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學報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雜志社簡介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創刊于1982年,其前身《四川建材學院學報》于1991年經國家科委(國科發情字[91]211號)批準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刊物。1994年更名為《西南工學院學報》(國科函[1994]117號),2002年更名為《西南科技大學學
非官網,僅供參考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雜志社簡介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創刊于1982年,其前身《四川建材學院學報》于1991年經國家科委(國科發情字[91]211號)批準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刊物。1994年更名為《西南工學院學報》(國科函[1994]117號),2002年更名為《西南科技大學學
非官網,僅供參考西南科技大學學報雜志社簡介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創刊于1982年,其前身《四川建材學院學報》于1991年經國家科委(國科發情字[91]211號)批準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正式刊物。1994年更名為《西南工學院學報》(國科函[1994]117號),2002年更名為《西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川新出辦[2002]23號)。
本刊是西南科技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學術期刊(季刊)。辦刊宗旨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貫徹“雙百方針”,發揚學術民主,為不斷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學術水平、促進學術交流、推進我校的教學科研與發展服務,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培養人才服務。
本刊以高校師生、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它有關人員為讀者對象。主要刊載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應用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論文、技術報告,大量吸收校外作者的優秀科技論文。主要欄目有:信息與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筑科學、制造科學與工程、資源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與工程,等。
本刊已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字化期刊全文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CA)、哥白尼索引(IC)等國內外數據庫收錄。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信息與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建筑科學、制造科學與工程、資源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與工程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劍橋科學文摘哥白尼索引(波蘭)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雜志最新目錄
高速動車組在不同無砟軌道結構上運行的動力學響應分析袁玄成;田國英;王開云
(5)基于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理論的車輛動態包絡線計算馬榮成[1];王開云[1];呂凱凱[1];黃超[1];姜艷林[2]
(10)100%低地板輕軌列車焊縫區不平順動力學響應分析馮建龍;王開云;翟婉明
(15)30t軸重貨車-重載鐵路車輪扁疤動力效應分析張大偉;王開云;翟婉明
(20)鋼軌焊縫不平順對扣件彈條動應力的影響分析劉小軍;趙春發;張徐
(25)200km/h八軸客運電力機車軸重轉移分析呂凱凱[1];王開云[1];張志和[2]
(29)HSM型鋼軌銑磨車動力學性能仿真分析史智勇[1];王開云[1];呂凱凱[1];封全保[2]
(33)鋼彈簧支座阻尼對被動式減振浮置板軌道低頻振動控制的影響張龍慶;蔡成標;王開云;朱勝陽;肖威
(38)地鐵浮置板用隔振器剛度與阻尼試驗何慶烈;王建偉;陳再剛;王開云;蔡成標
(42)溫度-離心-振動復合響應分析大規模并行程序設計牛紅攀;肖世富;范宣華
(47)大型汽輪機發電機轉子扭振試驗何啟源;陳昌林;范洋銘
(50)脫開模式下深水鉆井隔水管串縱向振動研究柳軍[1];黃陳[2];劉清友[1];何玉發[3];何星[1]
(56)基于正交試驗法的硬回收數據存儲保護裝置參數尋優歐陽智江;鄧志剛;張志旭;陸家富;張平
(60)電動缸系統控制研究吳靜;陳洪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雜志推薦閱讀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是南京財經大學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學術類期刊,是反映學校教學科研動態、展示學科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與學校辦學定位、學科結構特點以及人才培養、專業發展特色相吻合。《學報》堅持以“圍繞學科優勢、涵蓋專業特長、兼顧教學領域”為指導思想,發表經濟類、管理類及相關學科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和爭鳴文章。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雜志社征稿要求
1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立論正確,論據充足,數據可靠,層次清楚,邏輯嚴密,文字簡練,圖表清晰。
2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文稿書寫順序:中文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作者姓名,單位,郵編,摘要(200字左右,應包含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要素),關鍵詞(3~8個),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英文文題,作者姓名(國內作者用漢語拼音,姓前名后),單位,郵編,摘要(應有100~150個實詞)和關鍵詞(應與中文相對應);正文;參考文獻。
3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正文中標題:一級標題用1,2,…;二級標題用1.1,1.2,…;三級標題用1.1.1,1.1.2,…。
4 圖、表:圖表應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只選主要者(以6幅為限)。圖、表應附上相應的圖號、表號、圖題、表題并列出相應的英文對照。圖中文字、符號縱橫坐標中的標值、標值線必須寫清,標目應使用標準的物理量(一般用一個字母表示)和國際制單位符號。文中表格請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表中參數應用符號標明量(斜體)/單位(正體),若單位相同,可統一寫在表頂線上右側。若有表注,寫在底線下左側。表中重復出現的文字,不可用“同前”、“同左”等表示,必須全部重復寫出。
5 注釋:
①在文稿首頁地角處注明交稿日期;基金項目(如屬省(部)級以上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63和973高科技項目、其它重大攻關項目產出的論文,請務必寫明,并注明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學位、職稱、研究方向,電子郵件地址等)。
②正文內的注釋用上角①、②,,…標注,并將注釋內容寫在當頁地角處。
6 參考文獻:只列出作者查閱過的、最主要的且正式出版的文獻。在文末“參考文獻”中,用[1],[2],…順序標注,序號頂格寫,后勿用標點。參考文獻須在文中相應處標引。 文后參考文獻編排格式:
①期刊:[序號]作者(姓前名后).題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縮寫),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②專著:[序號]作者(姓前名后).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③論文集:[序號]作者(姓前名后).題名[C].見(In):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④科技報告:[序號]作者(姓前名后).題名[R].報告題名,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⑤學位論文:[序號]作者(姓前名后).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者,年份.頁碼。
⑥國際、國家標準:[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⑦專利文獻:[序號]專利所有者(姓前名后).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⑧電子文獻:[序號]作者(姓前名后).題名[電子文獻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⑨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作者(姓前名后).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qk/9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