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概念圖這一教學策略愈發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關注。概念圖的作用在于通過巧妙架構知識概念網絡,使得學生更有技巧性、便捷性、深刻性地接觸、熟悉和牢記知識點,學會區分相似概念。使用概念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更有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概念圖這一教學策略愈發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關注。概念圖的作用在于通過巧妙架構知識概念網絡,使得學生更有技巧性、便捷性、深刻性地接觸、熟悉和牢記知識點,學會區分相似概念。使用概念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更有針對性地熟悉眾多知識點,對其有所印象;在課堂教學進行過程中提高對知識點的吸收速率,以提升聽課質量;在課后復習中增強對知識點掌握的牢固程度,達到長久記憶。既有利于教師的教,也有利于學生的學,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概念圖,初中生物教學,應用
1關于概念圖的介紹
2010年頒布的《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生物學重要概念的學習。而初中生,特別是剛進入初中的新生,初次接觸生物這一課程,難免感到手足無措,結果將重要概念獨立、分割地死記硬背,無法將知識點與其他相關重要概念聯系起來,融會貫通,架構起能夠表現概念間相互關系的概念圖知識網絡。
“概念圖”一詞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前后的美國,任教于康奈爾大學的Novak教授等人以奧蘇泊爾的教育心理學為理論基礎,提出了“概念圖”這一專有名詞,對后世產生了極大影響。概念圖是一種能形象表達命題網絡中一系列概念含義及其關系的圖解,主要由節點(概念)連線和連接詞三個要素組成,表達某一命題中各節點的內在邏輯關系,具有層級結構[1]。概念圖的繪制步驟通常是在方框或圓圈內填寫核心概念,然后將核心概念和與其有邏輯關聯的其他概念用連線相連接,同時連線上要表明概念之間是什么關系,如此一來,便完成了概念圖的繪制工作。
2概念圖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2.1利用概念圖,幫助學生課前熟悉知識點
初中生通過課前預習和完成預習提綱等,對知識點的難易水平有一大致的認識。一般可通過本節標題獲取信息,找出中心概念,再根據中心概念,找出與之相關的知識點,嘗試理清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回想之前學過的與之相關的舊概念,大體上學著繪制概念圖。通過設計概念圖,在頭腦中構建出既美觀又詳細的知識體系,當提及某一知識點時,能夠迅速聯想到與之相關的其他知識點,以豐富學生的三維空間能力和整合信息才能。
例如:預習八年級下冊的“植物的生殖”時,通過閱讀“植物的生殖”標題,知道學習對象是植物,中心概念是生殖過程。大部分同學可以從本節找出其他相關概念,譬如有性生殖的定義、花的結構、各結構的功能、無性生殖的定義及無性生殖的應用等。除了這些新概念,學生還應聯想到八年級上冊“人的由來”、七年級上冊“被子植物的一生”以及八年級上冊“細菌和真菌”等學過的舊知識點,嘗試將新舊概念整合在同一概念圖中,如此一來,便自然而然地能夠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區別概念因果關聯。
2.2利用概念圖,幫助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在講解重難點知識點時,有的學生往往跟不上老師的步伐,導致對這塊內容囫圇吞棗,一知半解。這時學生們通過老師畫在黑板上或者以其他形式給出的概念圖,從整體上、宏觀上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將知識點與自己頭腦中的概念建立聯系。同時教師運用概念圖講解知識,可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領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學生對概念圖的認識日益加深,可以憑借自己對知識的感悟,依據某一中心概念構建概念圖。這樣才算是真正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知識脈絡。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一節的“基因、DAN和染色體”時,有很多概念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且不易區分的。
部分學生可能會弄錯這三個抽象概念間的關系,導致做填空題或選擇題時理不清思路,無從下手。同時對這些概念理解的不足,也會給學生以后學習減數分裂、有絲分裂等過程帶來困擾。所以,教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要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技巧,指導學生學會區分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使用概念圖便可使得這些概念及相互關系一目了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利用概念圖,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知識點
對于一堂完整的課堂授課而言,課后復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有些知識點和概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且枯燥無味,令人厭煩,若僅僅是反復背誦、生搬硬套地機械記憶,其記憶效果很難長期持續下去。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大部分都是分散的碎片,有的還比較模糊,而概念圖能幫助把學生分散的、零碎的知識整合,形成知識網絡結構體系,有助于強化記憶[2]。新課程標準要求“以生為本”。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可課后自己構建或者以小組為單位構建概念圖。把學生擺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氣氛“活”起來。借此可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能力,體驗團隊合作的樂趣,激發生物學習熱情,使學生易學、愿學、樂學。
例如:在學到八年級上冊“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這一節時,學生們可以小組為單位,依據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等對動物進行分類。老師通過評價和指導來完善學生對概念圖的認識,了解學生對以前學過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考查學生頭腦里的知識網絡的發散程度。同時這種不時以概念圖形式重溫以前學過的概念點的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記憶知識。
3思考
概念圖作為一種被廣泛運用于生物教學的教學策略,能夠將復雜概念簡單化、抽象概念具體化,便于學生統計整理眾多概念間的相互關系,提高歸納總結能力和提取題干的信息能力,舉一反三,在頭腦中建構起龐大生物帝國的知識點網絡。
例如,提及孢子生殖時便能迅速聯想到細菌的生殖方式,提及食物網便能迅速回憶起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產者和消費者等相關知識點。但不可否認的是,初中生物課堂在概念圖的運用方面也存在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例如,大多數教師為了節省備課時間,很少自己親手繪制概念圖,而是直接從網上或者書上搬取資料進行授課,這將導致教師對教材知識點缺乏宏觀的認識;有的學生對概念圖的使用存在錯誤的認識,在記憶概念點時,將其作為彼此獨立的知識點,分開背誦,以致無法建立各個概念之間的銜接,亦無法將知識點向外進行延伸。目前這種現象在初中學校普遍存在,應該引起教育界的關注和思考。
4結語
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概念圖講授課程,有利于學生提前熟悉初中生物學知識點,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重難點概念有個大致的了解。且通過將新概念和舊概念、大概念和小概念以一定的邏輯關系整合在一起,可以加深初中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聽課質量。
同時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后對眾多概念進行梳理總結,構建起嚴慎緊密的知識網絡,使學生能夠將知識點記憶得更加牢靠。總之,概念圖的使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將生物學概念歸納與關聯起來,實現學生在學習時的整體記憶性[3],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惟榮.概念圖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研究與應用之評述[A]//Information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USA.Proceedingsof2013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andTeaching(ICET2013)Volume24[C].Information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USA:InformationEngineeringResearchInstitute,2013:7.
[2]梁超容.概念圖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3]鄭上洪,吳成本.概念圖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思考[J].中學理科園地,2018,14(6):1-2,5.
生物教學論文投稿期刊:《中學生物教學》(Biology Teachingin Middle School)雜志創刊于1985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由教育部主管,陜西師范大學主辦的中等教育類教學期刊,國際標準期刊:ISSN1005-2259,國內統一刊號:CN61-1256/G4,郵發代號:52-124,綜合影響因子:0.015,復合影響因子:0.034。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2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