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園本教研源于園本培訓,都是為了滿足幼兒園和教師的發展目標和需求而組織進行的。園本教研在于讓教師通過開展積極有效地教學研究活動,切實提高教師課程實施和教學實踐的質量,并在這個過程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
園本教研源于園本培訓,都是為了滿足幼兒園和教師的發展目標和需求而組織進行的。園本教研在于讓教師通過開展積極有效地教學研究活動,切實提高教師課程實施和教學實踐的質量,并在這個過程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并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本文從需求、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等幾個方面分析如何有效的快速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關鍵詞 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 學習環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將從內容、形式、方法和組織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這種變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許多中間過程。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到通過計算機能輔助教學再到要求進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課程改革, 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形式甚至連學校結構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這一演進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育與信息化的整合程度越來越深,信息化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通過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或者手段,更有效的獲取信息、運用信息、創新信息的基本能力,實現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并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
關鍵詞:網絡平臺 園本教研 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對教育系統以信息的觀點進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為提高整體教育質量、提高全民族創新能力,促進科研工作服務,逐步建立一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型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養目標上,要求全面發展,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養內容上,主要側重在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培養方法上,要采取靈活多樣,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方式,能適應各種學科并能滿足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
目前教育信息化經歷了一個從技術中心觀到系統觀的演進過程,僅僅在技術上為教育信息化提供支持和保障,并不能保證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實施。為推進教育信息化,需要集中抓好3個方面的問題:基礎設施、內容資源和培訓。其中基礎設施包括硬件保障和軟件保障兩個方面。
(一)硬件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保障,指硬件基礎設施保障。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能使教育者和學習廣泛受益的計算機及網絡硬件環境,并持續地運行維護和更新。這些硬件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學校內部的計算機與相關的外部設備,局域的校園網絡和廣域的教育網絡,另外,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有關建筑物和相關輔助資源的準備。硬件保障除在相關的資源上做出準備外,還需要創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學習環境是學習活動展開的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由于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習者,因而學習環境說成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學習活動的情況和條件。學習環境主要強調通過各種學習資源和教學策略支持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因而學習環境的概念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系統和學習系統的基礎。
(二)軟件保障。
軟件資源包括名種備課系統、學習管理系統、多媒體網絡課件,另外還應包括教務管理系統、教師指導系統、學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管理人員系統,涉及到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
教育信息化軟件保障方面的建設不要過份的追求資源的數據量和多媒體的形式,而應該盡可能的積累真正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目標有機整合的資源,開發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需要的數字化資源,軟件環境要符合人性化要求,要有利于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有利于實施個性化的教學。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的目的。
二、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資源的充分利用。
目前院校所使用的軟件資源系統往往由于設計不規范,靈活性不夠,擴充性和開放性差,目前大多數管理軟件的設計對技術發展和教育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差,稍有變化即難以使用,造成一些軟件不能得到長期穩定的應用。
(二)缺少統一的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標準。
由于各校之間的差異,目前還沒有一個適合所有院校的統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標準,各所院校只能根據自己學校的課程設計、師資配備、培養目標、資金來源等實際情況摸著石頭過河,這樣就難免出現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良莠不齊的局面。
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策略
(一)標準化思想。
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完善的和強制實施的教育信息化相關的技術標準,各教育信息系統的資源自成體系,無法實現有效交流和共享。這樣帶來了具大的浪費,與國際上的教育信息技術體系的溝通也存在障礙。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這些深層次的矛盾也逐步顯露、逐步尖銳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中,一是管理信息標準不完備,二是相應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軟件設計不規范,三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網上信息交換規范。
所以統一教育資源建設的標準,避免資源重復建設、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同時可以實現多個庫間的資源共享與互換,是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基本且必須的環節。
(二)創建信息化的學習環境。
1.充份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創設生動的具體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的展示功能,圖文并茂、媒體信息豐富多樣,能夠創建逼真的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從學習情境中去主動發現、探究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多媒體技術將廣泛應用,教師不僅可根據教學需要,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而且可非常方便地從軟件數據庫中選擇并提取相關的文字、聲音、圖片、圖像等各種媒體信息,加以組合安排,供輔助課堂或學生自學使用。這樣,多媒體技術就成為人們進行有效學習的得力工具。
多媒體同時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一是個別化主動式學習:多媒體鼓勵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知識驗、任務需求和學習風格來使用信息,選擇自己的認知環境。信息技術的發展為這種自主的個別化學習方式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技術保證,作為用戶、學校和學習者個人,只要擁有多媒體終端機,就可以從公用網絡的資源數據庫中,非常方便地獲取所需的各種學習資源,使個別化的學習方式從而得以真正確立。二是結構化發現式學習:多媒體營造出了由學生控制的發現式環境,這種發現式環境允許學生在特定的內容領域進行探索和檢驗假設,他主要以認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發展學生高級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學會組織、解釋和運用材料,信息技術的這些運用將有助于學習者獲取信息社會所需的問題解決技能。
2.有效的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受。建立教育資源庫,為教育服務,充分考慮教育需求,使師生和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及時地獲取所需要的可用信息。
小編推薦優秀教育期刊 《教師博覽》
《教師博覽》(月刊)創刊于,是由江西教育期刊社主辦的全國惟一一份面向中小學教師、師范院校學生及學生家長的文摘期刊。
《教師博覽》融教育與社會文化內容于一刊,以廣闊的視野看教育,從教師的角度看世界。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