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發表學術論文網 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寫作服務。 摘要:聲樂教學是一個復雜
發表學術論文網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寫作服務。
摘要:聲樂教學是一個復雜的情感心理過程,情感心理占據了聲樂教學的全過程。從整個聲樂教學來說,情感是聲樂教學的靈魂,它在聲樂教學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闡述了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重要性,就如何加強聲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提出了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聲樂教學;情感培養;問題;重要;提高
一首好的作品要靠歌唱者的二度創作,才能將它唱活唱好。許多聲樂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過多把歌唱的氣息、共鳴等聲樂技巧放在教學的重要部位,卻忽視了情感的培養。當然,沒有一定的聲樂演唱技巧很難完整地唱好一首歌,歌唱者必須從“情感”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情感引起聽眾的共鳴,才能真正地在演唱時做到聲情并茂并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把聲樂藝術當作聲音藝術
前不久,我國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李光羲對我國聲樂教育工作者這樣評價到:很多國外大師級的聲樂專家給學生上課,講的不光是聲音,更是對作品的處理和表現。但是,我們國內一些音樂學院的教師卻過于注重對聲音的雕琢,把聲樂藝術當成了聲音藝術。
一席話道出了高校聲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許多聲樂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過分關注聲音方面的技巧要求,過多把歌唱的氣息、共鳴等聲樂技巧放在教學的重要部位,而忽視了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及情感的培養。這應該是聲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世界頂級女高音歌唱家杰西·諾曼曾到我國一所知名音樂學府示范授課。學校特意挑了兩名高材生在她面前表演。等一曲唱畢,杰西·諾曼問:“你們知道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嗎?演唱這首歌時,應該處于怎樣的一種情感中?”兩個高材生竟然面面相覷,回答:“不知道。”對于一位女同學演繹的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伯爵夫人詠嘆調,“伯爵夫人應該是美麗高貴善良的,但是這位選手卻小動作很多,跟伯爵夫人的形象完全沾不上邊。”杰西·諾曼感嘆道,“中國選手的普遍印象是聲音好、形象好,但是全面的表現力就明顯不足。”
過分關注演唱技巧,而不重視情感的培養,聲樂藝術就退變成了聲音藝術。
(二)忽視聲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設置
很多聲樂教育工作者只注重聲樂教學,認為教給學生發音技巧,教會學生演唱方法就算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對于學生把握歌曲的內涵,能聲情并茂的表演是不夠的。這也是當前聲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傳統聲樂《梁祝》時,學生僅學會演唱是不夠的,還要熟知梁祝的凄美愛情故事,理解化蝶的美好向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品賞歌詞,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故事,然后使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相信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對音樂有了感受才能鑒賞,才能激情的表現。這種帶著歌曲中人物的情緒的表演與歌詞所營造的意境及音樂所創設的氛圍相結合,一定會引起聽眾或觀眾的共鳴。
(三)在教學中不知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
許多聲樂教學工作者也認識到了情感培養的必要性,但在教學中卻不知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有些在具體教學中雖有所體現,卻要么是蜻蜓點水,一觸即退;要么是隔山打牛,不見成效。
首先表現在不理解什么是情感。說簡單些,情感就是對音樂的體驗。《北京的金山上》使人感覺歡快;《小白菜》使人感覺悲傷;《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使人心情舒暢。有了這種情感的體驗,演唱者通過表情和動作,演唱速度以及聲音色彩將體驗到的情感傳遞給觀眾,就很容易使觀眾也受到感染。
其次表現在不確定什么是情感培養。有些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跟著感覺走”。他們認為每首曲譜都有旋律,節奏,聲調,掌握這些就足夠了。對于情感培養認識片面,豈不知面部、形體、言語、聲音等都屬于情感范圍。
二、情感培養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聲樂藝術離不開情感,發于聲,及于情。所以,情感培養在聲樂教學中有著重要意義。當我們唱一首歌的時候,重要的是感情的是否投入而不是音色的是否純美,縱有好的音色,但如果缺乏感情因素在里面的話,就不能實現歌唱的最終目的。老一輩的歌唱家在演唱一首歌曲時,總要事先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所歌頌的對象等等,這樣通過熟悉歌曲的內涵,才能用優美動人的歌聲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是愉快,歡樂,還是憂郁,失望;是爽朗,激情,還是灰心,悲傷。等感情互相轉換,演唱者通過動聽的歌喉以及優美的旋律音調把這些感情抒發出來,使聽眾受到感染,產生共鳴,從而也體驗到了這些情感。總的來說,情感是歌唱的靈魂,是歌唱的最終目的。
三、在聲樂教學中進行情感培養的方法
(一)了解作品背景及內涵
每部音樂作品都有它的內容底蘊。通過了解創作背景,品賞歌詞,聆聽旋律,我們就可以走進作者的時代,與作者心意相通,心領神會作品的情感。如我國傳統民歌《茉莉花》,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但不同地方的演唱風格也不同:江蘇的旋律婉轉優美,東北的豪放高亢。我們可以了解到民歌在流傳過程中會根據各個地方的地理環境、歷史環境、生活習慣、語言性格等因素而改變。《茉莉花》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吸取各地音樂中的不同養料形成不同的風貌。它那浸潤著清幽華夏情味的旋律不僅香飄中國大地,而且溢滿全球。
(二)選擇針對性的教材
作曲家創作音樂大都是觸景生情或有感而發,每一部音樂作品都是作曲家情感的再現。我們想要充分表現這些作品,就深入細致的了解作品,想象并理解作曲家的本意。演唱者演繹音樂作品時,如果能投入情感,最大化的表達創作者的心聲,就能讓聽眾身臨其境,身有同感。所以,聲樂教學工作者在選擇教材時一定要做到有針對性,這樣才能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例如選擇教唱《松花江上》,因為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同時對歌曲本身所表現的主題都能有所了解,在教學時,自然而然的就會用含著熱淚的哭泣似的音調,唱出了悲憤交加的聲音。
(三)設置特定的情感氛圍
聲樂教學工作者在聲樂教學中指導學生以情帶聲,聲情并茂來演唱音樂作品是很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設置特定的情感氛圍,由此來強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實現對他們的情感培養。例如:在唱《春江花月夜》時,利用多媒體打出這樣的圖片: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像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就會沉浸在優美恬靜的情感氛圍中,對音樂美的也可以輕而易舉的感受到了。
四、聲樂教學中情感培養的探索與研究
聲樂教學藝術離不開情感培養。歌唱只有能表現一定的情感和內容,才能打動聽眾,所以演唱者一定要理解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讓情感成為學習聲樂技能的強大推動力,從而提高聲樂教學藝術水平。
(一)切實把握歌曲的情感。每一首歌都有其要表現的不同的情感,如紅色類歌曲,表現的是贊美,崇敬,莊嚴,親切,真誠……等;勵志類歌曲,表現的情感則是自立,自強,自信,勇敢,堅韌……等;抒情類歌曲,表現的是深情,悠揚,恬淡,自然……等;愛情類歌曲,表現的情感是喜悅,激動,感傷,寂寞,凄楚……等.通過研究歌曲的詞意,把握歌曲的情感,才能有助于歌曲內容的表達和形象的刻畫。聲樂教學工作者要讓學生明白:缺乏情感的歌唱是沒有生命力。歌唱者的責任,不只是使自己能感覺到歌曲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能使聽眾感受到它的存在,這樣就做到了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從而提高其聲樂藝術水平。
(二)注意音樂情感的細微變化。掌握了音樂的曲調,只算是掌握了歌曲情感的大概,要想豐富它的表現力,還需注意音樂情感的細微變化。例如在演唱《在路上》時,前面旋律是急快的,后面旋律是舒緩的,兩段旋律所表現的情感也就大相徑庭了。學生能夠把握情感的變換,其聲樂藝術水平就會顯著提高。
(三)做到“聲”與“情”的有機結合。在歌唱藝術中,“聲”與“情”是緊密聯系,互不可缺的。俗話說:“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一曲終了,情深意切,或余音猶在,回味無窮;或感人肺腑,同歡同淚;或洗滌心胸,神清氣爽;或黯然神傷,悲戚難平……要想做到“不唱無情之曲,不為無情之唱”,就必須做到“未成曲調先有情”。聲是情的流露,有聲無情難以產生感人的藝術魅力;情是聲的基礎,有情無聲則不能維系聲樂藝術最基本的品質特征。只有兩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才能創造出完美的歌唱藝術。這就要求演唱者需具有較高的音樂方面的素質和修養。這樣才能把握聲音與情感的協調,在對作品的處理與表現上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完美地展現聲樂藝術的真諦。
小編推薦優秀教育論文 職稱論文發表期刊小學生厭學情緒
摘要:掌握了學生厭學的心理規律。我們就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矯正,針對不同的心理現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對策。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 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健康順利地走完成長的厲程。
關鍵詞:小學生 厭學情緒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4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