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線上教學期間,如何實現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以涂料檢驗技術課程為例,基于騰訊課堂+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輔以微信群和QQ群等實時交流討論平臺,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的三環節循環反饋教學模式,以期為其他課程線上教學的實施提供
摘要:線上教學期間,如何實現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以“涂料檢驗技術”課程為例,基于“騰訊課堂+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輔以微信群和QQ群等實時交流討論平臺,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的三環節循環反饋教學模式,以期為其他課程線上教學的實施提供參考。
關鍵詞:騰訊課堂;學習通;涂料檢驗技術;線上教學
2020年2月4日教育部文件明確提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線上的慕課和省、校兩級優質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在慕課平臺和實驗資源平臺服務支持帶動下,依托各級各類在線課程平臺、校內網絡學習空間等,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1]。2月17日,教育部又發文章“要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課堂教學方式直接用于線上”[2]。在線教學師生完全隱在屏幕后端,教與學時空、教與學行為分離。師生一“線”牽的云課堂,雖然不受時空限制,優勢明顯,但如何使“教學標準不降低,教學質量不減效,教學效果不打折”還有待探索。
線上教學論文:線上守望,云端相聚語文線上教學策略探究
線上教學不是簡單地將傳統教學搬到線上,不是教師在“線”的這端通過直播或錄播的方式在線授課,學生在“線”的那端完全自主地在線學習,而是教師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深入融合到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利用直播平臺和智慧學習工具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因而,教學設計成了線上教學關鍵的一環。本文以“涂料檢驗技術”課程為例,依托騰訊課堂直播平臺,利用“學習通”有效管理課堂,輔以微信群和QQ群等實時交流討論,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的三環節循環反饋教學模式,力圖做到“在線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1]。
1課程情況及學情分析
“涂料檢驗技術”涉及到多門學科,前期先修課程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涂料基礎知識”等。多門學科的融合、滲透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有其他教學環節無法替代的作用。大專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學習主動性相對較差,導致學習能力相對較低。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課前預習流于形式,課中難以做到讓大部分學生參與討論,課后作業靠老師手工批改,工作量大,難以統計實時學情,可見傳統教學課堂效果和效率亟需進一步提高。疫情期間,如何充分利用愛課堂等優質課程資源、“學習通”等網絡教學平臺、騰訊課堂等網絡直播平臺的優勢和特點進行線上教學,對于教學工作和教學改革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3]。
2線上教學方案
2.1“課前”教學準備
教學只在線上開展,教師和學生都是第一次實施,所以課前教學工作要考慮到方方面面,才能準備得更充分。本課程主要包括教學平臺選擇、慕課資源選擇、課件制作及教學資料整理、教學進度調節、教學預案選擇等。
2.1.1教學平臺的選擇
因不僅可以課件分享、課堂錄音,還可以發布課程資料,還能課堂考勤、在線作業提交與批改、在線考試與批改等,而且大部分學生的手機已經安裝并熟練使用“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選擇了“學習通”[4];因具備簽到、畫筆、舉手、討論互動區、生成回放等功能,具有聲音清晰、畫面流暢、聲音和畫面同步、可以放大ppt等優勢,直播平臺選用了騰訊課堂[5]。
為了方便學生下載課堂ppt及其他教學資料,與學生交流討論等建立了課堂QQ群;為了與學生實時交流討論,還建設了課堂微信群。綜合以上,本課程選擇了“學習通+騰訊課堂”作為主要的教學平臺,選用“QQ群+微信群”作為輔助教學平臺,將這些平臺的特點和功能相結合,力圖開創“導學+自學+督學”的教學模式。
2.1.2慕課資源的選擇我國當前的慕課資源已經是世界第一,課前在中國大學MOOC(慕課)、智慧職教、超星爾雅和愛課程等慕課網站查找合適的精品課程,作為預習資料推送給學生,用以幫助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以涂料成分測定為例,很多同學對氣相色譜儀不熟悉,所以提前發送相關視頻給學生進行預習,實現了課堂效率的提高。
2.1.3課件制作及教學資料整理第一,ppt課件和電子教材等,作為學生課前預習的準備資料在QQ群推送,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帶著問題聽接下來的網絡直播課;第二,在“學習通”建立習題庫,用于課前推送、課上直播和課后作業等環節,連續滾動推送資源;第三,配套了企業等制作的相關視頻作為輔助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理實一體,讓學生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感受,層層遞進學習。因““涂料檢驗技術””是理實一體化課程,是理論與實驗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需要與企業工程實際結合緊密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因而對實驗儀器的認識、掌握儀器操作及實驗步驟操作是課程的重要內容。
2.1.4教學進度調整根據“學習通”平臺作業完成情況、學生預習及課中學生回答問題的反饋情況,分析學生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結合章節難易程度調整教學進度。比如在講授涂料成分的氣相色譜分析時,學生反饋比較抽象,有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可增設一些視頻資料,讓學生一目了然。
2.1.5教學預案準備因全國不同層次的學校都在同步開展網上教學,要考慮網絡擁堵、卡頓問題。因此,還備選了騰訊會議、QQ直播等其他網絡平臺作為教學平臺預案,以確保教學秩序的穩定。
2.2“課中”教學過程連續單一的授課可能引起學習疲勞,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課程設計了形式多樣、新穎趣味的教學環節,包括課前復習、課堂直播、課堂習題、課堂筆記及作業布置等環節。以“學習通+騰訊課堂”作為主要教學和互動平臺,引導學生通過引導式、討論式學習達成學習目標。
2.2.1課前復習每節課講授新課前都對上節課重點和難點采用拋出問題進行復習,學生舉手連麥或在討論互動區回答問題,既檢驗學生對上節課知識水平的掌握程度,還能“溫故而知新”,也幫助教師檢查教學效果,同時還能很好地導出新課的主題。學生在激烈的搶答氛圍中開始新的課程,激起學生的好勝心與參與熱情,有利于新課的開展。
2.2.2課內直播在線課堂因學生在家上課,無人監管,可以隨意進出課堂,對于自律能力差的學生來說,缺乏相應的管理機制。因此,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線上教學設計要注意控制課堂容量、課堂長度,課堂用語爭取“有用有趣”,ppt淺顯易懂等。基于在線課堂特點,設計好教學知識點,配置好對應的儀器圖片,鏈接好相關的實驗操作視頻。為了增加趣味性,提高學生創新意識,還設置了儀器發展史環節。
2.2.3課堂互動課堂互動主要目的是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討論參與到教學中,是師生探討、豐富課程的過程,線上教學課堂互動顯得更為重要。課程直播過程中的互動方式有騰訊課堂連麥、騰訊課堂討論區實時消息、“學習通”實時消息、微信實時消息和QQ實時消息,其中騰訊課堂連麥和騰訊課堂討論區實時消息是主要的互動方式。騰訊課堂連麥很好地起到了考勤和互動的雙重作用,但是具有明顯的不足,耗費時間;騰訊課堂討論區只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互動,讓在線課堂更加豐富有趣。
2.2.4課內習題課內習題是課堂教學評價的一種方式,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當堂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無法通過課內測試或練習掌握全部學生的答題情況,也無法做到當堂課就掌握教學效果,但是“學習通”和騰訊課堂等網絡教學平臺可以幫助教師實現。在線課堂中講解完單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之后,通過騰訊課堂或“學習通”實時推送習題測試學習效果。這樣,一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答題情況,調整教學進度;二是增加了課堂的挑戰性和刺激性,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2.5課堂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要求學生做筆記,養成“腦+眼+手協同聽課”的習慣,把課堂上一些重要知識點記錄下來,幫助學生整合學習的內容,也有利于后續復習鞏固。
2.2.6課堂小結每次課的最后10分鐘都會進行課堂小結。課堂小結是對本次課程重點、難點等知識點的概括,與學生一起梳理當堂課的知識點,同時拋出下節課的課程主題,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欲望。
2.3“課后”教學工作課后教學工作主要包括課堂監測、線上答疑、作業發布、自我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等。
2.3.1課堂監測騰訊課堂和“學習通”均提供了簽到功能,騰訊課堂還可在課程結束后生成考勤記錄,可以查看每位學生進出直播課堂的時間和學習時長。查看這些數據,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督促其認真學習。
2.3.2線上答疑
課后學生如果有疑惑,可以通過微信實時聊天、QQ實時聊天和“學習通”實時聊天等平臺進行探討答疑,通過圖片、文字、語音、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因為線上答疑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學生及時問,教師及時答,而且學生感覺線上與教師探索問題很像與朋友交流,氛圍輕松,很受學生歡迎。
2.3.3作業發布作業布置的作用一是推動學生同步完成各章課程知識點的梳理,自主對課堂學習知識進行二次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達到高效復習的目的;二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獲得學情反饋,及時調節教學進度,并及時把學習情況反饋給學生,起到表揚先進、監督落后的作用。所以,每次課后都會通過“學習通”的作業庫推送課后作業。
2.3.4自我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每次授課結束,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作業情況以及教學效果,從ppt的制作、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的使用、語言語速的控制、課后作業等各個方面進行自我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總結做得好的地方、應該改進之處以及注意事項,為下一次授課總結經驗。
3結束語
以“學習通+騰訊課堂”作為主要的教學平臺,以“微信群+QQ群”作為輔助教學平臺,開展“課前+課中+課后”的三環節循環反饋教學模式,在“涂料檢驗技術”課程教學中取得顯著的效果,在學院進行的網絡教學質量調查中在專業年級中排名第一,取得了不異于線下教學的成果。通過課前復習、“學習通”實時作業、課內互動討論發現,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明顯提升。
但是,在線上教學的情況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是無法觀察到每一位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仍需尋求更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在線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作為任課教師也深刻地體會到:教學和技術的發展是緊密相關的,外界環境在變,學生狀態也在變,面對變化時,教師只有持續不斷地學習,教學才能進步。另外,疫情過后,如何實現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的有機融合,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作者:李永蓮1,莊映芬1,練治平1,陳鋒1,鄢嘉煒1,虞玉峰1,劉文鋒2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2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