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科醫學
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簡介 《中華全科醫學》(月刊)創刊于200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國家級醫學專業期刊。刊物宗旨:宣傳全科醫學知識,傳播全科醫學技術、方法及全科醫學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為中心,以
非官網,僅供參考
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簡介 《中華全科醫學》(月刊)創刊于200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國家級醫學專業期刊。刊物宗旨:宣傳全科醫學知識,傳播全科醫學技術、方法及全科醫學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為中心,以
非官網,僅供參考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簡介
《中華全科醫學》(月刊)創刊于2003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央國家級醫學專業期刊。刊物宗旨:宣傳全科醫學知識,傳播全科醫學技術、方法及全科醫學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范圍的服務網絡;開拓研究領域,介紹研究成果和學術成就,促進全科醫學信息的傳播和學術交流,繁榮和發展全科醫學事業。刊物主要面向基層廣大醫務人員、醫學院校廣大師生,以及從事全科醫學基礎、臨床、科研、教學、管理工作者。
《中華全科醫學》獲2005-2006年度、2007-2008年度兩次榮獲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優秀期刊獎。
中華全科醫學雜志欄目設置
專家論壇、全科基礎研究、全科臨床研究、全科醫學教育、醫療與法律、全科臨床實踐、社區衛生與康復、醫學檢驗
中華全科醫學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中華全科醫學雜志推薦閱讀
全科醫學職稱論文淺析干燥綜合癥合并TIA1例診治
本篇文章是由《中國實用醫刊》發表的一篇優秀醫學論文,(半月刊)創刊于1974年,由中華醫學會主辦。是國家科技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國內外分開發行的綜合性醫學期刊。面向臨床、面向基層、刊登臨床各專業(包括護理)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成果和新經驗決結等。2007年中華醫學會與萬方數據攜手推動醫藥信息服務,該刊電子版已獨家授權萬方數據來實現其數字化服務推廣。
中華全科醫學雜志最新目錄
胸交感神經調制對原發性手汗癥患者術后交感神經興奮水平和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 費勇[1];黃冰[1];姚明[1];過建國[2];倪華棟[1];凌晨[3];王寒琪[1];許世杰[4]
(524)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血清脂質水平的臨床研究 李鞠[1];唐鳳英[2];王蓮[1];潘文友[1]
(527)鹽酸羥考酮預防老年食道癌根治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譫妄的臨床研究 劉洋;潘甜;余亮;黃惠蓮;汪衛星
(530)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表達的抗體芯片分析 王斌達;張亞萍;劉春艷;唐維國;何松彬
(533)瑞舒伐他汀調控Sirt1/NF-κB信號通路干預阿霉素損傷小鼠肝臟的研究 王秀;王志蘊
(536)老年腫瘤患者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干預評價 徐洪恩[1];賈勇士[1];吳樹強[1];吳穎[2];高惠惠[3]
(540)口服鐵劑聯合雞血藤水煎液治療缺鐵性貧血對機體鐵代謝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姚惠[1];楊維佳[1];楊敏春[1];黃建新[2];鄭培奮[3]
(543)傳代人皮膚成纖維細胞凋亡與不同壓力和作用時間的關系 李俊華[1,2];黃忠名[1]
(546)肺結核患者外周血miRNA分子表達及臨床意義研究 蔡青山;陳園園;夏強;孫亞萍
(549)乙型肝炎相關性肝癌患者血清低拷貝HBV DNA檢測的臨床分析 童永喜[1];項波[2];潘克女[3];黃海軍[1];潘紅英[1]
(552)23例椎管內炎性肉芽腫的臨床特點及診斷策略 甫拉提·買買提[1];梁亮[1];米日古麗·沙依提[2];朱松青[1];張健[1];盛偉斌[1]
(555)鋅指蛋白217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馬學強;梁斌;袁世超;劉翰林;朱雄文
中華全科醫學雜志社征稿要求
(1)《中華全科醫學》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練,層次清楚,數據準確,書寫工整規范,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論著、綜述等字數一般不超過4000字,短篇不超過2000字。
(2)《中華全科醫學》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3)《中華全科醫學》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及郵政編碼腳注于同頁左下方。
(4)摘要:論著需附結構式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采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400個實詞左右。
(5)關鍵詞: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詞。關鍵詞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如"ATP"應標引為"三磷腺苷"。每個英文關鍵詞第一字母大寫,各詞匯之間空2個字。
(6)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版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采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7)圖表: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于圖(表)下方注釋。本刊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或統計學處理行(如t 值、P值等),則在這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
(8)統計學符號: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常用如下: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x(中位數仍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Sx;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χ2;⑦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寫υ;⑨概率用英文大寫P(P值前應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χ2值等)。
(9)縮略語:文中盡量少用。必須使用時于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后括號注出中文縮略語或英文全稱及其縮略語,后兩者間用","分開(如該縮略語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稱)。縮略語不得轉行。
(10)參考文獻:按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盡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須著錄起止頁。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無誤。將參考文獻按引用先后順序 (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列于文末。〔期刊〕:作者文題刊名,年,卷(期):起頁-迄頁;〔專著〕:作者書名.版本(第1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頁-止頁;〔專著中析出文獻〕:析出責任者析出題名見:原文獻責任者原文獻題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頁。
(11)基金及獲獎文稿:論文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本課題為××基金資助(編號××××)",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本刊設有科研基金項目"綠色通道",對基金項目論文優先刊用,并適當減免版面費。
(12)來稿格式:來稿要求字跡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獻應隔行打印。特殊文種、上下角標符號、需排斜體等應予注明。本刊歡迎軟盤投稿,請將打印稿和存有相應文件的軟盤一同寄至編輯部。文件以純文本格式存盤。
(13)來稿須附單位推薦信。推薦信應具備對稿件的審評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項。
(14)根據《著作權法》,結合本刊具體情況,凡來稿在接到本刊回執后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系,切勿一稿兩投。接到回執后5個月未收到處理意見,可另投他刊。因本刊條件有限,恕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15)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3個月不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qk/8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