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對于水資源的利用,必須要保持慎重的態度, 水利工程師論文 結合不同地區具體環境狀況和發展步伐展開客觀和綜合的分析,才能獲取良好效果。對于保定地區而言,則應當在和諧保定以及可持續發展等的思想指導之下,不斷深入研究,切實貫徹相關政策,推動保定全
對于水資源的利用,必須要保持慎重的態度,水利工程師論文結合不同地區具體環境狀況和發展步伐展開客觀和綜合的分析,才能獲取良好效果。對于保定地區而言,則應當在“和諧保定”以及“可持續發展”等的思想指導之下,不斷深入研究,切實貫徹相關政策,推動保定全面有序發展。《山西水利》(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山西水利發展研究中心主辦。辦刊宗旨是圍繞水利工作實際,宣傳與貫徹黨和國家有關水利工作的方針、政策,反映與交流水利建設與管理諸方面的成績、經驗、情況、問題和意見,在指導水利工作、推廣典型經驗、介紹水利經濟理論、提倡科學治水和學術爭鳴、促進水利工作改革、提高經濟效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摘要: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我國,尤其是我國北方地區而言,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為了能夠深入落實和貫徹可持續的思想,對于水資源的有效有序利用,成為北方地區的關注重點。文章首先從保定市水資源的現狀入手進行分析,對保定地區地貌以及氣候特征加以說明,并且深入考察了水資源具體狀況。而后進一步在此基礎之上,對于保定市水資源不足以及發展策略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保定;水資源;發展
水資源是人類以及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根本資源,對其有效有序的利用,不僅僅關系到經濟以及社會層面的可持續發展,更加關系到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當前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工業污染等方面問題層出不窮,為區域環境內的水體資源帶來不容忽視的壓力。甚至于威脅到人類健康。早在1988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的一份報告中就指出“水資源正在取代石油而成為在全世界引起危機的主要問題”。當前對于區域環境而言,所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就在于如何結合地區內水資源的狀況,均衡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兩個方面需求,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一、保定市水資源現狀分析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地區,地處京津石的中心位置,東經113°40'~116°20',北緯38°15'~39°35',面積22,113km²,西界山西省,北鄰北京市、張家口市,東臨廊坊市、滄州市,南接石家莊市、衡水市,東西最大跨度240km,南北200km。據2015年統計,保定市總人口數為(不含定州市)1,034.90萬人,2015年保定實現生產總值3,000.3億元。從自然環境的角度看,保定市呈現出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整體特征地勢,并且地貌以山區和平原為主,占地面積基本持平。西部太行山脈由中山區、低山區和丘陵三部分組成,而東部的華北平原呈現出平坦特征,平原東部存在少量洼淀區。以地表水體而言,保定境內有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經過,分為南北兩支,近百條10km以上的河道縱橫其中,呈扇形分布于保定市區域內部。
在這些河道中,以唐河、清水河、潴龍河、府河、瀑河、界河、南拒馬河、北拒馬河、漕河、大清河為主,形成保定市區內主要的地上水體[1]。除此以外,保定東部的白洋淀一直都有“華北明珠”之稱,由眾多淀泊組成,為天然積水區,也是不容忽視的地上水體。依據保定地區的地形地貌,可以將其從水資源的計算角度進行分區,大體劃分為大清河北支山區、大清河南支山區、淀東清北平原、淀東清南平原、淀西清北平原、淀西清南平原六個主要區域。其中前三個隸屬于山區,后三個里屬于平原。對應的水資源分布情況參見表1[2]。對于保定市水資源狀況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首先確定保定市處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相對明確,春秋季節少降水,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降水量保持在550mm水平之上,并且由于區域內部存在山區和平原不同地貌環境,因此將水分不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都呈現出不均的特征。每年6~9月為降水較多的月份,其中以7~8月為汛期,從7月底到8月初的20d左右時間為暴雨高發季節。汛期降水量能達到450mm水平,占據全年降水量的超過80%。保定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9.78億m³,人均水資源量282m³,嚴重低于全國人均水資源量水平。對于徑流方面而言,保定市平均年競爭流總量為16.2億m³,人均147.3m³,同樣遠遠低于全國人均的2,250m³。從這一方面看,北方地區相對而言水資源匱乏的特征,在保定地區十分突出。這種水資源的匱乏,以及時空方面均布的不均,進一步推動了人工水利體系的興建。保定市現有水庫94座,其中大型水庫4座,包括王快水庫、西大洋水庫、安格莊水庫和龍門水庫,中型水庫6座,包括瀑河水庫、龍潭水庫、馬頭水庫、累子水庫、旺隆水庫和宋各莊水庫。其余為小I型水庫21座,以及小II型水庫63座,少數已經出現干涸,總庫容量32億m³,控制流域面積達到10,687km²,成為保定市區域內部有效防治水旱災害的重要工具[3]。
二、保定市水資源不足以及發展策略
保定市水資源狀況,從總體上而言存在一定的北方地區代表特征。雖然總量上保持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但是平均到人,其水資源占用量不足問題就更為突出。除此以外,保定市水資源不足還突出表現在過量開采以及污染兩個方面,所造成的地下水,尤其是深層地下水形勢嚴峻。前文中曾經提及,保定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82m³,與上世紀80年代保定市第一次水資源評價工作結果相比,整體下降高達23%,與國際人均500m³水資源沾有標準相比,保定屬于典型的缺水地區。保定水資源整體狀況的惡化,首先在于地下水的超量開采方面。這種超量開采在我國整個北方地區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改革開放初期不注重環境的保護,而過于關注經濟的發展,所造成的這種尷尬局面。多年的超量開采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深層地下水漏斗區已經形成。
在保定市地下,淺層地下水超采區集中在保定市區大部、滿城東部、安國東南部、博野南部、高陽中部和南部、蠡縣大部、順平東北部、高碑店東南部、徐水南部、定興東部、清苑大部、涿州全部、容城大部、雄縣東北部、望都東部、定州東南部范圍內,總面積達到6,343km²;同時深層地下水超采主要集中在雄縣、高陽以及蠡縣三個區域內,三個縣全部面積都面臨超采問題,總面積達到1,655km²[4]。其次,地表水環境整體惡化,降水量無法對淺層地下水實現穩定補給,以及工業發展和農業環境中的化學品濫用等方面所造成的水體污染問題,成為這一方面的突出表現。上世紀60年代之前,保定市每年入境水量能接近16億m³水平,隨后逐年下降,最終導致保定市大部分水庫干涸,河道斷流。
相關數據表明,保定市IV類以上水的河段已經達到65%,已經喪失利用功能,或者幾乎喪失利用功能的河段占據上述河段的34%,白洋淀在經過幾次補水之后,仍然出現了多次干淀危機,并且總體而言,水質并未得到改善。針對保定市水資源在發展進程中面對的如此嚴肅的問題,實際工作中必須切實加強管理,落實相關對策。首先,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實現水資源有序利用,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對于當前的狀況,考慮到保定市水資源本身極為有限的特征,應當從多目標的角度對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行考慮。通常將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多目標問題表達如式(1)。通過這樣的函數來進行水資源配給經濟效益目標和社會目標兩個方面的估算,能夠幫助實現水資源的優化利用,推動保定地區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zlw/13712.html