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震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與中國力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地震工程科學領域的建筑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結構抗震、防震和減災的專業科技期刊。1985年正式創刊,季刊,每季末月20日出版。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系
非官網,僅供參考
《世界地震工程》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與中國力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地震工程科學領域的建筑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結構抗震、防震和減災的專業科技期刊。1985年正式創刊,季刊,每季末月20日出版。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系
非官網,僅供參考《世界地震工程》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與中國力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地震工程科學領域的建筑工程和其他土木工程結構抗震、防震和減災的專業科技期刊。1985年正式創刊,季刊,每季末月20日出版。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系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源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刊。
期刊收錄: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發表的2008年版《中國期刊高被引指數》中,本刊被列為地球科學類的高被引指數期刊,是《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的地球科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京大學圖書館2008版)中的建筑科學類核心期刊。
辦刊宗旨:
本刊主要發表該學科領域的理論研究、實驗研究及其應用方面的論文和成果,其內容包括:強震觀測與分析;工程結構抗震理論;結構、工程體系的震害調查總結和震害評定;地震危險性分析和地震小區劃;巖土地震工程和場地效應;建筑物與生命線系統的抗震性能和設計原理;結構地震模擬實驗;結構控制技術和智能材料的應用;結構健康診斷;抗震設計規范、標準;地震社會問題;土木建筑、道橋以及水利等工程方面的抗震問題等。
來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1.應是地震工程科學基礎理論或應用研究的創新性成果,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練、可讀性強。論文篇幅一般5頁為宜(約8000字~10000字)。
每篇論文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
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請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
第一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個人信息包括出生年、性別、技術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及E-mail地址)須在文稿首頁地腳處注明。
2.中英文摘要須寫清楚研究的問題、過程、方法及結果(目的、方法、結果、結論),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100~150個英文單詞為宜。摘要和關鍵詞的中文與英文內容應保持一致。
3. 量和單位須使用中華人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正體書寫。數學公式中的變量及文中物理量采用斜體,外文符號及物理量凡易混淆者,應注意文種、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等(一般變量應為斜體,矢量、矩陣及張量為黑斜體;常量e、π,三角函數,虛數單位i或j以及對數與自然對數、轉置T等應為正體,上下角標符號如為標識性的,應為正體,如為量的符號,則為斜體)。凡在公式中出現的物理量均應給出說明。
公式、圖、表全文統一依次編號(文中插圖最好另存為*.tif格式文件)。圖題、表題均要求注有中、英文對照。插圖一般不超過5幅,寫清圖號、圖題,插圖線條不宜過細,照片與插圖統一編號,表格中用三線表。表中欄目及圖的欄目應按標準方式標注。如:時間的標注方式為t/s(或t/min與t/h)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標注方式依次應為u/m、 v/(ms) 、a/(ms)。
4. 參考文獻應注意引用近兩年國內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獻,所有文獻限列作者親自閱讀且已公開發表或有案可查的主要文獻,并按文內出現的先后次序編號,列于文后。參考文獻的作者、編者、譯者不超過3人時全部寫出,超過者只寫出前3名,后加“等”或“et al”,請作者務必寫清楚如下文獻著錄格式: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zqk/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