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負債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籌資方式。負債經營即運用這些資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使企業的資產得到保值、增值的一種經營手段。文章從負債經營的存在性、負債經營的利弊分析、適度負債的要求、負債經營風險的控制策略這四大方面系
摘要: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負債已成為企業重要的籌資方式。負債經營即運用這些資金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使企業的資產得到保值、增值的一種經營手段。文章從負債經營的存在性、負債經營的利弊分析、適度負債的要求、負債經營風險的控制策略這四大方面系統闡述了負債經營的理念。負債經營的存在性體現在四個方面:企業的謀利,維持,競爭,擴充,舉例說明了不同企業的不同目的是負債經營存在的前提。從負債經營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分析負債經營策略的運用給企業帶來的正負面影響。從而提出企業負債需要適度,適度的負債通過五個方面來體現:負債規模,負債結構,資金成本,財務杠桿,償債能力。最后提出負債經營風險的五個控制策略。
關鍵詞:負債 經營 利弊分析 風險控制
負債經營是企業通過銀行借款、商業信用、橫向融通或發行債券等形式籌集資金,并運用這些資金從事生產活動,使企業資產得到補償、增值和更新的一種經營手段。近幾年來,資金緊缺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自主籌措資金,進行負債經營的戰略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企業負債經營戰略的主要目的是在企業資金短缺時,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或者以最短的時限籌措到適當期限、適當額度的資金,并以此獲得盡可能多的經濟收益。負債經營策略應用的關鍵是如何保持負債的適度,預防財務風險,實現借債的經濟性。本文將對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負債經營進行淺略探討。
一、負債經營存在的客觀性 負債經營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一個企業的經營發展若停留在完全依靠自有資金基礎之上,則遠遠不能滿足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擴大再生產對資金的需要,導致失去寶貴的市場機會,發展速度也會受到限制,企業就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即便自有資金能滿足上述需要,企業為充分發揮資本使用價值,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亦會選擇負債經營,獲得超額利潤。在世界經濟發展中,負債經營已成為一種成熟的重要經營策略。在我國,許多企業也采用該策略,從而使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是一汽集團。一汽集團是我國“一五”期間重點投資的項目,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資金不足,設備老化,技術落后,企業很難有長足的發展。近年來,通過“撥改貸”、資本運營,一汽集團獲得大量的籌資和貸款,使之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從而使這個老企業重新恢復了青春活力,恢復了國內汽車龍頭企業的地位。 具體到企業個體,在其經濟活動中,往往出于不同的目的需要而采用負債經營,這就是企業負債經營得以存在的前提。
這些不同的用債目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謀利。無論直接還是間接,企業之所以負債經營,最終目的是為了謀取利益。負債經營能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可以起到借別人的錢為自己增加財富的作用。盡管其隱含的風險已得到普遍的認同,但企業的決策者并不因此而拒絕負債經營。企業往往希望避開其風險而獲得更多的報酬,比如企業遇到一項頗具誘惑的投資項目,而自己又沒有足夠的資金,這時企業往往會舉債投資。如前幾年房地產開發,其巨大的利潤吸引力,使得許多公司都舉債進行投資。再如前兩年證券市場新股發行實行一級配售,允許法人網上申購,搖號中簽,在發行價格與流通價格間存在巨大利潤空間(流通價格超過發行價格每股幾元甚至十幾元),遠遠超過借債利息時,許多公司企業就舉債進行新股搖號,獲得額外利潤。如中國連通、招商股份等股票上市時,許多公司就利用短期負債資金進行網上申購,獲得了較好的回報。正因為謀利原動力的存在,負債經營已幾乎滲透到每一個企業,只是程度或規模不一而已。
(二)維持。企業為了維持正常生產經營,通常要借助負債。任何一個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往往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政府宏觀政策、金融貿易環境、社會消費需求等等,企業有時會陷入經營困境,資金運行舉步維艱。為了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企業需要快速地引入資金,補充血液,負債籌資能為企業解決資金困難,使企業步入穩定的運行狀態。特別是進行一些時間性因素較大的項目投資,更需要借助負債。
(三) 競爭。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面臨兩種競爭,一是來自企業內部,二是來自企業外部。在企業內部,投資人舉債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對企業的原有控制力。對于股份制企業,如果增加權益資本,勢必打破原有的企業控制格局,投資人都不愿控制權被分散,而舉債則可以回避這一點。掌握企業控制權的投資人更愿意通過負債經營,使生產規模得到擴大;在企業外部,為了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與產品轉型,或擴大產品產量,或加強廣告宣傳攻勢,提高企業的產品市場占有率,需要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企業往往借助舉債來補充“血液”。如山東秦池酒廠為了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以高額舉債融資進行廣告的宣傳投入,1996年以3.2億元的競標價一舉奪得央視廣告“標王”,成為轟動一時的經濟新聞。(也正是過于沉重的債務負擔,加速導致了該企業的衰落,本文將在負債經營的風險性論述中予以例證)
(四)擴充。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為了保持持續穩健發展,許多企業把眼光放在了滲透不同行業,由單一產業向多元產業發展,培育多個經濟增長點上。(如制造業企業向房地產,服務業,影視傳播業等滲透)而新的資產項目建設,再生產的外延擴大,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初始資金,企業無法完全依靠自有權益得到解決,通常要借助負債來滿足資金需求。
二、負債經營的利弊分析 負債經營是一把雙刃劍,既可為企業帶來財務杠桿效益,同時又能引起籌資風險。對于企業來說,采用負債經營必須衡量由其帶來的收益和風險損失。因此,研究負債經營對企業產生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
1.趙德武:《財務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2.胡椒珍:《中國經濟熱點研究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3.鄭紅亮、錢 津:《走向戰略調整》,廣東經濟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4.丁國安,《負債經營及風險防范》,財務會計,2000年7月第1版
5.張文華,《企業負債經營獲勝的關鍵是管理》,財會研究,2000年11月第1版
6.溫素彬,《企業償債能力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上海會計,2001年8月第1版
7.張景安,《尋找資金》,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8.徐一千,《負債融資、償債能力與籌資風險分析》,上海會計,2001年5月第1版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wzgg/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