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國家2025規劃的提出,企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院校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前,畢業生步入社會后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找工作,而只會紙上談兵的畢業生不在吃香,各個崗位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國家2025規劃的提出,企業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職業院校在培養技能人才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前,畢業生步入社會后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找工作,而只會紙上談兵的畢業生不在吃香,各個崗位對技能人才需求的熱度越來越高。 機械加工類專業是職業學校的特色專業之一,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如何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是每個老師考慮的重要課題。
目前,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對實訓技能的評價還比較落后,手工評價往往只是從學生單純的最后分數來進行結果評價,這樣的評價模式往往讓學生走向“應試模式”,磨滅學生個性和創造力,與精準培訓、個性化培養的主旨背道而馳。 因此建立一套更智能、更精準、更全面的數字化測評系統將變得尤為重要。 伴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普及,數字化測評系統的應用將逐步深入,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將越來越多被記錄到教學大數據中,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進程、學習偏好、學習心理等特征信息,為實現真正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可能,也是人才培養過程的質量保障。
1 數字化測評系統總體思路
通過對機械加工技能實訓的教學過程和測評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分析,建立了基于大數據的數字化測評系統,以期得到實訓教學全過程的大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得到學生教學質量的體檢報告,從而運用數字化的手段來提高和保證教學質量。
具體過程如下:首先,學生通過電子教材自習、教師輔導等方式學習理論知識,通過系統自動出卷、評分考量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同時進行理論知識的數據采集。 其次,進行實踐操作,對操作全過程進行數據采集,形成相應的技能知識的教學數據,然后對大數據進行數字化評價,個性化的分析,生成相應的體檢報告。 根據這份體檢報告,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知識推送。 最后,學生根據個性化推送的內容,進行知識的再學習,工件制作的再實踐操作。 反復循環,最后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不僅體現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培養了學生的質量意識,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學過程,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方法、工具、內容、評價等各環節的全面創新,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企業輸送高素質的綜合人才。
數字化測評系統主要目標如下:
1)形成每個學生機械加工技能實訓的學習過程數據。
2)形成整個學校機械加工技能教學過程的大數據。
3)生成每個學生的機械加工技能實訓體檢式的診斷報告。
4)針對每個學生精準分析,精準推送,體現個性化教學。
5)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2 數字化測評的系統的意義
2.1培養“數字教師”,實現知識、技術和能力三方面的融合
數字化測評系統大幅度減少了教師評測的工作量。 一個班級一個產品的檢測通常需要一個教師2天的時間才能評測完,如果教師帶多個班級,每個班級好幾個實訓項目,那么評測對教師來說,其工作量巨大,通過本系統可以把教師平時需要2天的評測量減少到了30分鐘。
數字化測評系統還可以輔助教師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主要問題,也可以了解整個班級整體水平,從而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 引導教師精心設計問題、設計學習資源、設計學習工具、設計學習活動和設計學習評價。 學生在教師的陪伴下,通過解決問題進行學習、獲得知識,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協作協同、知識遷移和運用,從而發展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
另外,在數字化測評中,有運用到質量體系,各類質量分析的特性圖。 這些質量特性圖需要學習相關的知識,掌握了質量的基本技能還能為其它課程建設提供支持。
2.2多方面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
學習是一個不斷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數字化測評系統可以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進度,加上個性化推送,可以提高學習的針對性。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學習到產品檢測和質量控制的基本技術,比如形位公差的測量與控制、粗糙度的測量以及對不同等級精度要求對應的加工工藝和設備的變化。 通過這個過程,學生也學習到了質量控制的基本概念以及產品質量控制的基本技能,畢竟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也是產品的主要衡量標準。
2.3數字化測評系統的組成
建立數字化測評系統,主要內容包括:建立數據采集平臺,首先收集機床數據,刀具數據,原材料數據,工藝數據等。 其次,通過電子評測后進行理論知識的數據采集,通過測量臺對工件進行自動測評,收集測評結果。 然后,整合數據采集平臺中的數據以及數字化教學試題庫,形成教學大數據。 最后,通過對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給學生個性化推送知識。 并且對大數據進行評價,生成評測報告,幫助老師全面掌握每個學生,每個班級,每個年級以及全校的情況。
本系統的框架流程如下:
(1)數據采集
隨著數字化與信息化生產的高速發展,數字化的測量也已經成為測量室或檢測發展的必然趨勢。 數字化的測量應用將有助于提高測量室的管理效率,規范測量的流程,能實現分析數據快速分布、信息共享、分析報告無紙化、質量保證順利實施。 同時,數字化的測量能夠提供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和檢測結果,對生產過程管理以及實訓十分重要。所有測量設備直接通過數據線或網線與電腦相連,實現數據實時傳輸。
(2)自動評分
根據采集的數據,系統可以根據評分標準自動計算得分。 操作模式的改變:鍵盤+測量工具,只需按回車,在錄入過程中幾乎不用鼠標,簡化測量過程。
(3)成績匯總
根據每個評分標準的得分,算出成績,匯總學生成績、班級成績。 系統自動處理了復雜的特征標準分數的計算,得到了學生成績的統計數據及圖表。
(4)課程自動評測
系統中包含機械專業技能實訓的核心課程:CAD繪圖、普車、普銑、數車、數銑、鉗工的全部課程,而且所有課程知識點實現碎片化,包含教材中每個項目知識點的測試題,方便學生學完一個項目就能直接進行測試,理論結合實際,檢驗自己的掌握情況,與教材高度契合。 并且系統也包含所有考級考工的習題,可以方便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自動生成不同的試題,并對作業、試卷等實現自動批改。
(5)技能實訓過程數據采集與實訓體檢報告
實訓的結果與實訓的過程息息相關。
如果只是從學生單純的最后的得分來進行結果評價,這樣的評價模式往往讓學生走向“應試模式”,磨滅學生個性和創造力,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旨背道而馳。 為了實現更更精準、更全面的評價,必須采取智能的手段對實訓的過程進行評價。
過程評價的方式是:學生做完相應的工件后,通過使用測量臺對工件進行測量,數據會自動采集到系統中,系統根據實訓要求對工件進行自動檢測,給出相應的分數,得到結果數據。 然后,根據從機床采集到的數據,如機床數據,刀具數據,原材料數據,工藝數據等,得到過程數據。
通過過程評價,最后得到學生全過程的體檢式診斷報告,內容包括實訓過程中,學生開機時間,裝刀時間,裝工件時間,對刀時間,不同尺寸的加工時間等; 并且與標準耗時作比較,與歷史平均耗時作比較; 工件上相應尺寸的得分情況,做的是否符合實訓要求等。
(6)個性化推送
通過過程評價后,對學生的實訓情況進行智能分析,然后進行電子教材的個性化推送,讓學生針對自己掌握薄弱的知識點,難點進行再學習,直至完全掌握。 發現學生學習中隱含的問題,并及時給予反饋,解決了1個老師對多個學生時,沒辦法了解全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進度,照顧到每個學生的難題。 今后的學習形態一定是學生線上學習,實踐領域開展問題解決導向的項目式學習,教師線下督促、管理、陪伴三位一體的形態,而不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單一形態。
測繪論文范例: 測繪新技術在測繪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為教育信息化的中長期發展設定了目標、思路、任務和路徑,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十年行動指南。 該規劃將2020年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總體發展目標定位為“總體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并將“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水平顯著提升”列為2020年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發展目標,因此結合信息化手段,關注評價環節,提高教學質量,成為當前教育改革新興之路。 伴隨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教育是班級授課式規;逃殡S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教育則是生態化、網絡化、分散化、生命化的高度個性化教育。
作者:張雪峰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2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