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氣動與密封
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液壓氣動與密封》創刊于1981年,1996年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報道國內外最新的液壓氣動密封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調研,有實用價值的新產品、新成果、新經驗,及其在主機上應用實例和前景分析,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
非官網,僅供參考
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液壓氣動與密封》創刊于1981年,1996年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報道國內外最新的液壓氣動密封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調研,有實用價值的新產品、新成果、新經驗,及其在主機上應用實例和前景分析,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
非官網,僅供參考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液壓氣動與密封》創刊于1981年,1996年被評為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報道國內外最新的液壓氣動密封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調研,有實用價值的新產品、新成果、新經驗,及其在主機上應用實例和前景分析,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流體動力行業動態、數據統計分析和標準化工作等。《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的作者主要來自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中文核心期刊投稿自1981年創刊以來,至今已發行156期。期刊堅持面向企業、面向生產、理論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方針,主要報道國內外最新的液壓氣動密封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調研,有實用價值的新產品、新成果、新經驗,及其在主機上應用實例和前景分析,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流體動力行業動態、數據統計分析和標準化工作等。
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液壓氣動與密封》堅持面向企業、面向生產、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方針,主要報道國內外最新的液壓氣動密封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調研,有實用價值的新產品、新成果、新經驗,及其在主機上應用實例和前景分析,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流體動力行業動態、數據統計分析和標準化工作等。
《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作為中國液壓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會刊,致力于服務液壓、液力、氣動與密封行業及其相關主機行業讀者,堅持面向行業、面向生產、面向應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及時報道國內外最新的液壓、液力、氣動、密封行業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經營新理念、管理新經驗、發展新趨勢,為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振興做出了貢獻。1981年《液壓工業》季刊1992年《液壓氣動與密封》季刊1999年《液壓氣動與密封》雙月刊2010年《液壓氣動與密封》月刊。
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欄目設置
綜述、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試驗與測試、標準工作、連載講座、協會要聞、制造與維護
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2017目錄
無摩擦氣缸活塞降低耗氣量的FLUENT仿真孫建輝[1];王威翔[1]
(7)負載敏感抗流量飽和技術分析及仿真研究武文斌[1];李廣東[1];趙梅香[1];楊志懷[1]
(10)伺服直驅壓力矯直機液壓系統的設計與仿真楊志懷[1];李世偉[1];安建軍[1];魏海濤[1];王拴慶[1];馬志剛[1]
(13)平衡回路穩定性優化措施的仿真研究徐云輝[1];王品[1];盧紹偉[1]
(17)基于神經網絡的入流式流體脈動主動控制季曉偉[1];劉桓龍[1];柯堅[1];于蘭英[1];王國志[1]
(21)基于AMESim的二級調壓直動式溢流閥性能分析陳炳興[1];陳淑梅[1];許德坤[1];章志超[1];孫文毅[1]
(27)泵馬達輔助啟動電機的啟動特性分析許文學[1];劉桓龍[1];柯堅[1];于蘭英[1];王國志[1]
(30)基于二次調節技術的液壓挖掘機回轉系統節能仿真研究衛鵬斌[1];張宏[1];郭凱[1];史健偉[1];馬孟琪[1]
(36)基于LabVIEW的比例閥控制性能優化研究黃惠[1];陳淑梅[1];蘇學臻[1]
(40)某型軍用液壓泵試驗臺測控系統智能化設計王狀狀[1,2];白清鵬[3];郁家模[3];艾照海[3];王博[2]
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推薦閱讀
《液壓與氣動》(月刊)創刊于1977年,由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主辦。雜志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級技術刊物,是機械、儀表類學科的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是液、氣、密行業唯一評選進入"中國期刊方陣"的雜志。現已進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本刊主要介紹液壓傳動與氣壓傳動技術及其應用。設有綜述、研究·設計、主機·應用、元件·介質、試驗·測試、使用·維修、連載講座等欄目。讀者對象為本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有關的銷售人員、管理人員,液壓和氣動設備的安裝、調試、使用、維修人員,有關大專院校師生。本刊還承辦彩色、黑白廣告業務。
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投稿要求
1.來稿請通過電子郵件提交。作者從本刊網站下載“液壓氣動與密封雜志投稿統一格式”,所投稿件請按本刊格式提交。
2.來稿應有較高的技術水平或學術水平,有較強的技術創新性或一定的學術創新性,理論聯系實際,具有應用和參考價值。
3.在表述上應做到論點明確,論據可靠,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語句通順,文字簡練。
4.稿件的寫作次序為:文章題目、作者及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英文部分(文題至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首頁下方地腳處為收稿日期、修回日期、基金項目、作者簡介。
5.文題要恰當、簡明,并反映文章的中心內容,一般不超過22字。
6.作者單位應寫全稱,大學應加學院(系)或研究所,并加所在地和郵政編碼。
7.設計與研究類的論文應提中英文摘要,摘要既應包括全文、又要簡明扼要,內容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要素。摘要中不用第一人稱或“本文”等字樣。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
8.關鍵詞應選用能表達主題內容的單詞或術語,以3~6個為宜。
9.中圖分類號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中選取。
10.英文部分包括文章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和關鍵詞,并與中文一致。其中作者單位中要加聯系人及其E-mail。
11.稿件中的外文字母及有關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體和上下角標。
12.名詞、術語必須規范化、標準化;正文和圖表中涉及的量和單位,必須采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
13.插圖要求結構正確、合理,圖幅大小適當,圖中文字、符號、數據等準確、簡明;曲線圖要清晰,一般用四框圖,橫豎坐標注明量和單位。
14.表格結構要合理,數據等準確無誤,一般采用三線表。
15.結論部分是文章的總結,應當準確、完整、精煉。
16.文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的期刊、圖書、會議論文集等,不要引用未公開發表的文獻。文獻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并在正文引用處標明序號。每條文獻的項目要寫全,多位作者只寫前3位,余者用“等(或etal)”。所有非英文書寫的參考文獻均需譯成英文,附于原文獻下。中國人名譯成英文時,姓在前名在后,姓首字母大寫,其余小寫,名一般縮寫。
17.綜述、論文、短文均須附作者簡介。多位作者只寫兩位(第一作者和導師)。簡介內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略)、籍貫(省、市或縣)、職稱(職務)、學位、研究方向等。
18.凡屬基金資助的文章,均應寫明基金項目名稱及批文號。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zqk/1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