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8ggge"></abbr>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pre id="8ggge"></pre>
  • <s id="8ggge"><dd id="8ggge"></dd></s>
    <s id="8ggge"><dd id="8ggge"></dd></s><cite id="8ggge"><tbody id="8ggge"></tbody></cite>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經濟論文》 C19400 銅合金帶材折彎性能分析> 正文

    C19400 銅合金帶材折彎性能分析

    所屬分類:經濟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2-04-19 10:36

    本文摘要:摘要:對冷軋態不同厚度 C19400 銅合金帶材進行不同彎曲半徑 90V 形折彎,測量了折彎后的回彈,觀察了折彎后帶材外表面形貌。 借助金相顯微鏡分析了帶材折彎前后的微觀組織。 研究結果表明:厚度相同時,回彈量隨著彎曲半徑的增大而增大;彎曲半徑相同時,回彈量隨厚度

      摘要:對冷軋態不同厚度 C19400 銅合金帶材進行不同彎曲半徑 90°V 形折彎,測量了折彎后的回彈,觀察了折彎后帶材外表面形貌。 借助金相顯微鏡分析了帶材折彎前后的微觀組織。 研究結果表明:厚度相同時,回彈量隨著彎曲半徑的增大而增大;彎曲半徑相同時,回彈量隨厚度的增大而減小。 當帶材厚度較薄(<0.5 mm)時,在不同彎曲半徑下折彎,帶材折彎表面均光滑平整;當帶材厚度增大(≥0.5 mm)時,隨著彎曲半徑的減小,表面出現橘皮、裂紋缺陷。 帶材厚度增大,局部出現不連續纖維,這也是造成帶材折彎表面出現橘皮、裂紋的主要原因。 試驗范圍內帶材厚度為 0.4 mm、折彎半徑為 0.16 mm 時,回彈量小且帶材折彎表面良好。

      關鍵詞:C19400;折彎性能;回彈量;彎曲半徑

    銅合金

      引言隨著連接器向更快、更小、更智能的方向發展,銅及銅合金帶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1-5]。 高成形性成為連接器用銅合金帶材的關鍵要求[6-7],其中折彎性能是衡量連接器用帶材的一項重要指標[8-11]。 C19400銅合金是典型的引線框架及高端連接器材料,有優良的綜合性能[12-15]。 對該合金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材料的強度、傳導性能、抗高溫軟化性能等方面[16-18],對材料的折彎性能還未見報道。

      板料的折彎性能直接影響成形零件的質量和精度,折彎后回彈造成零件形狀尺寸偏差,最小彎曲半徑越小,板料可以允許的塑性變形越大[13-22]。 文獻[23]研究了板料厚度、凸模圓角半徑、摩擦因數對折彎工藝的影響規律, 發現影響回彈的最主要因素是凸模圓角半徑,影響開裂的主要因素是厚度。 文獻[24]利用自行研制的模具,對 C2680 黃銅箔進行三點彎曲試驗,通過分析回彈量與折彎變形后中性層的位置關系,發現材料越薄, 彎曲半徑越大,材料彎曲時中性層的位置系數越大,回彈量越大。

      文獻[25]針對不同厚度、不同晶粒尺寸的 C5210 磷青銅薄板進行彎曲性能分析,考察了整個變形過程的應力應變情況,發現薄板的厚度越大,回彈量越小。 在前期研究中,主要集中于料厚和彎曲半徑對板料折彎變形之后回彈行為和表面形貌的研究,未曾結合微觀組織形態對折彎性能進行分析。本文對冷軋態不同厚度的 C19400 銅合金帶材進行不同彎曲半徑 90°V 形折彎,對不同折彎情況下的回彈進行測量。 對折彎后的外側表面質量及厚度截面組織形態進行觀察分析,對不同厚度冷軋態C19400 銅合金帶材的折彎性能進行評估,以期為該帶材的實際生產提供參考。

      1 試驗材料與試驗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寧波興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軋制 C19400 銅合金帶材,厚度分別為 0. 2 mm、0. 4 mm、0.8 mm和 1.0 mm。 按照 GB / T 232—2010[26]金屬材料彎曲試驗方法中對彎曲試樣的要求,采用精細電火花線切割加工出長為 60 mm、寬為 25 mm 的矩形試樣。

      1.2 試驗方法

      由于連接器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材料折彎角度多為 90°[10],故在模具設計過程中設計折彎角度為90°。 最小相對彎曲半徑作為評判材料折彎性能的依據,模具圓角半徑設計尤為重要,選用銅合金最小相對彎曲半徑的經驗值 0.4[27],根據材料的不同厚度,進行不同圓角半徑的模具設計。 為了研究不同厚度、不同彎曲半徑 C19400 銅合金帶材的折彎性能,設計開發了一系列不同圓角半徑的 90°V 形折彎模具,圓角半徑分別為 0.16 mm、0.32 mm、0.40 mm。

      試驗在自行設計的多功能試驗機上完成。 折彎凸模安裝在試驗機模座上,凹模固定在試驗機工作臺面上,通過計算機控制調整凸模的上下移動和位置。 試驗過程嚴格按照 GB / T 232—2010[26]《金屬材料彎曲試驗方法》中的程序要求進行。

      試驗前將試樣用無水乙醇擦拭干凈,防止表面有雜質影響折彎性能,將試樣放在凹模中間位置,緩慢施加力,當材料充分折彎,保持 10 s 之后,設備回程,凸模上升,取出材料。 分析板料折彎后的回彈及表面變形情況。對折彎后的試樣進行回彈測量。 折彎后的試樣用筆沿著折彎內側畫線,通過掃描儀掃描成圖片,把圖片導入 Auto CAD 軟件來測量其回彈后的角度,得到其回彈量,此方法參照文獻[25],在相同的試驗條件下,測量 5 次折彎試驗的回彈量,取平均值作為最終試驗結果。

      將試樣按照規定的彎曲角度成形后,進行表面觀察,檢查其變形區外側表面是否出現裂紋等缺陷。觀察不同情況折彎后外表面形貌,并用相機進行拍攝。 采用光學顯微鏡對彎曲前后厚度截面方向進行微觀組織觀察。 將不同情況折彎前后的試樣進行切割,觀察其厚度截面的顯微組織。 采用試樣裝夾工具固定試樣,經研磨、拋光,用硝酸鐵鹽酸溶液進行腐蝕后,采用舜宇 ICX41M 型倒置金相顯微鏡對微觀組織進行觀察。

      2 試驗結果

      2.1 彎曲半徑對回彈的影響

      試驗中彎曲半徑 r 分別為 0.16 mm、0.32 mm 和 0.40mm。 不同厚度的 C19400 銅合金帶材折彎變形后回彈量與彎曲半徑關系曲線,隨著彎曲半徑增大,不同厚度的 C19400 合金帶材折彎后回彈均呈現增大趨勢。 料厚小于 0.5 mm 時,較小彎曲半徑即出現嚴重回彈。 料厚為 0.2 mm、彎曲半徑為 0.16 mm 時,回彈量達到 9.4°,隨著彎曲半徑的增大,回彈量變化較小,甚至在彎曲半徑為 0.40 mm 時回彈還出現了減小現象。

      當材料厚度較薄時(<0.5 mm),彎曲半徑增大到 0.40 mm,折彎變形時受到不均勻變形,且厚度越小,此現象越明顯。 料厚為 0.2 mm 時,不均勻變形程度增大,導致力卸載后出現整體回彈量減小的現象。

      料厚為 0.4 mm 時,隨著彎曲半徑的增大,回彈量緩慢增大。 當料厚大于 0.5 mm 時,隨著彎曲半徑的增大回彈量急劇增加。 料厚為 1.0 mm、彎曲半徑為 0.16 mm 時,回彈只有 2.1°;當彎曲半徑增大到 0.40 mm 時,回彈達到8.7°,回彈增長率為 27.5%。

      另外,隨著彎曲半徑的增加,不同厚度帶材在相同彎曲半徑下的回彈大小趨于接近,彎曲半徑較小時(0.16 mm),不同厚度回彈量相差 7.3°,彎曲半徑增大到 0.40 mm 時,不同厚度帶材折彎后回彈量相差僅為 1.9°。隨著料厚的增加,不同彎曲半徑時帶材的回彈都趨于下降趨勢,彎曲半徑越小,回彈量下降越明顯。 當彎曲半徑為0.16 mm時,回彈受料厚的影響最明顯,由初始的 9.4°下降到 2.1°,相差 7.3°。

      彎曲半徑越大,回彈受料厚的影響越小。 彎曲半徑為 0.40 mm 時,不同料厚帶材最大回彈與最小回彈分別為 10.6°和 8.7°,相差僅為 1.9°;料厚從 0.2 mm增大到 0.4 mm 時出現回彈量上升的現象,這是由于料厚為0.2 mm、彎曲半徑為 0.40 mm 時,發生不均勻變形的程度增大所致。 隨著料厚的增加,不同彎曲半徑時相同料厚帶材的回彈大小相差增大。 料厚為 0.2 mm 時,不同彎曲半徑下帶材的回彈量相差僅為 0.8°;料厚增大到 1.0 mm 時,不同彎曲半徑下帶材折彎后回彈量相差 6.6°。

      2.3 折彎后表面宏觀形貌

      不同厚度不同彎曲半徑時,C19400 帶材折彎后外表面形貌不同。 當厚度較小( <0.5 mm)時,在試驗范圍內彎曲半徑下折彎,帶材表面均光滑平整,和折彎前表面質量相同,此時相對彎曲半徑達到 r/ t = 0.4。 隨著料厚增加,當料厚為 0.8 mm,折彎半徑為 0.40 mm 時,折彎后材料表面出現微小的褶皺,此時相對彎曲半徑為 r/ t = 0.5,隨著彎曲半徑的進一步減小,表面出現明顯的橘皮組織和微裂紋。

      材料料厚進一步增加到 1.0 mm 時,相同彎曲半徑下(r = 0.40 mm)折彎,表面出現更為嚴重的缺陷。 由此表明,彎曲半徑和料厚對 C19400 冷軋態帶材折彎后表面形貌影響較為嚴重。 由于料厚的增大(0.8 mm),相對彎曲半徑為 0.5 時,折彎后表面出現嚴重缺陷。 而料厚在 0.4 mm 時,相對彎曲半徑為0.4,表面光滑平整。 因此,在零件結構相同的情況下,針對厚度大的帶材,應采用更大的彎曲半徑,以保證彎曲件的質量要求。

      2.4 顯微組織分析

      折彎前帶材厚度方向組織均勻,主要為平行于軋制方向的纖維組織。 折彎變形時,外層材料受到拉應力,內層材料受壓應力產生塑性變形,外部載荷去除,部分彈性變形得到回復,剩余變形得以保持。 可以看出: 折彎變形后帶材的纖維流線出現了明顯改變,由原來的平行于軋制方向變成了彎曲的流線,而且隨著厚度的增加,流線的彎曲程度更加明顯。

      當材料較薄( <0.5mm)時,折彎后沿厚度方向變形均勻,金屬流線完整、連續。 當料厚增加(≥0.5 mm)時,折彎后厚度方向內外層金屬變形出現明顯的不同,板料越厚,相同折彎半徑下外層材料的變形程度越大。 料厚為 0.8 mm、折彎半徑為 0.16 mm 時,折彎后材料外層纖維組織被拉長,局部出現不連續纖維,這也是造成帶材折彎表面出現橘皮的主要原因。 當料厚進一步增加(1.0 mm 時)時,相同折彎半徑下,折彎后外層材料變形劇烈,除了出現晶粒拉長、不連續等現象外,局部的塑性變形還造成了外表層出現微裂紋。綜上所述,板料厚度和折彎半徑對 C19400 帶材 90°折彎后回彈及表面質量有很大影響,回彈的大小直接影響折彎后制件的精度,而折彎后的內外表面質量也會影響產品服役時的傳輸效能。

      3 結論

      (1)厚度和彎曲半徑(相對彎曲半徑)對冷軋態 C19400 合金帶材的折彎性能影響顯著。(2)在試驗范圍內,當厚度為 0.4 mm、折彎半徑為 0.16 mm 時,回彈量小且帶材折彎表面良好。(3)對于冷軋態 C19400 合金帶材,當帶材厚度<0.5 mm 時,90°折彎時相對彎曲半徑應≥0.5,當帶材厚度為 0.5~1.0 mm、90°折彎時,為保證折彎后的表面質量,相對彎曲半徑應≥1。

      參考文獻:

      [1] 許丙軍.銅合金帶材在電連接器上的應用和國內現狀[J].世界有色金屬,2016(9):72-73.

      [2] 涂思京,閆曉東,謝水生.引線框架用銅合金 C194 的組織性能研究[J].稀有金屬,2004,28(1):199-201.

      [3] 劉愛奎,魯長建,段廣超.高性能銅合金帶在汽車連接器中的應用[J].銅業工程,2018(2):13-16.

      [4] 行如意,蘇娟華,康布熙,等. Cu⁃0. 3Cr⁃0. 15Zr 合金時效時的析出相[ 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4(2):1-4.

      [5] 陽大云,劉平,康布熙,等.時效及形變對 Cu⁃Ni⁃Si 合金硬度和導電率的影響[ J].洛陽工學院學報,2001,22(2):1-3

      作者:高紅姣1a,張彥敏1a,1b,周 菲1a,周延軍1a,1b,蘇娟華1a,1b,胡銅生2,洪小兵2,劉愛奎3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30027.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草原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 jizzz护士| 青青草97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极品丝袜系列列表| 国产欧美第一页| 九九99re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gta5圣堂酒店第三辆车在哪里|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小雪坐莲许老二的胯上|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麻豆| 久久文学网辣文小说| 4ayy私人影院| 男人天堂网www| 在线观看高嫁肉柳1一4集中文 | 波多野结衣种子网盘| 我的娇妻acome|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成人午夜电影在线|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中文字幕美日韩在线高清| 美女毛片在线看| 天天摸天天摸色综合舒服网|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 樱花草在线社区www| 国产女人高潮叫床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鲁一鲁一鲁一鲁一曰综合网|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伊人大杳焦在线|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日本护士撒尿xxxx18| 国产在线五月综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