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教學論文征稿發表了西部新建本科院校英國義學教學策略研究,由于西部地理位置偏僻,新建本科院校要明確辦學目標,努力培養一批綜合應用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英語人才。
這篇教學論文征稿發表了西部新建本科院校英國義學教學策略研究,由于西部地理位置偏僻,新建本科院校要明確辦學目標,努力培養一批綜合應用能力強,素質高的應用型英語人才。
關鍵詞:教學論文征稿,教學策略研究
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地理位置偏僻,自身作為西部高校中的新生力量,在面對實力雄厚的老本科院校和特色鮮明的高職高專,既要求生存,又要謀發展。在習主席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下,更要以全新的辦學理念指導教學,明確的辦學目標發展自己,培養一批批基礎知識扎實、綜合素質高、學以致用的人才來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具體到英國文學的教學中,即要培養語言基礎知識扎實、綜合應用能力強,人文素養高、自學能力強的應用型英語人才。
一、英國文學課程的重要性
文學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一個民族優秀思想的結晶。英國文學是英國人民創造的英國文明與文化的精華,在世界文學寶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英國文學課程是英語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在西部新建本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同樣也體現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首先,英國文學課程,對英語專業的學生學習語言來講有很大的幫助。文學語言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是藝術的語言,因此它生動、典雅、鮮活、易懂,是學生學習語言最佳的模仿材料。英語專業的學生通過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從而獲得一流的語言能力。
其次,英國文學課程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好多英語專業本科生受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影響,喜歡接受“快餐式”的文化,導致人文素質每況愈下。經典英國文學作品個個折射出人性的光芒,是好多偉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學生在英國文學的學習中汲取人文精神,獲得心靈感動,潛移默化中漸漸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養。
再次,英國文學課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獨立思考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大學生具有獨特的創新能力更是祖國所迫切需要的。英語專業學生不僅僅要訓練“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更要學會獨立思考。任何經典文學作品都蘊涵著豐富的信息,是激發想象力的重要源泉。在英國文學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多方位解讀作品,中西文學融會貫通,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智性水平。
英國文學課程得天獨厚的語言、人文優勢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二、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現狀
英國文學課程如此重要,但在西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
首先,在西部新建本科院校,英國文學課程的教學大多停留在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中,教師只注重課堂講授,缺乏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沒有得到充分的運用,英國文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對文學課不感興趣,更談不上課后自主閱讀文學作品了。
其次,在西部新建本科院校,英國文學教學面臨學時嚴重不足的問題。從英國文學的教學實際看,英國文學作家作品眾多,而每班每周二學時授課,如此有限的時間無論如何是不能滿足學生全面和系統地了解英國文學整個過程的需要的。而且,受功利主義的影響,學生學習表現為重技能而輕人文,只有少數英語專業學生對英國文學課尚存一絲熱情,這點熱情也是為了滿足研究生考試和專業英語八級的需要。教師如何在時間少而學習內容多的現實狀況下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將是面臨的難題。
再次,西部新建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學生在學習英國文學中存在語言上的巨大障礙。英語專業學生雖然經過了英語技能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習,閱讀文學作品有了一定的基礎,但距離讀懂原汁原味的經典文學作品還有很大差距。因為大多數作品都是從中古英語開始的,這對于接受基礎的、規范化的語言技能的英語專業學生而言,的確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這種現狀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使英國文學課程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尤其教師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國文學課的興趣。
三、英國文學課程教學策略
(一)經典名著閱讀與文學史有機結合
倡導英語專業學生大量閱讀英國文學經典名著。經典作品之所以經典就是作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閱讀價值不菲。通過閱讀文學原著,才能了解英國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才能領略到該民族文學語言的精華。但面對的現實是,英語專業學生學業任務繁重,一方面沒有時間閱讀經典名著,只能浮光掠影閱讀譯作。另一方面,學生急功近利,只為完成學習任務,對閱讀經典名著不感興趣,原因是讀起來費時又費神。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英國文學課程的教學質量,一方面在制定英語專業英國文學教學大綱時,要明確地指出經典名著閱讀書目。另一方面擔任文學課教學的老師要大量閱讀經典名著,應指導學生對經典名著進行有效閱讀,而不僅僅閱讀“文學選讀”的內容,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同時,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還應加強對英語專業學生的國學教育。鼓勵英語專業學生選修文學院開設的經典國學課程,學會欣賞國學的精髓。這樣不僅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還使得學生融會貫通中西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了使學生更全面地理解英國文學的知識體系,教師應將文學史與名家名作賞析有機結合,在開學第一堂課就應該把文學發展的主要階段給學生一一梳理,即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批判現實主義時期,現代主義時期等。
(二)教師授課與多媒體課件有機結合
教師為了實現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除了課前精心準備外,在課堂上還要采取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英國文學距今大約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復雜的政治、經濟和歷史背景;龐雜的授課內容以及豐富的知識含量等特點使得每周二的學習時間遠遠不能滿足學習的需求,多媒體課件可以高效呈現英國文學課程繁雜的授課內容。多媒體課件有效綜合圖像、聲音、音樂、文字、動畫等多種手段,滲入到英國文學課教學中,激發了學生對英國文學的學習興趣和熱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需要重點掌握的作家作品進行分析評論,為了加深學生對重點作品的印象,不妨設計穿插經典影片賞析。影片賞析之前,教師應結合歷史背景,精心設計一些與影片密切相關的問題,看完影片之后,全班分成若干組,4人一組展開討論,接著選1人就本組的討論結果回答問題,這樣一來,同一個問題,大家從不同的角度補充闡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評性思維和智性水平。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在傳統英國文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講述,學生記錄,課后整理筆記,對英國文學課程的學習只停留在知識積累的層面,談不上文學批評和文學鑒賞。為了鼓勵學生有效參與課堂教學,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在開學的時候,可以將全班分成15個小組,每個小組3 -4人,以文學史的脈絡分配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對每個小組指定相應的上課任務,這種分工協作的學習方式,不僅僅豐富了文學課的內容,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英國文學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每個學生在上課之前有充足的時間查閱相關的文學資料,小組內部團結協作、討論交流,在課堂上每個組員根據自己的分工,輪流當“小老師”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小組為單位回答同學們的提問,對于不完整的地方,教師必須進行補充說明。有的學生表現相當出色,鍛煉自己的同時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使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熱情高漲。同時,作為英語專業的本科生,為了提高其文學修養,教師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用不同的文學理論作簡單闡釋。這些文學理論包括:精神分析法、社會歷史法及象征研究法等。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文學常識和掌握文學批評方法的參與者,從而激發學生對文學知識的探索和培養學生應用文學批評理論分析文本的能力。
(四)對比與比較的教學方法
比較同一時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同時期不同作品的寫作風格,比較同一個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可以充分地了解該作家的創作背景和敘述技巧。這種通過對比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牢固的記憶英國文學知識。例如,對英國文學中的古典主義詩歌和感傷主義詩歌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古典主義詩歌是對古希臘和拉丁作品的再創造,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歡迎,代表人物薄柏在詩歌創作中講究詩藝,用詞精巧,強調典雅,后世的讀者著重欣賞其工整規范的韻律之美。感傷主義的詩歌排斥理性,崇尚情感,注重對生存和死亡意義的探索,強調對大自然的體味和贊嘆。有一些被稱作墓園派詩人的作品很有代表性,其中最負盛名的是格雷的《墓園挽歌》,它將“退隱鄉間的詩歌與有關死亡之平等待人本性的夜思交織在一起”。接著,英國文學進入浪漫主義時期,通過對消極浪漫主義和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積極浪漫主義者敢于面對現實,鼓勵人們向往美好的未來,而消極浪漫主義者往往還念過去,逃避現實。通過對比與比較,各派詩人的創作背景,寫作風格,語言特色的異同一目了然。
此外,在英國文學課堂教學中,要加大形成性評價的比例,注重學生英國文學課的學習過程和情感態度。學生的學期總評應該綜合考慮各種依據,包括期末卷面考核,中期測試,讀書報告,課件制作等。對英國文學課程的學習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鼓勵學生對小說續寫,改編劇本,創作詩歌等。
結語
在英國文學課的教學中,有效地教學策略能提高學生的智性水平和思辨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文學鑒賞能力,達到較滿意的教學效果。不同的教學方法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望廣大英國文學課程的一線教師不懈努力,不斷探討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高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推薦期刊:《新課程教學》于2013年5月創刊,是由北京師范大學音像出版社主辦的刊物,自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互動的平臺。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