[1,2]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qk/12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