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文章以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檢測與維修為例,分析了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從教學分析、教學過程設計、考核與評價等方面詳細闡述了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具體思路,并根據實施成效分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對提高教學效率的意義,對以后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
摘 要:文章以“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檢測與維修”為例,分析了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從教學分析、教學過程設計、考核與評價等方面詳細闡述了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具體思路,并根據實施成效分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對提高教學效率的意義,對以后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線上線下 教學設計 教學改革
任何一節成功的課一定離不開老師的精心設計和認真準備,教師在走進教室之前,對所任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設計是教學教得好不好、學生學的好不好的關鍵。本文以“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檢測與維修”為例介紹高職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的思路與過程,總結混合式教學設計經驗,以期對高職教學設計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 教學分析
1.1 教學內容分析
高壓互鎖是新能源汽車高壓安全保護的一項關鍵技術,作為一名新能源汽車維修人員,掌握高壓互鎖故障診斷與排除的是一項重要的技能。根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崗位能力要求確定教學內容,“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檢測與維修”是《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檢修》課程中的項目六“比亞迪 E5 充配電總成檢修”中的第六項任務。
混合教學論文:深度學習視角下混合教學系統化設計與體系化模式構建
1.2 學生學情分析該課程教學對象為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二年級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對新能源、新技術感性認識相對較弱,但求知欲較強;已經學習了機械工程基礎、汽車電工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他們非常不喜歡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探究學習知識較差,喜歡直觀的呈現方式,動手能力較強,對現代新興技術有非常強的求知欲望。
1.3 教學目標的確定基于以上學情分析,根據專業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職業崗位標準,本次課確定了素質、技能和知識三維目標,要求學生會看圖、知原理、能維修。素質目標:能夠與同學協調分工、密切合作并按照企業 5S要求和汽車維修規范進行操作;技能目標:能夠正確查找電路圖,并能利用萬用表等汽車維修工具對高壓互鎖回路進行檢測和修復;知識目標:了解高壓互鎖在新能源汽車上的監測范圍并掌握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的設計原理。
1.4 教學重難點分析會查閱維修手冊是汽車維修過程中的一項基本功,也是本次教學的重點,在進行維修資料查閱的同時,相關知識原理的掌握也是本次教學的重點,所以,本次教學的重難點具體如下:教學重點:維修手冊查閱;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設計原理。教學難點:能夠根據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設計原理,利用絕緣測試儀、萬用表等工具對整車高壓互鎖故障點進行查找。
2 教學策略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以項目為引導,以任務為驅動,采用課上課下,線上線下“雙線并軌”的模式設計,教學過程課上充分運用動畫、微課視頻、教學軟件,在校企雙師的指導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下利用課程平臺和第二課堂開展課外活動進行檢驗和鞏固。在任務實施過程中,不斷滲透工匠精神相關思政元素,讓學生在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
3 教學過程設計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驅動,將 4 學時的內容分為三階段十環節完成,其中三段是指課前自學、課中樂學、課后研學。十環節是指:(1)任務發布,自學存疑;(2)課堂晨會,凝聚力量;(3)情景引入,明確任務;(4)結構認知,原理探析;(5)小組討論,確定流程;(6)虛擬仿真,模擬練習;(7)實車練習,技能提升;(8)自評互評,教師總評;(9)任務拓展,鞏固提升;(10)課堂評價,反哺教學。
3.1 課前自學教師收集整理與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結構相關的焦點新聞鏈接、視頻資料、科技文章、測試題等,并通過學習通發布到班級學習群。學生閱讀教師推送的資料并完成測試題,對教師布置的任務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錄。教師通過學習通后臺監控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準確獲取教學疑點和難點,即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3.2 課中樂學
3.2.1 課堂晨會,凝聚力量一是閱讀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二是教師強調課堂紀律和安全注意事項。將經典傳統文化引入課堂,潛移默化培養學生文化修養和職業素養。
3.2.2 情景引入,明確任務把課程前期在企業調研情況作為情景設置的依據,使學生感受汽車維修企業的工作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求知欲,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真實了解維修接待流程,同時明確本次課程的學習任務——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檢測與維修,并完成 4S店接車單的填寫。
3.2.3 結構認知,原理探析通過 PPT 展示、播放動畫等方式,結合實車結構查看,讓學生直觀了解高壓互鎖插頭的結構。在結構認知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課堂討論以便鍛煉學生辯證邏輯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參與度。結構認識清楚后,以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對高壓互鎖的原理產生求知欲,各小組首先自行查閱資料分析清楚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的原理,最后教師結合 PPT 動畫講清楚高壓互鎖原理。
3.2.4 小組討論,確定流程在高壓互鎖結構認識清楚和原理探析明白后,學生就要結合維修資料,以小組為單位確定高壓互鎖故障檢測流程,在此環節,依然以學生為主體,每組學生檢測流程畫好之后交到教師處審閱。
3.2.5 虛擬仿真,模擬練習學生在確定好檢測流程后,在計算機上進行模擬練習,通過虛擬軟件進行仿真練習,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還可以降低硬件設備的損壞概率,進而對延長教學設備的使用時間貢獻自己的力量。
3.2.6 實車練習,技能提升前面教學環節中的教學,學生能不能真正對高壓互鎖故障進行檢測,最終還是要實車上才能進行驗證。此環節中學生根據檢測流程進行故障查找和分析,教師也應該不斷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和補充相關理論知識。用企業實際維修工作規范要求學生,達到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目的,進而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2.7 自評互評,教師總評實車練習完成后,各小組對本次內容的學習進行匯報展示,一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和激勵學生理清故障診斷思路,二是為了鍛煉學生匯報展示及交流表達能力,為畢業后進入社會打下匯報工作的基礎。學生自評互評結束后,為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提升總結和歸納能力,教師公平、公正、公開點評每組同學的課堂表現情況,并帶領同學們總結本次課所學知識。
3.3 課后研學
3.3.1 任務拓展,鞏固提升在任務拓展,鞏固提升環節,從三個方面進行任務拓展,一是教師根據課前、課中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后作業;二是通過第二課堂(主要是學生社團)相關活動,深化已學知識,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提升綜合應用能力;三是收集新能源汽車高壓互鎖相關技術新聞和最新研究狀態等閱讀資料,并利用學習通群聊功能板塊或 QQ 群等信息化手段發布,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3.3.2 課堂評價,反哺教學最后一個環節就是通過網絡向學生發送問卷調查,學生匿名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了解學生的訴求,以便為后期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意見。
4 考核與評價本次課程考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考核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是三個主體結合四個元素要求具體按九個小分項進行評分(即3349 課堂評價模式),其中三主體是指校內教師、企業教師、學生,四個元素是指勞動能力、職業素養、實踐技能、理論運用,九個小分項是指課前作業、小組匯報、課堂討論、課后作業、資料查閱、實操能力、仿真規范、方案完成度、課堂參與度。
5 實施成效及改進思路
5.1 實施成效(1)通過學習通、QQ、微信等組織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手機全程使用,活躍了課堂氣氛;(2)通過虛擬仿真,在減少實訓設備磨損和耗材的同時,大幅度提升了學生分析能力和空間思維能力;(3)課內小組合作和匯報展示,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匯報能力;(4)教學視頻、動畫、科技論文等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合理使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滿意度大大提升;(5)利用學習通平臺,實現了教學過程中的過程評價和多元評價,提高了學生、校內外教師的評價能力,以便更好的反哺教學質量的提升。
5.2 改進思路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等文件精神為指導,結合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充分用好現代信息化教學手段,真正將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6 結語
混合式教學能夠把線上的數字資源和線下的實物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有利于了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變革,更是讓學生在更短的時間內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專業技能的提升、工匠精神的塑造、家國情懷的培育都得到極大的加強。
參考文獻:
[1] 張沖,吳冠豪 . 工程專業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 [J]. 電化教育研究,2020(5):104-107
.[2] 張安忠 . 基于混合式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155-156.
[3] 倪惠蓮,李靜文 . 高;旌鲜浇虒W現狀調查及分析 [J]. 教育觀察,2019(31):13-16.
作者:何濤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29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