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財務工作關系到企業資金流動安全,作者通過這篇財務評職稱論文評估財務風險與心理學關系,建議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分析誘發財務風險的內外動力,從根源上拔出風險。
財務工作關系到企業資金流動安全,作者通過這篇財務評職稱論文評估財務風險與心理學關系,建議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分析誘發財務風險的內外動力,從根源上拔出風險。《財務與會計》雜志創刊于1979年,本刊為月刊,國內統一刊號:CN11-1177/F,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3-286X。企事業行政單位、廣大財務會計審計人員、注冊會計師等經濟鑒證及咨詢人員、相關經濟管理、大中專院校財會教學及科研人員、會計及注冊會計師專業及執業資格類考試人員。
【摘要】基于對財務風險的相關知識的了解,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構成財務風險的成因并探討降低財務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風險成因對策
一、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指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致使企業不能實現預期效益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中,對企業的生產與經營產生了巨大影響。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特征及產生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防范與化解財務風險。財務風險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客觀性
財務風險的存在與消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存在的。企業的各項活動能否實現預期目標存在著不確定性,這樣就意味著無法實現預期目標的財務風險的存在。
(二)不確定性
盡管在相關的財務活動之前可以對財務風險進行預計,但是由于影響財務活動的各種因素不斷發生變化,因此事前難以準確的預計財務風險造成的影響。
(三)全面性
財務風險體現在多種財務關系上并貫穿于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對于資金的籌集、運用、積累與分配等活動,均會產生財務風險。
(四)約束激勵性
一定財務風險的存在會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促使企業謹慎采取措施進行財務活動;同時還會激勵企業采取一定措施加強內部控制,預防風險發生。
二、構成財務風險的心理學成因
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很多、相互之間的關系也很復雜,但是財務風險與財務人員的心理是密不可分的。財務風險的產生部分原因是由于財務人員自身及其所接受的不良誘因影響所產生的,財務行為也反映了某種財務心理,二者之間是有規律可循的。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相關財務人員的素質。從人本心理學角度出發,使其具備從事財務工作的良好心理素質,培養其意志力和職業責任感,端正工作態度,改掉不良的、不宜于財務工作的作風,培養任勞任怨、甘于奉獻的優秀品質,進而保證財務工作的有序、高效的進行;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由于職業道德教育力度、方法的欠缺,使得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難以令人滿意,但是若對財務人員運用心理學進行財務風險的相關研究,不僅可以為財務管理提供新思路,而且還可以加強財務廉政建設。
心理學注重從人的角度分析事情發展的成因,運用心理學知識分析財務風險的形成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需求:行為的一切動力來源
人類不同于一般的動物,人的行為是在某種動力的推動下進行的。心理學家初步探明人類行為的一切動力來源于需求。需求是一種由于內心感到缺乏而期望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是有機體自身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而在頭腦中形成的反應。財務人員作為職業者除了具有人類需求的共同特征外,還具有體現財務人員自身特點的需求:
1.完善職業技術的需求。財務職業對財務人員有很高的知識性、技術性要求,財務人員內在的對于追求財務職業技術需求的滿足程度將會影響到財務人員對于其他一些需求的滿足程度。
2.獲得職業報酬的需求。獲得職業報酬是財務人員最基本的需求,可以分為有形報酬和無形報酬。前者指經濟方面的報酬,后者指精神方面諸如職務、職稱、社會地位、受重視程度及其他精神獎勵等。
3.實現職業成就的需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生存、安全、歸屬與愛、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且后一種需求是在前一種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才能夠得到發展的。因而對于財務人員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后,會要謀求更高水平的需求,體現自我價值實現的職業成就需求,并借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存在的價值。
(二)動機:產生財務風險的內在驅動力
行為活動的內在原因是在需要基礎上產生的動機。財務人員的行為動機是財務人員展開財務活動的內在驅動力,是引發、指導、維持財務活動的力量之源。財務人員有什么樣的需要,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行為動機。
1.追逐地位、名譽及受人尊重的動機。實現自我的價值、得到他人積極的肯定,這些都是人想通過自己的行為而實現的。與企業經營者保持融洽的關系需要感情投入。也正是由于財務人員的這種動機會導致其行為常會偏向于企業的經營者,使得其所提供的財務信息的客觀性、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
2.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動機。盡管每一個財務人員的價值觀、動機不盡相同,對同一事項的處理也不會一致。對于淡泊名利的財務人員,能夠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客觀公正的反應積極活動的真實狀況,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
3.追逐經濟利益的動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追逐經濟利益的動機一般而言表現在貨幣收入和福利待遇兩方面。財務人員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的利益具有一致性,企業的經濟效益好,財務人員的福利待遇就會好;同時企業對于財務人員的重視程度也會影響到財務人員的福利待遇。
(三)環境:誘發財務風險產生的外部驅動力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任何外在的刺激都會成為誘發財務風險的外部驅動力。誘因具有誘使有機體朝向目標的作用,可以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當財務人員對其產生渴望時,外在的誘因將會轉化為內在的驅動力從而長久的推動行為的發生,環境是一種重要的誘因,是產生財務風險的重要外部條件。
1.經濟環境的不健康。由于當前的企業產權制度存在缺陷、法制建設尚不健全,經濟管理工作還必須依靠各種經濟手段,但是目前我國又缺乏強有力的宏觀經濟調控機制,經濟監督體系流于形式。這樣不健康的經濟環境使得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管理時易產生假報財務數字,從而產生預期外的財務風險。
2.法律環境的不完善。由于法律環境的不完善,導致一些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活動時肆無忌憚。當前我國法律環境的不完善對財務風險的影響首先是法律責任輕,執法力度不夠;其次是是某些財務人員法制意識淡薄,進行財務活動時置國家法律法規于不顧。這樣的環境使得部分財務人員虛報財務數字,進而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從心理學角度探討降低財務風險的對策
通過以上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筆者認為,要降低財務風險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一)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正確定位個人需要
職業道德規范是規范財務人員行為、促進財務人員進行自我教育的工具,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一方面使財務人員明確其職責所在,自覺運用職業道德、職責來約束自己;另一方面還可以使財務人員合理的定位個人需要,抵制各種不良誘惑。
(二)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確保良性行為動機
財務人員在合理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時,依據心理學理論,其動機將會受目標的指引。由此可見,職業生涯規劃是財務人員對自我價值的要求、是對未來的追求。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目標,對于引導財務人員進行正確的行為,確保其行為動機的良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創設良好職業環境,發揮積極誘因的引導作用
良好的職業環境是進行合法行為的必要條件。要發揮積極誘因的引導作用,就必須創設良好的職業環境。首先要消除不良誘因;其次要完善法制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發揮社會輿論的心理強化作用,利用外在壓力,并進一步內化為財務人員的心理壓力,引導財務人員依法從事財務行為。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