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對常規超聲及超聲造影在肝臟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價值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進行常規超聲檢查以及超聲造影檢查,且均接受外科治療的80例肝臟占位性病變患者,對其進行穿刺活檢,同時進行兩種不同方法檢測。結果:80例患者檢測出病灶102例
【摘要】目的:對常規超聲及超聲造影在肝臟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價值進行分析。方法:選取我院進行常規超聲檢查以及超聲造影檢查,且均接受外科治療的80例肝臟占位性病變患者,對其進行穿刺活檢,同時進行兩種不同方法檢測。結果:80例患者檢測出病灶102例,通過病理證實結果表示有68例為惡性腫瘤;常規超聲檢測結果為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分別為52個、50個,超聲造影檢測結果為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分別為64個、38個,P<0.05。結論:對于臨床診斷肝臟良惡性腫瘤采用超聲造影的方法,其具有更高的準確性。
【關鍵詞】常規超聲;超聲造影;肝臟良惡性腫瘤
醫學論文投稿刊物:《中國實用醫刊》(半月刊)創刊于1974年,由中華醫學會主辦。是國家科技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國內外分開發行的綜合性醫學期刊。面向臨床、面向基層、刊登臨床各專業(包括護理)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成果和新經驗決結等。
原發性肝癌在惡性腫瘤中十分常見,根據相關研究表示,其發病率達到了10.03%,同時其死亡率為14.56%,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健康,且威脅著患者的生命[1]。在臨床上,對于及早的診斷和治療均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比較常見的為超聲診斷,其能夠對病灶的大小及數目等進行觀察從而對腫瘤確診,但是由于惡性腫瘤的病理結構相對于更加復雜多變,采取超聲檢查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本研究對常規超聲及超聲造影在肝臟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價值進行分析,現將具體診斷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肝臟占位性病變患者80例,男性和女性分別為44例及36例,年齡最小及最大分別為28和72歲,中位年齡(49.23±2.34)歲。
1.2方法
采取阿洛卡α10型超聲儀,診斷探頭頻率2.0~8.0HMz,采取常規超聲模式,對患者的肝臟實施多個切面的連續動態掃描和查看,對其病變的形態、所處位置、大小以及血供、血流參數進行觀察。同時對探頭的焦點、頻率進行合理的調節,選擇靶目標,將其置于屏幕中央的位置,打開超聲造影模式,并運用微泡超聲造影劑,加入劑量為5ml的生理鹽水,搖晃均勻,對所有患者進行靜脈注射2.4ml,再將5ml生理鹽水注入。在注入造影劑的過程中,將儀器內部的計時器進行開啟,分別觀察各個時相8-30s動脈期、31-120s門脈期和121-360s延遲期。
1.3觀察指標
對常規超聲檢查和超聲造影檢查出的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進行對比和記錄。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利用軟件將數據匯總并作出相應的數據分析和數據處理,采用卡方檢驗方式進行計數資料,并將t值帶入計量資料,當P≤0.05時,具統計意義。
2結果
2.1病理結果
80例患者檢測出病灶102例,通過病理證實結果表示有68例為惡性腫瘤。
2.2兩組檢查方法比較
采取不同方法進行檢測,研究發現常規超聲檢測結果為: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分別為52個、50個。超聲造影檢測結果為: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分別為64個、38個,發現超聲造影的診斷敏感度以及準確率和特異性均高于采用常規超聲檢查,P<0.05。
3討論
肝臟占位性病變通常情況下是因為肝組織出現異常或者因為代謝而導致的局部組織病理學改變,其可能包含了肝膿腫、肝細胞癌、肝炎性假瘤等,因此對是良性或惡性腫瘤給予有效的診斷,對患者的疾病具有重要價值[2]。由于對患者的肝臟進行穿刺活檢對患者的創傷較大,并且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并發癥,雖然該方法是臨床上診斷肝臟良惡性腫瘤的重要依據,但是并不推崇。
而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在臨床上對于診斷該疾病多采用常規超聲的方法,其具有操作簡單、無創、可反復操作等特點,患者依從性更好,其能夠通過對腫瘤內部的回聲情況以及血流分布等進行判斷是否為良惡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對于面積小于2.0cm的病灶以及肝硬化的患者則敏感度較弱[3]。而超聲造影,是通過將造影劑注入到患者的外周靜脈,同時借助于氣體聲學特征,對血流信號的情況進行實時動態觀察,從而對惡性腫瘤及良性腫瘤進行有效的判斷和分辨。
而微泡造影劑則能夠進行重復的利用,其不但沒有輻射并且其不良反應率低,故能夠作用于實質器官以及淺表器官的腫瘤評估。根據相關研究表示,采用超聲造影的方法對肝臟良惡性腫瘤進行檢查,其對于血流動力學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檢出率較高。目前公認為超聲造影病理基礎為肝臟惡性結節多為肝動脈供血,其血供較良性結節更為豐富,并且通常多存在動靜脈瘺等腫瘤血管畸形,門靜脈供血逐漸減少,故原發性肝癌的患者,其最為明顯和典型的表現為動脈期高增強,門脈期、實施期或延遲期消退的“快進快出”模式[4]。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示:80例患者檢測出病灶102例,通過病理證實結果表示有68例為惡性腫瘤;常規超聲檢測結果為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分別為52個、50個,超聲造影檢測結果為惡性腫瘤和良性腫瘤分別為64個、38個,P<0.05,說明了臨床上對于診斷肝臟良惡性腫瘤推薦采用超聲造影的方法,該方法診斷敏感度以及準確率和特異性均高于采用常規超聲檢查。
【參考文獻】
[1]何岳,盧虹,吳祖揚,等.四維超聲造影在肝臟腫瘤定性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11):26-28.
[2]范劍鋒.常規超聲及超聲造影在肝臟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9,17(6):646-648.
[3]李景,張明智,劉家開,等.超聲造影和常規超聲對老年肝臟腫瘤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8,24(6):602-604.
[4]付亞君.超聲造影檢查在肝臟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效果[J].健康必讀,2018,(5):157.
作者:鄭寶琴,女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2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