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現今淺層折射地震層析、高密度電法等在工程勘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趨勢,在開展勘察項目時,勘察人員需運用合適的觀測參數與解釋方法,并與鉆孔資料相結合在一起,各種地質不佳的區域都能夠被勘查。最終,勘察結果的精確性、可靠性都被充分的保障,因此
摘要:現今淺層折射地震層析、高密度電法等在工程勘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趨勢,在開展勘察項目時,勘察人員需運用合適的觀測參數與解釋方法,并與鉆孔資料相結合在一起,各種地質不佳的區域都能夠被勘查。最終,勘察結果的精確性、可靠性都被充分的保障,因此,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綜合應用范圍會更加廣闊。
關鍵詞:淺層折射地震層析;高密度電法;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勘察
引言:目前,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顯著加快,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呈現蓬勃的發展趨勢,公路、港口等項目數量大幅度增加,工程建設中也會遇到諸多的困難,如地質構造狀況不良,此種情況應獲得人們的高度重視。淺層折射地震層析、高密度電法等會高效的解決該類問題,工程勘察過程呈現科學化、規范化的現狀。
一、基本原理與數據處理
(一)淺層折射地震層析
淺層折射地震層析是運用折射波地震探測方法的原理,當開展野外數據采集時,工程地震儀來開展施工,在進行資料處理前,地形矯正是第一個步驟。隨后檢查、分析各種地震記錄,借助軟件讀取同一排列的所有記錄的初至時間,繪制出時距曲線,參照獲得的時距曲線內容,進行時間場數據反演擬合[1]。最終,開展反演層析成像,一片勘查區的每個地層的厚度都會直觀的展現,地層起伏狀態等也會獲得人們的充分了解。
(二)高密度電法
高密度電法為一種電阻率手段,將點剖面與電測深于一體,運用高密度布點的原理,開展二維地電斷面測量,產生的數據量大、形成的信息過多,觀測中的精度過高,速度也會過快。它是良好的尋找構造破碎帶、土洞等的一種重要方法之一,在開展野外工作時,在通常情況下,運用30-60個點擊組合的溫納裝置進行測量。隨后野外測量中的數據會現場傳輸到計算機系統中,其開展初步的處理,形成基本的推斷解釋,異常點與突變點還會開展檢查測量,各種數據的可靠性將會被保障。該種方法的資料處理是一個詳細的過程,借助傳輸軟件,將儀器中的數據傳入到計算機中,開展壞點刪除等手段,且運用軟件對數據開展二維反演,反演結果會成為具體的圖像,參照等值線圖中電阻率數值的變化特點,參照鉆探與地質調整資料來形成地質解釋。
(三)地震層析與電磁波透視
地震層析指代的是地震投射層析,在借助投射方法的基礎上,測量兩孔間地震彈性波的傳播時間,運用特殊手段來計算出地震波傳輸速度在空間的分布規律,隨后來開展工程勘察,其對土洞、巖溶等產生了良好的勘察效果。但是野外工作中還會受到鉆孔的控制,資料采集花費的時間過長,工作量也較為重大,勘察費用會十分昂貴[2]。電磁波透視的野外采集為在兩鉆孔間開展,它會采集電磁波透視后的信號強度,借助各種電磁波吸收的特性差異來開展勘察,采集中的速度相對過快,計算工作量也較輕,花費的費用少,勘察中的精確度可能不會被充分的保障,各孔間的距離會受到較大的限制。此外,對工區地質條件的要求過高,勘測人員應該掌握優良的勘測知識,確保測量中的精確性優良。
(四)地質雷達
地質雷達是建立在高頻電磁波的理論之上的,反射法為野外采集過程中的主要手段,地質雷達電磁波工作頻率會較高,資料采集與剖面會獲得高線電子技術的輔助,勘察中的精度較高,采集的速度也快,但是勘測中的深度不能被確保?睖y人員在對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應運用合理的勘測手段,確保測量效果較為積極。每種地質條件存在不同的特點,勘測人員應對各地的地形情況進行分析,運用合適的勘測手段,如可能會出現連續性優良、能量強的電磁波同相軸,反射波的能量也十分強大。倘若電磁波的同相軸較為混亂,表明花崗巖風化球將會較多,工作頻率范圍也將會發生變化。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綜合應用效果
針對一些鐵路勘察中的隧道勘察成果圖,發現區域中的地表是坡積碎石土,下浮基層主要是泥盆系砂巖,局部位置加油泥巖與頁巖,在進行地質勘察時,主要任務是知曉第四系覆蓋層的厚度與性質,形成差異化的巖性界線位置與構造分布特征,地震層析與高密度電法的剖面會基本重合,F今隨著勘察領域的逐步拓寬,各種優良的物探方法在工程中獲得廣泛的應用,部分物探手段的費用較低、速度也較快,形成的勘察信息也十分豐富,借助多種勘察手段,勘察效果會具有整體性的特點,獲得了勘察人員的廣泛歡迎。在實際應用常規方法的過程中,地質現象較為復雜,每種物探方法的效果不一,并不能滿足實際勘探效果的需要,現今新型的物探手段層出不窮,勘測人員應該了解嶄新的勘察手段[3]。此外,每種勘察項目的勘察目的也會存在差異性,綜合物探形成優良的應用效果,各個勘察結構都會獲得良好的分析與評價,勘察中的重點被積極的把握,從中獲得的勘察信息更加豐富。
三、結論
總而言之,人們需要參照地質的實際情況、待解決的地質問題,運用恰當的觀測參數,在解釋過程中,參照鉆孔等有關的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對比解釋,兩種方法將會互相驗證。最終,地質構造、小斷裂構造等都會被精確的測量,數據的可靠性被全面的確保,它能夠成為公路建設等中的有利依據。
參考文獻:
[1]侯征,侯暉,邸龍.綜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巖土工程勘察中的應用[J].西部探礦工程,2018,30(5):147-149.
[2]劉成,王俊.綜合物探方法在路基巖溶勘探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13(11):14-17.
[3]賈輝,陳昌彥,張輝,等.綜合物探在京西淺層小煤窯采空區探測中的應用效果及問題探討[J].工程勘察,2017,12(7):16-18.
推薦閱讀:《福建地質》(季刊)創刊于1982年,由福建省地質測繪院主辦。刊登內容主要為基礎地質、區域地質、礦產地質、巖石礦物、巖土工程與地質工程。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zlw/1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