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文章通過市場潛力值、趨勢面分析、Moran散點圖等方法研究了2019年云南省市場潛力的地理空間效應。市場潛力值計算結果得出最高值地區是昆明,LISA圖顯示昆明、玉溪、曲靖形成高水平集聚區;趨勢面分析的結果是市場潛力的空間指向性呈現較為明顯的中部集聚特性,即
摘要:文章通過市場潛力值、趨勢面分析、Moran散點圖等方法研究了2019年云南省市場潛力的地理空間效應。市場潛力值計算結果得出最高值地區是昆明,LISA圖顯示昆明、玉溪、曲靖形成高水平集聚區;趨勢面分析的結果是市場潛力的空間指向性呈現較為明顯的“中部集聚”特性,即市場潛力高值區主要集中在滇中;Moran散點圖顯示市場潛力在空間上呈現正相關特性,同時對比了2014年和2019年人均GDP空間分布情況,發現其空間集聚特征越來越明顯。為進一步檢驗市場潛力的地理空間效應與經濟發展間的相關關系,建立了空間計量模型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市場潛力每增長1%,地區人均GDP增長率將提高0.731%,并且具有“跨區域溢出”效應,進一步明確了市場潛力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市場潛力;空間效應;經濟發展
0引言
為地區間發展水平的差異提供解釋是經濟學中一大重要課題,而市場潛力是影響區域發展的因素之一。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的提出,云南省從對外開放的邊緣地區向開放前沿和輻射中心進行轉變,作為中國連接南亞和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其市場發展潛力、經濟運行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此背景下,重新審視云南省地區間市場潛力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顯得至關重要。近年來興起的新經濟地理學為研究產業集聚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很多經濟地理的文獻都以鄰近地區經濟活動的距離總和來衡量與市場需求的接近程度。經濟發展受到資源條件、空間格局、技術進步、人口流動、市場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市場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資本和勞動力會向市場潛力高的區域流動。
國內學者對“marketpotential”的譯法有兩種:“市場潛力”和“市場潛能”,最早關于市場潛力的文獻可追溯到Harris(1954)[1]的研究,他將其定義為“與市場可能接觸的強度的抽象指數”,并提出市場潛力值與周邊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成正比,與本地到周邊地區的距離成反比。周偉林等(2011)[2]認為區域內市場潛力占比越高,制造業產值越高;劉修巖等(2007)[3]基于中國地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表明,市場潛力會使地區間工資產生差異;王垚等(2017)[4]認為市場潛力會對城市最優規模水平產生影響,可見,市場潛力的空間分布的特征與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1980年,Krugman提出了“主市場效應假說”,認為將生產集中在一個地方,可以實現規模經濟,而靠近更大的市場能將運輸成本降至最低[5]。實證結果卻莫衷一是。
例如,Clemente等(2009)[6]、Hanson(2005)[7]得出的結論是更大的市場潛力能促進經濟的增長,原因是附近的城市提供了更大的市場,有更多銷售產品的可能性;段會娟和吳俊(2011)[8]將四川盆地經濟區作為研究對象,以FE模型為基礎,得到企業家和普通工人都傾向于選擇相對市場潛力高和產業集聚程度高的地區的結論;潘文卿(2012)[9]利用中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后發現一個地區的市場潛力對其經濟增長有著非常顯著的正向影響;趙永亮等(2011)[10]通過實證分析驗證了克魯格曼的主場效應(HomeMarketEffect),并得出貿易拉動需要注重市場潛力培養的結論。然而區位理論和層次模型表明,不斷增長的市場潛力可能會對城市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其理由是空間競爭的力量會將大城市彼此隔開。
因此,城市越大,其鄰近城市就越小;Futagami和Ohkusa(2003)[11]認為更大的市場規模并不一定擁有更高的經濟增長率,二者之間存在“U型”關系;王周偉和王衡(2015)[12]利用1997—2012年31個省級區域的數據分析得出:本地市場潛力和國外市場潛力對省域經濟增長拉動顯著,周邊省份市場潛力對經濟具有抑制作用。郭進和蘭葉凡(2021)[13]研究發現,隨著市場潛力的提升,其對城市GDP增長率的促進作用呈現不斷減弱的趨勢。
本文將采用市場潛力值、趨勢面分析、空間自相關以及空間計量模型對云南省市場潛力展開研究,利用2019年云南省16個州市的經濟、人口數據,綜合運用ArcGIS技術以及Stata軟件對云南省市場潛力和經濟發展進行分析和討論。所需原始數據來源于EPS數據平臺、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云南統計年鑒》以及各州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1云南省市場潛力地理空間效應分析
為了從不同視角透視云南省市場潛力的地理空間效應,接下來分別從市場潛力值、空間格局、趨勢面角度以及空間相關性4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中迪慶州的市場潛力值最低,為0.071,昆明市的市場潛力值最高,為0.382,次高值區為玉溪市,其次是曲靖市。昆明市未來城市發展定位為“國際化樞紐城市”,城市功能和規模也將進一步提升,而城市空間載體的拓展將成為國際化大城市建設的必然要求。
昆明市的城市首位度和集聚度高,在滇中城市群(范圍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全境及紅河州北部7個縣、市)中起到主中心引領作用,是云南省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次高值區的玉溪市勢頭強勁,是滇中僅次于省會城市昆明市的交通樞紐,這為玉溪市接納昆明市產業轉移提供了空間便利;昆曼高速公路和泛亞鐵路東線等區域性國際大通道在玉溪市交匯,是面向東南亞、南亞拓展市場的理想起點。
素有“滇黔鎖鑰”“云南咽喉”之稱的曲靖市是滇中城市經濟圈中的主要城市,具有很高的市場潛力值,近年來隨著高鐵的開通和運營,曲靖市作為出省入滇的重要樞紐,是云南對外開放的東大門,加上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把曲靖市建成云南省重要一極,無疑讓這座城市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發展潛力不容小覷。2019年云南省市場潛力整體表現出“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趨勢,表明無論是從東西方向,還是從南北方向上看,高市場潛力水平的地方都集中在中部地區。
其次趨勢面曲線較為平緩,表示東西方向與南北方向并未出現較強的分異現象。以上分析表明云南省市場潛力的空間指向性呈現較為明顯的“中部集聚”特性,滇中為市場潛力發展的優勢區域。2009年滇中城市經濟圈建設全面啟動,近年來通過不斷地推動和深化,“一核心、兩軸線、三圈層、四增長極、五通道”的空間結構基本形成。滇中城市自身實力也強勁,不斷吸引外資、承接優質產業轉移,是我國開放戰略的重要陣地,為滇中城市經濟圈的崛起積蓄了巨大潛力。
2空間計量檢驗
結合新增長理論模型,本文從供給側方面選取資本(K)、勞動力(L)和科技水平(T)作為解釋變量。從需求端來看,主要考慮固定資產投資(lnIFA)和市場潛力(lnMP)的影響。人均GDP是表征地區經濟發展績效的標準指標,所以本文將被解釋變量設定為人均GDP。從市場潛力的回歸結果看,其對人均GDP的回歸系數為0.731,并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市場潛力的發展有利于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市場潛力與經濟發展有著高度相關性,是影響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
市場潛力大的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會吸引企業進行投資,形成創新要素的空間集聚,潛力在內部市場需求越大,越具有拉動該地區經濟增長的動力,形成區域產業集聚發展,通過循環累積效應和對鄰近地區的吸附效應作用于GDP,使經濟得到平穩快速的發展。
此外,空間滯后項(W_lnMP)回歸系數為0.107,并在5%的水平下顯著,意味著市場潛力具有明顯正向擴散的跨區域空間溢出效應,即本地區的市場潛力上升能夠促進周圍地區GDP的增加。被市場潛力小的地方包圍著的區域很難快速提升GDP;相反,靠近市場潛力大的地方是這個地區的強大優勢,能使這個地區更加富有,形成發展的“空間俱樂部”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帶動周邊區域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速經濟發展。
滇中地區是整個云南省高GDP在空間位置上比較接近的地方,市場潛力引發了經濟集聚效應,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突破性成就的關鍵因素,其對經濟的推動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Krugman的“主市場效應”假說。在其他變量的影響中,固定資產投資對人均GDP的回歸系數為0.493,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說明固定資產投資會促進GDP的提高。
固定資產投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GDP又是反映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從回歸結果也能明顯看出,固定資產投資的正向效應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勞動力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因素,其回歸系數和空間滯后項均為正。勞動力通過影響一個地區的生產環境而改變經濟活躍度,從而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隨著地區便利設施的改善和交通運輸成本的下降,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將促進經濟發展,產生正向的溢出效應,勞動者通勤區和經濟活動區逐漸擴大,各地區間聯系將更加緊密,有利于區域一體化模式的形成。另外,實證結果顯示出人力資本與科學技術對經濟有抑制作用。
云南位于我國西南邊陲,初級人力資本存量較高,技術密集型產業難以聚集,隨著產業結構升級,抑制作用越加明顯,這或許是人力資本變量呈負數的原因之一?萍妓降呢撓嚓P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現階段科學研究投入少,技術開發投入多,而技術開發對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存在抑制作用,科技創新投入的大規模增長并沒有帶來全要素生產率的顯著提高和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另外,科技水平負的空間滯后項說明本地科技水平的增加存在一定程度的“虹吸效應”,會吸引周邊地區的人才、技術以及勞動力等要素聚集到本地,使得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趨于緩慢。
3結論
本文以云南省16個州市空間單元為研究對象,進行市場潛力測度,運用空間分析方法對觀測對象的地理空間特征進行描繪,并引入空間計量模型展開進一步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云南省滇中地區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從市場潛力的空間格局分布中可以看到高水平集聚區由昆明市、曲靖市和玉溪市這幾個滇中城市組成。其次從空間趨勢面分析中得到2019年云南省市場潛力趨勢面曲線在東西方向上呈“倒U”型、南北方向呈“梯度式”、整體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趨勢。加速調整滇中城市經濟圈的區域布局和空間開發,仍是目前推進云南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
(2)市場潛力空間集聚特征明顯,具有“跨區域溢出”效應。空間相關性分析的結果是市場潛力在空間上表現 出較強的依賴性,主要集聚在H-H和L-L兩個區域。H-H集聚的有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紅河州、楚雄州這幾個州市,L-L集聚的占比較高,主要集中在滇西、滇南和滇北,這些地區與其周圍地區由于資源匱乏、經濟活力不足、交通不便等原因,市場潛力都較低,地區間的經濟聯系難以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實證結果顯示云南省市場潛力具有明顯的空間依賴和外溢作用,能帶動周邊地區市場和經濟的發展。
(3)云南省經濟發展的“虹吸效應”與“溢出效應”并存。空間計量分析得出的重要結論是,市場潛力、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勞動力對經濟運行發揮了空間“溢出效應”,而科技水平存在“虹吸效應”。但無論是溢出效應還是虹吸效應,都有階段性。發展較好的地區工作機會多、基礎設施良好、公共服務體系相對完善,發展的過程中會吸引周邊城市人才和資本等大量優質資源的流入和聚集,加速經濟發展,而周邊城市由于人才和資本的流失、優秀產業的轉移,發展會面臨巨大挑戰。但是當中心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于交通擁堵、房價過高等因素,資源開始回流到周邊地區,正向的空間溢出效應又會發揮作用,開始帶動周邊城市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HarrisCD.TheMarketasaFactorintheLocalizationofIndustryintheUnitedStates[J].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1954,44(4).
[2]周偉林,林琳,郝前進.市場潛能與我國制造業的空間集聚——以各省制造業(大類)工業總產值為例[J].上海經濟研究,2011,(3).
[3]劉修巖,賀小海,殷醒民.市場潛能與地區工資差距:基于中國地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7,(9).
[4]王垚,年猛,王春華.產業結構、最優規模與中國城市化路徑選擇[J].經濟學(季刊),2017,16(2).
[5]KrugmanPR.ScaleEconomies,ProductDifferentiation,andthePat⁃ternofTrade[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0,70(5).
[6]ClementeJ,PueyoF,SanzF.MarketPotential,EuropeanUnionandGrowth[J].JournalofPolicyModeling,2009,31(5).
[7]HansonG.MarketPotential,IncreasingReturnsandGeographicCon⁃centratio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5,(67).[8]段會娟,吳俊.市場潛力與要素區位選擇:理論和實證[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12).
作者:張薇,羅宏翔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zlw/29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