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分析音樂放松療法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及生活質量影響。方法:以炎癥性腸病患者共96例為研究對象(2017年1月~2019年12月)設置對比性治療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組后實施不同治療方案,對照組、觀察組,各組均為48例。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
摘要:目的:分析音樂放松療法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及生活質量影響。方法:以炎癥性腸病患者共96例為研究對象(2017年1月~2019年12月)設置對比性治療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組后實施不同治療方案,對照組、觀察組,各組均為48例。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觀察組聯合音樂放松療法。比較治療期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生活質量評分變化及療效差異。結果:患者就診時焦慮、抑郁情緒、生活質量評分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3月后,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較對照組降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炎癥性腸病治療中聯合音樂放松療法,可在幫助患者舒緩病后不良情緒同時,提升綜合健康質量,在臨床治療同時輔助穩定病情,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音樂放松療法;炎癥性腸病;臨床效果;生活質量
炎癥性腸病是以潰瘍性結腸炎及克羅恩病為主要臨床類型的非特異性慢性腸道炎性疾病,可由于病變類型不同損害患者結腸、直腸等胃腸道結構組織,發病期間可出現反復性腹痛、腹瀉、血便等癥狀,對患者健康存在顯著負面影響,現有治療方案僅可起到一定病情穩定效果,無法實現根治,維持患者機體健康,故還需在臨床治療中采取措施,積極控制患者癥狀發作情況,完善治療效果,實現對患者整體健康質量的有效提升[1]。因此,為分析音樂放松療法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臨床效果及生活質量影響,特設本次研究,現將研究結果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炎癥性腸病患者共96例為研究對象(2017年1月~2019年12月)設置對比性治療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組后實施不同治療方案,對照組、觀察組,各組均為48例。
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區間18~29歲,平均年齡(23.51±3.18)歲,病程(3.51±0.75)年;觀察組,男24例,女24例,年齡區間18~30歲,平均年齡(24.05±3.25)歲,病程(3.65±0.82)年。患者基線資料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結果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患者均成年,生理機能健全,高中及以上學歷,經詳解研究內容后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書》,經消化內鏡、實驗室檢查及糞檢后均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排除標準:確診克羅恩病者;已明確合并消化系統惡性病變者;已明確合并心理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即對癥選擇消化內科藥物實施治療,并予以健康指導、心理引導。觀察組聯合音樂放松療法,即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同時,經評估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音樂喜好后,予以個體化音樂治療,即在治療期間或護理期間播放相關音樂舒緩患者身心,心理引導期間可通過樂器即興演奏方式,疏導相關情緒[2]。
1.3觀察指標
比較治療期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生活質量評分變化及療效差異。焦慮、抑郁情緒評分采用GAD-7、PHQ-9量表測評,各量表總分為0~21分、0~27分,評分結果與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嚴重程度呈正比例關系。生活質量選取SF-36量表中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力三維度為測評項目,測評總分為100分,得分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相關性。
療效判定指標:顯效:經治療后,患者3月內癥狀發作頻次控制在2次/月內,且癥狀表現輕微;有效:經治療后,患者3月內癥狀發作頻次控制在3~4次/月內,多為輕度、中度癥狀;無效:經治療后,患者3月內癥狀發作頻次及癥狀表現較治療前均無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組間差異性由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比分析,數據差異顯著且P<0.05時,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焦慮、抑郁、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患者就診時焦慮、抑郁情緒、生活質量評分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3月后,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較對照組降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2治療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炎癥性腸病是消化內科疾病中一類特殊疾病類型,具有終生性及反復性特點,健康損害較大,患者易由于長期、反復發病出現相關不良情緒,影響生理機能及治療配合情況,加重病情,需在治療期間同步開展相應護理干預措施,穩定患者病情[3]。
研究結果表明:患者就診時焦慮、抑郁情緒、生活質量評分組間對比結果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3月后,觀察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較對照組降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音樂治療是于近年來所提出的一類新型臨床輔助治療方式,在西方國家研究中指出,音樂可在刺激人體腦神經細胞興奮性后,提升機體乙酰膽堿、激素等促新陳代謝物質生成,并具有較好情緒調節效果,在心理疾病及相關心因性疾病中均具有顯著輔助治療應用效果。
本次研究中將音樂放松療法作為輔助治療在炎癥性腸病患者治療中實施后發現,音樂療法可在促新生代謝后穩定患者潰瘍性結腸炎進展情況,并可在提升患者情緒健康質量后,使患者可積極配合各項治療、護理措施后,控制癥狀發作頻次,以提升機體健康質量[4]。且研究結果與李賓賓[5]等人《音樂療法對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的負面情緒及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中所得結果“干預4 周末,干預組疲乏、焦慮、抑郁得分,與本組干預前的得分比較,顯著下降(P<0.05或P<0.001),且顯著低于對照組4周末得分(P<0.05或P<0.001)”具有一致性,可進一步證實音樂治療有效性。
綜上所述,炎癥性腸病治療中聯合音樂放松療法,可在幫助患者舒緩病后不良情緒同時,提升綜合健康質量,在臨床治療同時輔助穩定病情,應用效果顯著。
醫學論文投稿期刊:《海軍醫學雜志》(雙月刊)創刊于1980年,由海軍后勤部衛生部海軍醫學研究所主辦。是面向海軍醫療衛生系統的綜合性學術刊物,讀者對象為海軍衛生系統的科研、教學人員、醫務工作員和衛生管理人員,以及關心、支持海軍衛生事業建設的軍內外人士。
參考文獻:
[1]陸芹,周怡.音樂放松療法對炎癥性腸病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9):3565-3569.
[2]李翠華,邱曉惠,宋艷燕, 等.音樂療法對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的負面情緒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7,26(5):503-505.
[3]肖玉蘭,齊科雷,王秀娟, 等.數字化音樂電胃腸起搏對食管癌術后腸道屏障功能、炎癥和氧化應激的影響[J].安徽醫藥,2020,24(7):1346-1351.
[4]熱依娜·烏甫里,岳嶸,柳江.心理護理聯合個性化音樂干預對腸癌患者化療后睡眠質量的影響[J].海軍醫學雜志,2020,41(3):349-351.
[5] 李賓賓,關玉霞,豐榮, 等.音樂療法對炎癥性腸病患者疲乏焦慮及抑郁影響的研究[J].護理學報,2019,26(18):65-68.
作者:劉靜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2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