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設計以現有電力通信網為基礎,這篇 電力職稱論文 統籌規劃,全面均衡發展,整合各種資源,建成能夠強有力地支撐中國特色堅強智能電網發展的電力專用通信網絡。實現先進、實用、大容量、高可靠、結構合理、覆蓋面全、包容性強、接入方式靈活、建設運行經濟高
設計以現有電力通信網為基礎,這篇電力職稱論文統籌規劃,全面均衡發展,整合各種資源,建成能夠強有力地支撐中國特色堅強智能電網發展的電力專用通信網絡。實現“先進、實用、大容量、高可靠、結構合理、覆蓋面全、包容性強、接入方式靈活、建設運行經濟高效、對自然災害及人為破壞有較強抵御能力”等技術和經濟目標。《山西電力》(雙月刊)創刊于1981年,系山西省電力公司主管,山西電力科學研究院、山西省電機工程學會和山西電力技術院共同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電力技術期刊,主要面向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與管理人員。辦刊宗旨是分析與探討電力技術理論與實踐問題,總結交流電力發供輸及科研、建設、市場營銷及管理中的先進經驗,推廣國內外先進的電力新技術應用成果,多角度、多層次為電力行業科技進步和技術發展起引導及推動作用。
【摘要】電力通信網作為電網發展的基礎設施,在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市場經營和公司現代化管理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電網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電力通信網的設計應該依循“統一規劃升級、統一標準、分級建設、分級管理、整體運行”原則,以滿足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統一堅強智能電網的需求。
【關鍵詞】電力通信;光纖;網絡;智能電網
1攀枝花電網概述
網內電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負荷中心主要位于中部和東部地區。現有裝機容量為114.9萬kW(不含二灘電站330萬kW),其中火電裝機99.2萬kW,占總裝機容量的86.3%。水電裝機僅約15.7萬kW,位于鹽邊和米易縣,屬地方電力,全部為徑流式水電站,枯水期發電出力僅約豐水期的20%左右。
2攀枝花電力通信網現狀
2.1光纖通信網現狀
攀枝花供電公司于1996年開始建設光纖通信,在2000年1月組建了光纖通信網,在2001年組建了光纖環網。到目前為止供電公司管轄有6個集控中心(均已建光纖通信),3個供電局(其中有2個已建光纖通信),42個變電站。42個變電站中有38個站已建光纖通信,光纖通信覆蓋率超過90%。另外用戶站點13座,光纖通信網絡在網運行站點為53個。光纖通道大部分都采用ADSS和普通光纜,220kV線路采用OPGW光纜,110kV線路及以下站點采用ADSS或普通光纜,光纜芯數分別從8~24芯不等。
2.2載波通信網現狀
隨著光纖通信系統的建設和載波通信系統設備(含通道設備)的逐步陳舊老化,攀枝花供電公司逐步拆除了部分載波通道設備。僅少數邊遠變電站由于未組建光纖通信系統或光纖通信網絡不可靠而必須保持原有的載波通信。目前攀枝花供電公司仍在運行的電力線載波通道有23條,使用的電力載波設備主要有ZDD-27Ⅱ、ZDD-12A、ZDD-12E等型號。
2.3調度通信網現狀
攀枝花電網現有調度交換機共10套,有7套是哈里斯調度交換機,與省公司和500kV石板箐站組成一個調度網,采用Q信令實現等位撥號聯網。還有3套是220kV變電站投運時所建的華雁JHY320II調度交換機。攀枝花供電公司各調度交換機之間均采用2M連接,采用中國七號信令方式進行連接。
2.4行政交換網現狀
攀枝花供電公司現有行政交換機2套。攀枝花局于1993年和1994年分別在教育樓和生產樓安裝了兩套哈里斯的HARRISLH型數字程控交換機,交換機容量分別為384門和1920門,交換機之間通過4×2M數字中繼電路實現聯網。行政交換機與電信公話交換機通過8×2M數字中繼電路、采用中國7號信令實現等位撥號聯網。電力客戶服務95598系統也接入該交換機。
3攀枝花電力通信網存在的問題
3.1光纖通信網存在的問題
攀枝花地區通信網絡雖然形成光纖環網,同時依托環網輻射呈鏈狀分布,但骨干光纖環網結構薄弱,整個通信網的可靠性不高;全局大多數變電站僅有單一的光纖鏈路,單段線路或設備故障時,涉及點多面廣,不利于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光通信系統容量環網為622Mbit,支線為155Mbit,傳輸能力有限,不能滿足系統發展的需求。且各站點設備類型混雜,造成管理不便,降低了網絡可靠性。現有光環網中光纜芯數為4芯、8芯和24芯,其他光支線通信線路的芯數多為8芯和12芯,目前已有部分光纜段芯數嚴重不足;且大部分光纜線路采用普通光纜和ADSS光纜,易遭受外力破壞;另外由于城市改造,光纖線路被頻繁改建,運行可靠性不高。
3.2載波通信網存在的問題
現運行的載波通信電路共有23條,主要運行于沒有光纖通信和不是光纖環網的變電站,上述載波機大部分運行了十多年,最長運行時間的有20年,設備老化嚴重,技術水平低,影響設備正常運行,現傳輸的數據大部分不滿足要求。
3.3調度通信網存在的問題
華雁JHY320II調度交換機,現該型號調度交換機運行不穩定,經常出現故障。與哈里斯調度交換機無法直接組網。現攀枝花電網調度直調單位有:米易電力公司,鹽邊電力公司,攀鋼發電廠,攀煤發電廠,攀枝花發電公司;這些發電廠一部分有調度總機,一部分沒有調度總機,上述單位根本就無法與供電公司的調度交換機組成一個專網,無法保證調度電話的暢通。
3.4行政交換網存在的問題
攀枝花供電公司行政樓交換機的容量已滿,無法擴容。因為無法擴容,下屬米易電力公司、鹽邊電力公司和供電局即使新建行政交換機也無法與之相連。現所有變電站、集控中心的調度和行政電話以及仁和供電局和西城供電局的辦公電話都是從供電公司交換機出號,利用光纖通道到基層,這樣環接多,故障多,電話的可靠性不高。現兩套交換機主機和其它公共部分已連續運行十五年多,經常發生故障。
4新業務對攀枝花電力通信網的需求
按照電力系統生產和管理通信業務要求,電力系統通信業務可分為生產運行業務及管理業務和用戶業務2大類;按照應用和媒體一般劃分為話音業務、數據業務、視頻業務、多媒體應用業務。話音業務:包括調度電話、會議電話、生產管理電話;數據業務:包括線路繼電保護和電網安全自動裝置數據、調度自動化數據、電力市場數據、電網動態監控數據、水情測報數據、輸電線路檢測數據、管理信息數據及辦公自動化數據等;視頻業務:包括視頻會議系統、變電站視頻監控等;多媒體應用業務:包括信息檢索、科學計算和信息處理、電子郵件、Web應用、可視圖文、視頻點播、視頻廣播、電子商務等。此外,電力系統通信業務還需考慮應急指揮中心綜合通信業務和智能電網建設提出的電力系統用戶業務。以上,都對攀枝花電力通信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攀枝花電力通信網的設計構想
5.1總體目標
以創新思路設計電力通信網,為堅強智能電網建設和公司信息化建設提供堅強可靠的通信基礎設施。積極引進先進適用的通信新技術,優化整合系統通信資源,支撐智能電網建設、適應集約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層次清晰、分工負責的通信保障體系,保障攀枝花電網安全運行。
5.2光纖通信設計構想
5.2.1光纖通信設計原則優化光纖網絡結構,光纖骨干網絡應形成環網、網狀網;采用光纖環網的自愈保護、子網連接保護、ASON等技術,提高網絡可靠性和運行效率。省、地2級傳輸網絡建設應遵循“光纜共享、電路互補”的原則,防止重復建設和通信資源的浪費,省、地2級傳輸網資源應形成相互補充和備用。光纜應選用電力系統特種光纜。新建110kV及以上線路與輸電線路同步建設OPGW光纜;對已建成的110kV以下的輸電線路,一般情況可采用ADSS光纜,新建35kV及以下線路應采用OPPC/ADSS;在城市配電網可采用自承式光纜或阻燃管道光纜。電纜供電區域的光纜應利用電網的電力通道(淺溝、排管、隧道)進行敷設,供電區域電纜規劃和建設時應預留通信專用管線。輸電網光纜芯數以24芯為主,配電網光纜芯數根據線路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光纜芯數,光纖類型采用ITU-TG.652光纖。地區中心、縣中心及集控中心應以不少于2條獨立光纖路由接入各級骨干光纖網。5.2.2光纖通信骨干層設計骨干層根據光纜線路及設備情況,以220kV變電站、縣局以及攀枝花供電公司新大樓、攀枝花供電公司舊大樓作為骨干網節點組成2.5G網狀網。5.2.3光纖通信接入層升級接入層根據網絡規模,傳輸速率均采用622Mbps,傳輸帶寬同時考慮所有35kV及以上變電站的視頻監控及數據通信網帶寬。地區接入層按照環網或網格狀網構建,以縣局為業務匯聚節點。
5.3載波通信設計構想
電力線載波通信是電力系統特有的通信技術,是電力系統繼電保護信號有效的傳輸方式之一,應予以充分利用。并考慮采用全數字化載波機,采用統一的網管系統。
5.4調度交換網設計構想
交換網的結構應以可靠性作為首要任務,網絡應簡潔、清晰以便于實施,要充分利用傳輸通道的迂回能力,提高調度交換網的可靠性。對現有調度交換網進行網絡優化,淘汰華雁JHY320II交換機,縣級公司、發電廠(發電公司)增加哈里斯交換機,提高其可靠性;關注IP電話技術在調度電話網中的應用,并結合現有調度程控網設備、研究解決可視調度電話應用。5.5行政交換網設計構想電力行政交換網采用軟交換技術,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趨勢,是電力系統通信業務發展的需要,是解決目前專網覆蓋范圍不足、提高現有通信資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軟交換將PSTN的可靠性和數據網的靈活性很好地結合起來,是傳統語音向分組語音轉變的最具競爭力的技術,軟交換技術代替傳統的程控交換技術是必然的趨勢。攀枝花供電公司電力軟交換系統的建設應遵循“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確保實用、滿足擴展”的指導思想。軟交換系統應與現有程控交換網互聯,開展多媒體等新業務應用。有利于供電所、營銷所、35kV變電站配用電通信網絡的建設,可節約交換機建設投資及SDH建設投資。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zlw/1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