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寫作在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成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俗話說得作文者得天下。 但是由于現階段大多數中職學生對語文這門科學的學習不太重視,沒有真正的用心去學習語文,因此中職生大多寫作能力較差,寫作水平不高,從而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整體偏差。 為了提
摘要:寫作在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成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俗話說“得作文者得天下”。 但是由于現階段大多數中職學生對語文這門科學的學習不太重視,沒有真正的用心去學習語文,因此中職生大多寫作能力較差,寫作水平不高,從而導致學生的語文成績整體偏差。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只有先從作文抓起,把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于是,怎樣提高學生們的語文寫作水平和語文寫作能力成了當今中職語文教師的教學一大難點。 以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我看來要想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成績、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成績,要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先多讀多看多積累再進行寫作嘗試。 只有將閱讀能力與學習的完美結合,學生的寫作水平才會提高,成績也就自然而然的隨之提高。
關鍵詞:中職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俗話說得好:“寫作中要慢中求快,切不可灰心! 不妨把你的作品放在鐵站錘上二十次。 ”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更應該去積極探尋多種,提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有效方式,要結合當代的科技與技術,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運用各種直觀教具讓學生感受閱讀與寫作的樂趣。 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提升。 寫作必須要有閱讀的輔助來提升學生的眼界與知識層面,若只是淺薄的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中職教師承擔的不僅僅是要傳授給學生課本所講的知識這簡單的一方面任務,更要幫助學生去在學習的關鍵階段去打好自己的學習基礎。
一、寫作閱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寫作和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必不可缺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借鑒,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和創造。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側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寫作教學側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雖然二者的教學任務各有側重,但二者又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 從閱讀中可以學到作文的學習方法,作文又能對閱讀到的內容進行升華。 我們教師要幫助學生去找到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聯性,通過讓學生把握這種關聯性,從而更好地使學生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 把閱讀作為基礎,改變“怕寫作文”這一困擾當今中學生的一大難點,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積累,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寫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二、設置語文閱讀課,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我們教師要在全方面給學生學習的便利,不僅僅要監督學生在課外進行閱讀,更要給予學生閱讀的引導,讓學生知道該讀什么,讀什么是對自己的有幫助的。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現在的中職學生一回到家大都是拿著手機或者是平板就開始打游戲,很少有學生能夠在主動完成家庭作業之后去靜下心來讀書,讀一些課外讀物。 而且在中職生的閱讀當中,他們的語文基礎較差,理解難知識能力也不強,對讀書的興趣并不是很大,相對于動漫和漫畫書,課內外閱讀對學生來說吸引力也就極低。 因此,設置語文閱讀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閱讀,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才能夠帶動學生去主動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調整教學觀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被分割成兩個部分,該觀念需要進行調整,將讀與寫規劃為一個整體。 語文教學的目標不只是讓學生學習文化知識,也是提升學生生活能力的重要組成,語文教學成果與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有一定的關系。 因此,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感受作品內涵,激發學生閱讀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寫作,通過寫作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故事。
比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含有大量的詩詞,部分學生認為這些詩詞較為生澀、難以理解,為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工為學生播放紅樓夢視頻,回顧紅樓夢中的經典片段,選擇原著中的精彩內容,讓學生在班級上精讀,并掌握原本中的內容表達技巧。 在課本內容學習后,教師讓學生組建表演小組,小組成員對片段內容演繹,教師將學生演繹的情景拍攝成短片,讓學生感受到表演的樂趣、收獲成功的喜悅。 在情景劇表演結束后,教師讓學生書寫感悟,表達對紅樓夢原文的理解,抒發在表演時的情感,從而更加良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四、以讀促寫,豐富學生創作素材
學生腦海中具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寫作文章時詞匯表達會更加準確、情感也會更加豐富,他人在閱讀文章時感受文章的內涵及情感,使作品深入人心。 寫作過程并非是將名言警句羅列在一起,而是選擇適合主題的素材,結合素材及自己的語言完成文章創作,這也是文章寫作的基本技巧。 學生若想具有這些技巧,便需要通過大量閱讀,掌握豐富的素材及寫作方法。 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為學生提供滿足學生學習的素材,這些素材具有一定的彈性,不同學習能力及創作能力的學生均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素材。
教師也可準備一些雜志或者經典文章,通過信息化工具進行分享,或者將資料帶到班級,讓學生有時間進行閱讀學習,為學生積累素材提供渠道。 比如,教師讓學生閱讀《讀者》這類雜志,將其中的優秀語言或者文章收錄在自己的素材本,學生定期對內容進行翻看,形成深刻的印象。 對此,學生具有足夠知識積累的情況下,教師讓學生進行寫作,學生也不會出現無話可說的情況。
五、讀寫結合,培養學生寫作情感
寫作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文字表達情感,在寫作過程中既要表達自己的情感,也要獲得他人的認同,使讀者在情感上與作者形成共鳴,這也是所有優秀作品的典型特點。 中職語文作文教學,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在寫作時的情感態度,對學生寫作的文章進行精讀,認識到學生寫作的不足之處,并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閱讀具有豐富情感的文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情感的抒發技巧,從而為寫作提供幫助。
比如,學習《故都的秋》時,描繪家鄉中抒發的愛,教師在課本講解過程中應當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情感表達的細膩之處,感受語言文字含有的情感力量。 在《故都的秋》學習結束后,教師也要讓學生對自己家鄉進行描繪,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愛,在寫作過程中可結合《故都的秋》中的景色描繪技巧及情感表達技巧,在讀寫結合的學習模式下,提升中職生的地閱讀素養及寫作能力。
六、增加學生課外閱讀比重,為寫作做準備
對于當代中職學生而言,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 他們更渴望獲得新知識,新趣味來豐富自己的注意力。 因此教師要增加課外閱讀的比重,將課外閱讀的比重與學習課本知識進行同等對待。 多為學生普及各類的課外書籍,讓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方向,并嘗試著大量閱讀。 讓學生在閱讀方向的引導下,對于閱讀產生興趣,并以此來作為寫作的前提。 當學生的閱讀量足夠多,量的積累就會引起質的變化,從而作文水平不知不覺也會出現提升。
例如,2019年全國卷1:活靈活現地描繪出生活的表象,大約是不難的,難就難在理解生活復雜的結構,理解隱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層的東西。 那么,這“更深層的東西”是什么呢? 這篇作文要想寫好必須有平時的閱讀的量,尤其是關于藝術創作方面書籍的積累,學生在平時必須做到廣泛的閱讀。 若沒有平時的積累,學生的知識點匱乏,寫出來的文章也都會平淡無奇。
再例如,2020年高考作文,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 這一節課與高中書籍中的許多文章相關,《左傳》、《管仲列傳》等等很多文言文中都涉及到其三人之間的故事,教師要在平時的寫作中就結合書籍知識讓學生對于其三人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故事進行反復閱讀,最終他們的結局如何,他們的心里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們為天下都做出了什么樣的貢獻,通過寫作與閱讀訓練加強對于他們三人的印象。
七、結語
總而言之,作文的重要性決定了我們教師必須去抓住學生的這方面學習。 葉圣陶先生說“為養成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 ”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的閱讀與寫作教學時,應該抓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感興趣的方面來進行知識的講授。 而在中職語文的教學當中,閱讀與寫作都是缺一不可的,教師要將兩種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結合教學,才能夠將中職學生的語文水平提高到另一個層次之上。
語文教師職稱論文: 語文教師偽閱讀的發生機制、表征及危害
且在相應知識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能一直固執的運用之前的、傳統的老式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進行不斷地創新。 只有運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夠得到大大的提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也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從而提高中職語文的課堂效果。 在創新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學會利用教學工具進行相應知識的輔助教學,例如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等等,都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新的、更為有利的學習環境。 只有這樣,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才能夠有效的提高中職語文中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提高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丁永江.中職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5).
[2]陳娟.中職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9(18).
[3]王穎.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中職論述類文本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4]王曉輝,李青云.淺論美國綜合中學母語閱讀課例對我國中職語文教學的啟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5).
作者簡介:蔣玉艷(1987- ),女,漢族,江蘇鹽城人,本科,中文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2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