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經濟下的農林產業結構調整_《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年12期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5-08 15:50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年12期,作者:林莉 【摘要】:我國黨和政府惠農富農強農政策的實施使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農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作為一個農業人口大國,農林業的發展仍然是制約我國農村經濟
注:本文摘自《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年12期,作者:林莉
【摘要】:我國黨和政府惠農富農強農政策的實施使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農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作為一個農業人口大國,農林業的發展仍然是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在低碳經濟的時代背景要求下,農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將被賦予新的內涵和要求,并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我國整個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力支撐。
農林產業結構與農村經濟效益和農村經濟發展狀況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在相同的經濟總量基礎上,較為合理的產業結構更能夠使各種生產資源得到比較合理的配置,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低碳經濟正是要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資源環境的合理發展的內在統一。因此,在低碳經濟背景下,調整農林業產業結構,使整個農村社會生產與社會總需求相適應,是目前農村工作中急需探究解決的戰略性問題。
1低碳經濟下農林產業結構調整的內涵
低碳經濟是我國新的發展環境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它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以能源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為核心。產業結構是指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國民經濟各產業之間的生產技術經濟聯系和數量比例關系。產業結構與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能夠促進各種資源和資本、勞動力的合理配置,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對經濟效益、資源利用效率、生態環境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從而構建經濟與生態良性循環的發展體系,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共贏。因此,要想在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在各個領域內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推動農林業經濟的發展就必然要求農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同時,農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又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農林業產業結構是指農林業經濟中產業組成各要素的構成和諸產業部門之間質的聯系和量的比例關系的總和。農林業的產業結構既包括農林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的關系,又包括農林產業內部資本、資源、勞動力的協調配置關系。在低碳經濟的要求下,農林產業結構的調整還包括了對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態后果等因素。因此,調整農林業產業結構就是要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發展效率的基礎上構建起能源節約、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
農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僅包括產業結構的優化,還包括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結構的生態化。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要求農林業產業系統內部各部門間及產業間的發展協調,并把此發展建立在產業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基礎之上。產業結構的合理化是指要在一定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下,實現供求結構的均衡和各產業部門內部及整體的協調發展,并要求能夠取得結構效益的產業結構調整過程。而產業結構的生態化需要建立產業生態鏈,能夠利用高新技術實現能源和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碳的排放,形成生態產業。這三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
2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林業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由于農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據很大的比例,林業則起步較晚,整個產業發展不平衡,使得農林業的發展更加注重追求經濟增長的目標,而忽視應對發展方式粗放、能源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2.1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
在我國的產業結構中,農業占有大量的勞動力、土地資源,卻未能充分發揮其優勢。按照產業結構的發展規律,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應當逐漸增加,而第一二產業的比重應適當減低。然而,我國的農村工業化水平相對落后,未能發揮農林業的比較優勢,農村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整體實力不強。
2.2政府未能充分指導監督。
政府未能充分發揮對農林產業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管理機制創新不夠,觀念落后,思想保守,經營機制不靈活,不能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性。
2.3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
農村的企業不能按照節能減排的標準進行生產,政府對農林產業結構的調整監督管理不足,使得經濟發展方式粗放污染。
2.4農林產業發展程度低,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程度不高。
農林基地零星分散,各個農戶個體經營運作,主導產業不明確,不能充分利用區域的優勢和特色,農林業的經營水平較低,產量不高,沒有根本擺脫原始的、粗放的、低水平的增長方式。
2.5農林產業沒有充分發揮市場的配置作用。
農林產業對市場需求分析不夠準確,缺乏對良種、技術的引進推廣和加工、銷售的組織與協調。小型產業大量存在,既沒有充分利用農林業資源,又造成環境的污染。
2.6農林業發展沒有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
科技對農林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撐不夠。農林產業對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低,不能及時引進新品種、對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相對滯后。農林業產品的深度開發不夠,產品附加值低,未能構建農林產品的產業鏈。
3低碳經濟背景下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應對措施
為了實現農林產業結構調整的低碳之路,實現農林經濟的發展,資源的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三個目標,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應對農林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問題:
3.1調整三個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
要加大發展服務業的力度,提高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在三大產業中的比重。通過對結構的不斷調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對產業建業結構內部及其主導產業進行調整。發揮比較優勢,在提高農林業發展水平的同時,集中力量發展鄉鎮企業,使農村工業化水平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3.2構建市場化的農林產業體系
十八大指出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因此,加強農林產業的市場化建設,利用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調整農林產業的粗放和污染問題。充分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建立完善行業區域間的交換機制實現各方利益的協調發展,從而克服區域農林業經濟的瓶頸制約。
3.3發揮技術在農林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
引進發展低碳技術,加快高新技術在農林業中的轉化,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在各行業,各區域淘汰舊技術,倡導自主創新,積極研發新技術,利用高技術和低碳的適用技術來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3.4發揮政府的引導管理職能
政府要通過財政、稅收等手段引進低能耗、低污染的企業進駐農村,集中資金,建立專項資金投入到低碳循環產業的建設中來。政府對能夠低碳循環發展的重大項目給予積極的引導支持,通過資金、稅收、政策來引導其發展,創新政府的管理服務機制,通過建立節能減排問責制推動政府發揮其管理監作用。
3.5推動農林產業的集約規模發展
圍繞農林產業化經營農村的新型產業,推動勞動技術密集型農林產業和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的的發展,大力發展具有低碳循環特征的產業,將農林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多樣的、兼顧區域專業化分工和綜合性發展的模式。通過物質和資源的多層次分級利用,整合產業內部的資源,發揮其集中規模的優勢。
3.6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手段規范產業結構調整
恰當的運用法律、行政的手段進行調整,通過建立節能減排指標檢測機制和污染排放考核體系促進農林產業的大中小型企業嚴格按照標準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
4結束語
農林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是生產資料重新配置的過程,在低碳經濟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市場的有效調節,政府的積極引導監督,法律法規及行政手段的合理利用,推動農林經濟領域的低碳環保產業發展,從而實現經濟發展、資源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三個相統一的目標,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結構調整發揮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雜志信息】:
《科技創新與應用》雜志是經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全國發行的學術期刊.黑龍江省輕工業聯合會主管,黑龍江省輕工設計院主辦.國內統一刊號CN23-1581/TS.國際標準刊號:ISSN2095-2945;郵發代號:14-139。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期刊全文收錄期刊。
【投稿須知】:
1、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文字通順.
2、計量單位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定書寫.
3、所有文章標題字數在20字以內,具備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格式.
4、參考文獻按引用的先后順序列于文末.
5、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表格設計要合理,推薦使用三線表.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nylw/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