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檢驗科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與防護對策。方法選擇2017年8月2020年2月本院內出現職業危害的事件開展研究。設計一份醫院感染傷害調查表格。把2019年8月2020年2月期間內登記處理的職業傷害事件加以分析統計。探究結果。結果在調查期間內,我院檢驗
摘要:目的分析檢驗科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與防護對策。方法選擇2017年8月—2020年2月本院內出現職業危害的事件開展研究。設計一份醫院感染傷害調查表格。把2019年8月—2020年2月期間內登記處理的職業傷害事件加以分析統計。探究結果。結果在調查期間內,我院檢驗科發生過25次醫院感染。在此其中,吸入溶膠感染3例,發生率為12.00%。銳器傷引致感染8例,占32.00%。體液/液體噴濺出感染共計12例,發生率為48.00%。其他2例,發生率為8.00%。結論醫院內檢驗科發生醫院感染的概率較高。其存在多類高危因素。利用有效方式全面強化科室內高危因素預防和管理力度,可以全面降低醫院感染發生概率,其可在根本上確保科室內工作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值得臨床加以關注與推廣。
關鍵詞:檢驗科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防控措施
引言
醫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以及出院后發生的感染現象,患者院前的潛伏感染不算醫院感染。醫院感染的現象為醫院帶來了醫療糾紛,醫院必須對醫院感染引起重視。由于每天就診的人員較多,有效地實驗室檢查能夠為治療提供診斷依據,因此檢驗科感染現象僅今年來逐漸增高。
檢驗論文范例: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方法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8月—2020年2月本院內出現職業危害的事件開展研究。本院內檢驗科醫務工作者共計25例。在此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齡區間為23.15~53.66歲,年齡均值為(33.58±5.14)歲。在此其中實習生6名,進修生2例,剩余10例為我院檢驗員。納入對象:在此期間在我院檢驗科工作者,年齡18~55歲,身體健康。排除對象:離職者,因身體原因未能繼續在本科室工作者。
1.2方法
本實驗利用回顧性分析的方式,設計一份醫院感染傷害調查表格。把2017年8月—2020年2月期間內登記處理的職業傷害事件加以分析統計。同時將相關結果填寫到表格之中,探究存在的相關因素以及有關處理方式。依照具體結果,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防護方案。
2結果
在此期間內,我院檢驗科出現25次醫院感染。其中,吸入溶膠感染3例,發生率為12.00%。銳器傷引致感染8例,占32.00%。體液/液體噴濺出感染共計12例,發生率為48.00%。其他2例,發生率為8.00%。
3醫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控制是防控工作的重要內容,檢驗科作為發生醫院感染的高風險科室,在“人、機、料、法、環”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風險,需要進一步進行防控措施優化。
3.1提高檢驗科醫院感染重視程度
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防止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是現代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目標。醫院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檢驗科醫院感染的問題,將檢驗科醫院感染控制納入醫院風險管理系統,針對感染的各種危險因素,實施精準預防,并由被動監測和回顧性調查占主導的工作模式向前瞻性監控、預防占主導的工作模式轉變,提升醫院感染監控管理的整體水平。
3.2建立健全檢驗科醫院感染防控體系
為有效降低檢驗科醫院感染的發生風險,科室應努力建立健全醫院感染防控體系,具體措施如下:(1)成立由科主任負責的檢驗科醫院感染控制小組,并制訂檢驗科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離規范、職業暴露應急處理等標準操作流程。(2)實行檢驗科醫院感染分級管理和問責制度,明確責任人,建立檢驗人員之間的醫院感染協作與監督網絡。
(3)醫院感染控制小組成員定期召開防控工作會議,對工作中出現的危險因素進行連續監測和研究整改,重點做好易感人群防護、檢驗人員規范操作、醫療廢棄物合理處置、實驗室環境監測和預警。(4)積極配合醫院定期組織的醫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實成效考核,協助院感科加強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管理,充分發揮院科二級感染管理體系的作用。
3.3改善檢驗科實驗室條件
實驗室是檢驗人員的主要工作場所,保證其安全性是醫院感染防控的重要內容。首先,實驗室的布局要合理,人流和物流應分開,并根據生物安全需要劃分為清潔區、污染區、半污染區3個區域。各區域內物品擺放合理,清潔工具專用,避免各個區域的工具混用。完成檢測或未檢測的臨床標本應貼好標簽,嚴格按照規定放置,防止標本外溢造成感染。
普及使用真空采血管及密封有蓋的痰液、尿液、排泄物容量瓶。合理擺放實驗室儀器設備,將振蕩器和離心機放置于氣流外排和便于操作的實驗臺上,避免發生氣溶膠污染。各專業實驗室設立門禁系統,避免不必要的人員流動,從而減少交叉感染。此外,醫院應對實驗室加大投入,使用非接觸式開關設備,完善消毒設備、空氣過濾設備,有條件者應建設實驗室層流系統,引進無紙化辦公系統、無紙化報告或遠端打印系統,打造一個安全、舒適、無污染的實驗環境,盡可能降低檢驗科醫院感染發生率。
3.4確保室內衛生
醫院檢驗科工作人員每日都要對實驗室內物體表面、工作臺面以及空氣加以消毒。紫外線消毒燈亦稱紫外線殺菌燈、紫外線熒光燈,是一種利用紫外線的殺菌作用進行滅菌消毒的燈具。紫外線消毒燈向外輻射波長為253.7nm的紫外線。使用紫外線消毒燈的方式為:(1)因為紫外線消毒燈對于人體造成一定影響,因此不要對人體直接照射,消毒過程中應當保持室內無人。(2)通常情況下,紫外線照射燈的使用時間為30~60min,每立方米需要1.5w紫外線消毒設備。(3)殺菌環境務必保持干燥整潔,每相隔半個月,使用酒精擦拭消毒燈管1次。
(4)經常性更換消毒燈管。通常情況下,相隔1年更換1次。(5)使用紫外線燈消毒過程中,應當關閉門窗,拉好窗簾。針對于會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比如說離心、研磨、攪拌等,必須在生物安全柜內實施。如果地面和物體表面受到嚴重污染,例如有傳染性的樣本或者培養物外溢、實驗器皿被打破等,要馬上使用消毒液消毒。可利用濃度為0.2%~0.5%的過氧乙酸溶液噴灑在受污染物體表面30~60min。或者使用濃度為1000~2000mg/L的有效率溶液噴灑在物體表面。時間為30~60min。當工作人員使用完拖把之后,應當將其放入進入到上述所對應的消毒液浸泡,時間為60min。
結語
醫院感染是世界性的公共衛生問題,為此我國相繼頒布了《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技術規范》等一系列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法律和規定,使我國醫院感染管理水平得到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建芹,鄉鎮衛生院檢驗科感染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6):79.
[2]蔡超.鄉鎮衛生院檢驗科感染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35):148-149.
作者:孫亮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2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