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農業工程師論文發表了農業技術創新的有效途徑和創新因素,近年來,黑龍江省墾區長水河農場將農業技術創新工作作為農場發展重點之一。農場加強了對農業技術創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在科教興農的理念指引下,長水河農場的農業技術研究和推廣,取得了長足的進
這篇農業工程師論文發表了農業技術創新的有效途徑和創新因素,近年來,黑龍江省墾區長水河農場將農業技術創新工作作為農場發展重點之一。農場加強了對農業技術創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在科教興農的理念指引下,長水河農場的農業技術研究和推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關鍵詞:農業工程師論文,農業技術;創新;世界貿易;現代科技;農產品
引言
特別是在實施十二五規劃期間,長水河農場種植業的良種覆蓋率大幅度提高,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的良種普及率也穩中有升,正在朝著農場確立的“綠色有機農業產業”,朝著“高技術現代化的農業方向”轉變。近年來,長水河農場重點圍繞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了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技術、農業節能技術、農作物增收、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土保持技術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深入研究,取得較快發展。
1 主要問題及障礙
1.1 亟需完善技術推廣配套體系
農業生產具有周期長的特點,其生產直接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由于中國加入WTO后,國際間農產品貿易繁榮,也帶來了許多的外來有害生物物種。這些有害生物造成了農業生產受到一定危害。雖然在農業技術改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農民在新技術應用方面,需要一個認識過程,同時,由于這種長周期性,造成農民對不確性的未來風險有較大顧慮,使新技術應用乏力。加上配套的保險體系未能形成完善和形成,都使農民對應用新型農業技術很難形成自發性的動力。
1.2 亟需加大農業技術發展投入
在我國,由于多種原因,主要是社會環境和集體意識方面因素,在農業技術研究領域,新型人才相對不足,多數年輕人失去農業科技研究了興趣,需求都市化的生活,將目標投入到農業生產以外領域,致使該領域人才不斷減少。同時,在農業技術投入方面,資金有限,都造成基層農業技術研究人才出現缺乏,配套的技術設備后續乏力。
1.3 亟需要加大農業技術研究推廣力度
技術推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農民來說,認可需要一個認可時間點和時間段。對農民來說,他們最認可的是實際效果明顯的技術,而對于效果難以直接看出或無法確定的技術,他們很少有人能愿意去去冒險嘗試。可以說,對先進技術來說,由于其在研究上,主要由政府和科研單位牽頭負責,游離于農民視線之外。由于他們沒有親身參與,所以對這些新成果,是否有效,是否能帶來更多利益,不能做到感同身受,僅憑借宣傳推廣無法使他們被打動也就限制了新技術的推廣。
2 主要影響農業技術創新因素
2.1農業技術的供需特點
對農業技術的供應來說,主要對其造成影響的是科研經費多少和推廣資源的投入。目前,作為農業技術的主導者的是政府部門與科研單位,作為主導者,他們與農民之間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所以,對農業技術來說,其產出和推廣應用之間,沒有直接聯系。這種現狀,造成農業技術的需求導向直接受制于結果。由于農作物生產周期長,加上農民受自身條件所限,農民多會以低風險方式獲取技術。由于受自主經營模式風險較大特性影響,造成廣泛普及農業技術難度較大。
2.2 農業生產利益影響了技術引進動力
我國農業經濟目前看,總體生產利益仍然偏低,雖然長水河農場機構化程度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益有所提升,但與由于而勞動力價格較高,生產資料價格偏高,都使農民很難獲得較高的收益。因此,維護現狀是普遍現象,冒險引進更高的技術缺乏動力。另外,由于土地經營面積相對不足,農場土地集中現象較突出,造成大量農民涌入城市,致使農業生產方面人才不足,農業生產的動力后勁不足。
2.3 農民整體素質偏低對技術引進和普及?造成影響
引進和普及先進的農業技術同樣需要高素質人才。由于近年來,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較高的人,大多脫離農業生產,轉入二三產業,造成農民整體素質不高,這使得他們對先進的農業技術認識不足,不能適應農業生產信息化需要,導致對農業技術在引進上乏力,普及上困難,影響了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
3 創新農業技術的有效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農業生產保險制度
創新農業生產,需要為農業生產建立完善的農業生產保險制度。其主要形式應該是以政府作為主導,出臺有效措施,使商業保險企業助力農業生產。主要內容應包括:開發與農業生產加工類保險業務,一方面為農民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提供保障,一方面更好地拓展保險業務范圍。在這方面,許多國家已經有了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和吸收。其核心是政府推動和農民自主選擇,以鼓勵和倡導農民采用新技術,使農業生產整體技術水平得到提升。
3.2 逐步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
區域化和規模化,是特色農業生產的主要特征,也將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農業產業改革,其重要內容就是土地使用權如何流轉和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以實現農民的農業生產參與市場競爭。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引進和吸收先進技術,提升總體實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3.3 政府發揮扶持的主要作用
在政策方面,作為政府應該把扶持農業生產的力度進一步加大。主要做法應該包括:從增加農業技術科研投入,加強基礎推廣建設,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先進技術的推廣力度,為其提供保障。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實現以點帶面,使農民整體素質得以提升;要加快農業生產環節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讓農民真正嘗到新技術的甜頭。
3.4 拓展農業技術推廣模式
當前來看,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基層農技人員發揮的是主要作用。面對實際需要,還應該進一步立足實際,采取多種手段和方面來拓展技術推廣渠道。例如,可以樹立農業技術應用典型,以榜樣發揮帶動作用,為廣大農戶在技術應用方面樹立標桿;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宣傳手段和方式,使農民進一步加強對農業技術的了解;普及農業生產知識,要在農業生產及銷售全流程中,引入技術服務項目,實現全方位,多角度,切實推動農業生產及加工等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黃季火昆,胡瑞法.農業科技投資體制:現狀與國際比較[J].管理世界,2000,3.
[2]黃季火昆,等.中國農業投資經濟[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7
推薦閱讀:《農業科技與信息》創刊于1984年,現為旬刊,由甘肅省農牧廳主管、甘肅農業雜志社主辦,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3-6997,國內統一刊號:CN62-1057/S,每月5日、15日、30日出版,國內公開發行。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nylw/1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